——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的契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工傷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的協調
——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的契合

2015-03-27 18:00:31李光祿張士前

李光祿,張士前

(山東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90)

工傷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的協調
——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的契合

李光祿,張士前

(山東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90)

法律規定不一往往引致多樣的司法導向,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且有悖于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有關第三人侵權而認定的工傷情形,在司法實踐中審判不一。對該問題的探究主要存在替代、選擇、補充、兼得四種模式。相比以上四種模式,選擇性兼得模式是較為理想的救濟模式,契合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應當在實務中落實。

工傷賠償請求權;第三人侵權;侵權損害賠償權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細化了認定工傷的情形及遭受第三人侵權構成工傷的情形的處理程序。受到第三人侵權既有工傷賠償,又有侵權損害賠償。勞動者能否得到雙重的保障,采用哪種救濟模式,立法尚未有明確的規定,司法審判不一致,爭議較大。

案例一:劉某于2013年11月23日在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死亡,事故責任人和死者家屬在交警部門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協議要求支付劉某家屬68萬元賠償款。隨后,劉某家屬又申請仲裁,請求工傷保險機構支付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等,共計1 479 852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工傷保險行政機構支付劉某家屬撫恤金約25萬元,用人單位不服仲裁裁定,訴求人民法院駁回仲裁裁決。法院認為劉某工亡事實清楚,家屬從第三人處獲得相關事故責任賠償后,不影響其向死者生前所屬單位主張工傷保險待遇。①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云民初字第633號[EB/OL].[2015-03-10].http://www.court.gov.cn/zgcpwsw/hun/hnsyyszjrmfy/yysyxqrmfy/ms/201501/t20150122_6378128.htm.

案例二:2012年7月1日,翁志剛在乘坐公交車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經認定為工傷,翁志剛向法院起訴,依侵權損害賠償,獲賠償款68 312.62元。隨后,翁志剛又向工傷保險機構索賠,化德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為翁志剛應當享受一次性工傷保險待遇,根據受害人的實際損失與侵權賠償的差額做出了補充性的賠償,最終化德縣人民法院支持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②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烏民終字第503號[EB/OL].[2015-03-12].http://www.court.gov.cn/zgcpwsw/nmg/nmgzzqwlcbszjrmfy/ms/201501/t20150122_6383176.htm.

爭議存在往往使受害人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進而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兩個案件的受害人或家屬都主張雙重賠償。案例一中,法院依據兼得模式使受害人得到雙重賠償;案例二中,法院依據補充模式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這兩個案件采用了不同的理論模式。法律規定不一引致多樣的司法導向,影響了社會的安全穩定且有悖于依法治國、有法可依的法治理念。因此,對于該問題要求立法統一、審判統一成為當務之急。

二、對我國現有法律相關規定的簡要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2月26日頒布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12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時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在答記者問時明確指出:“職工遭受工傷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的,第三人不能免除侵權責任。例如職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工傷職工雖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但對交通肇事負有責任的第三人仍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1]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工傷保險條例》。該條例未對第三人侵權認定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的問題,及第三人與工傷保險機構的賠償順序作出明文規定,對如何賠償的規定更是模糊不清。2010年《社會保險法》第42條規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為使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得到及時救助,《社會保險法》規定工傷保險行政機構先行墊付醫療費用,在賠償順序及醫療費用項目上做出簡單規定,然而對其他的賠償項目卻沒有明確規定。201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8條規定:“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雖然該規定仍不夠明確具體,但筆者認為,它以但書的形式指出權利人起訴第三人又申請工傷保險待遇的,工傷保險機構應當支付除醫療費用以外的其他賠償項目。

地方性法規也對兩種賠償是否沖突做出一些規定。2004年《廈門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第37條規定:“因第三人責任導致職工工傷的,第三人已經賠付的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用重復支付。”2004年《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44條規定:“因機動車事故或者其他第三人民事侵權引起工傷,用人單位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先期支付的,工傷人員或者其直系親屬在獲得機動車事故等民事賠償后,應當予以相應償還。”由此看出,各地方立法不同導致司法實踐不同。從對我國現有法律相關規定的簡要介紹不難看出,關于工傷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問題仍需不斷完善立法。

三、工傷賠償與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的比較

工傷保險的立法意圖在于分散風險與分配事故成本,該立法意圖是以分配正義為基礎,保障工傷職工的生命健康權,促進工傷預防與職業恢復。侵權責任法在于將損害恢復到原有的完整狀態,也即矯正扭曲的法律關系,促進公平正義。

(一)從性質上比較

工傷保險的立法沿革表明工傷保險最早起源于民事侵權賠償,但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工傷保險發展為社會保險并與民法有了本質性的區別。社會法是私法與公法融合而產生的第三法域,并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承認。工傷保險隸屬社會法的范疇亦是社會保險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法基于生存權、勞動權的理念,以保護弱者為原則,采取傾斜立法即以行使上的不平等的方式來規定社會成員之間的平等地位,與傳統私法注重實現機會均等、強調人人都處于同一起跑線相比較,社會法更注重結果的公平。[2]侵權賠償隸屬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糾紛的私法。因而,從性質上看,兩種賠償制度隸屬于不同的法域。

(二)從功能上比較

侵權責任法以矯正正義為其法哲學基礎,通過其特有的功能對受到侵害的權利和利益加以保護,使之恢復到正常狀態。[3]矯正正義加之利益平衡,使雙方依據其過錯程度對受害人承擔相應的責任,以求恢復圓滿完整狀態與填補損害。工傷保險屬于社會法的范疇,社會法是以人的生存保障為目的,主要在于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等。工傷保險制度的形成在于社會連帶思想,社會生活中,體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情形。依據工傷保險賠償法律關系及社會連帶思想,勞動者向工傷保險機構索賠,這便存在使社會資源重新分配之意。其次,工傷保險賠償主要是在工傷受害者、用人單位、職工等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利益重新分配。

(三)從歸責原則上比較

侵權責任法上的規定是一般情形下的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依據對事故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以矯正正義。工傷保險賠償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依法負有保護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的法定義務,只要發生工傷(勞動者故意除外),用人單位就應當承擔責任,造成工傷以后,工傷保險行政部門有先付責任且無須行為人對過錯舉證。無過錯責任不以違法性為前提,其根本思想乃是對不幸損害的合理分配,旨在實踐分配正義。[4]因此,從歸責原則上分析,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從不同的視角出發維護社會正義。

(四)從規范競合上比較

二者分屬不同的法域且行使權利的依據相異。工傷保險賠償請求權基礎是基于勞動關系,權利人依《勞動法》與《工傷保險條例》向社會保險機構或用人單位索賠,他們承擔的是工傷保險責任。侵權損害賠償依據《侵權責任法》向行為人主張實際損害。因而,兩種請求權是規范的競合而不是責任的競合,就如同刑事犯罪,既要限制或剝奪人身自由,又要對財產或人身傷害作出附帶民事賠償。

四、比較法視野下的四種救濟模式

在國際法視域,工傷保險待遇與侵權賠償之間的關系也成為學說論爭的焦點,主要圍繞替代模式、選擇模式、補充模式與兼得模式等進行。[5]

(一)替代模式

替代模式是工傷保險待遇完全替代侵權賠償,權利人只能適用工傷賠償請求權維權的一種模式。德國、法國、瑞士等采用該模式。該模式固然有它簡便快捷、減少訴訟成本與風險的優勢,但其缺陷顯而易見。第一,對受害人來說,工傷保險賠償比侵權賠償數額要低,這難免會影響到公平正義;第二,對于行為人來說,造成他人損害卻免于承擔責任,行為人沒有應有的懲罰和震懾,與《侵權責任法》的立法宗旨矯正正義相悖。

(二)選擇模式

選擇模式是指認定工傷后受害人同時享有工傷賠償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兩種請求權相互排斥,權利人只能依據社會保障法方面的規定或侵權責任法方面的規定擇一行使,而不能同時主張。此種模式曾一度被英國和其他聯邦國家早期的雇員賠償法采納,但后來被廢止。[6]適用工傷賠償雖快捷,但得到的賠償額較低;如果適用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則可能遇到舉證不能或執行不能的風險。因此,該模式看似給予權利人充分保障,但實際上權利人僅有一種請求權。筆者認為其限制剝奪了權利人的救濟方式。

(三)補充模式

補充模式指勞動者同時享有工傷賠償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二者并不排斥,行使一種請求權,另一請求權不會消滅而處于“備用”狀態。通常在申請工傷賠償后,由侵權人根據實際損失補足其差額部分。日本采用該種模式,我國大部分學者也主張該學說,認為該模式既避免了權利人雙重得利,又能夠使權利人得到較多的賠償。筆者認為該模式沒有起到懲罰、震懾侵權第三人的作用,也可能使侵權第三人免于承擔責任。

(四)兼得模式

兼得模式指權利人既申請工傷賠償又向侵權第三人索賠的雙重賠償的一種模式。該模式認為這是兩種請求權的聚合,不排斥可以同時適用。它最大限度地為勞動者維權,當然也是受到批判最多的模式。一方面,學者認為該模式加重了用人單位的負擔,企業有瀕臨破產的可能;另一方面,受害人得到雙重保障,可能會發生道德風險,嚴重威脅社會的穩定。世界上采用該模式的國家較少,主要是英國,但是其雙重救濟也受到很大的限制。[7]

四種模式在理論上都存在其法理基礎,各國根據不同國情也采取不同的理論模式。無論哪種模式,如何實現兩種賠償請求權、兩大法域的協調,遵循公平正義,實現工傷保險機構、權利人、第三人利益的平衡即實現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才是探究該問題的關鍵。

五、采用選擇性兼得模式的原因分析

關于四種理論模式,實踐中應當采用哪種模式更能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共識。張新寶教授認為采用替代模式輔之以特別情形下的選擇模式,對一個損害的救濟需要提起兩次救濟程序,增加了當事人求償的難度,也浪費了司法資源。[6]有學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職工因第三人侵權發生工傷的),主張應實行兼得/累加模式取代現行的補充模式,這也是多數學者的普遍觀點。”[8]呂琳認為,我國在工傷保險和工傷民事賠償使用的關系上,采用“補充”模式不失為合理的選擇。[9]

筆者主張采用選擇性兼得模式。其一,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二者存在的法域、性質、請求權基礎等不同,這是兩種請求權的聚合,這種情況能夠行使雙重權利解決糾紛;其二,由于工傷待遇與侵權損害賠償項目存在重復與交叉,作用、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采取單一補償,其他項目采用雙重賠償;其三,對于賠償項目重復的部分,受害人有權選擇賠償標準高的補償。

有學者認為,第三人侵權而認定的工傷情形屬于不真正連帶債務,把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看作是不真正連帶債務中的兩種債務。[10]筆者不認同此觀點。不真正連帶債務是指多數債務人就基于不同發生原因而偶然產生的同一內容的給付,各負全部履行之義務,并因債務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人的債務均歸于消滅的債務。[11]從定義中看,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賠償的兩種債務似乎屬于不真正連帶債務理論,然而分析研究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法律特征即可發現差異。其一,不真正連帶債務是由于同一損害事實而發生。正是共同的損害結果才將兩個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結合起來而構成共同責任,才有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法律結果。因此,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數人行為對于損害的發生都具有百分之百的原因力。[12]155例如勞動者在上下班途中遭受第三人侵權而認定工傷,用人單位不存在原因力。分配正義主要基于政策的考量,往往有"扶貧濟弱"的集體思想。許多分配正義的義務往往要求人們對與其行為沒有因果關系或者其不應負責的損失承擔幫助義務。[4]因此,即使不存在因果關系,基于政策或社會公平,行為人也可能需要承擔損害賠償的后果。將上下班途中發生侵權認定工傷更多的是基于政策的考量。因此,該問題不符合不真正連帶債務理論;其二,不同行為人就同一損害事實發生的侵權責任有重合。正是因為數個行為人實施的是各自獨立的侵權行為,而造成的卻是一個共同的損害結果,因而每個侵權人所發生的侵權責任內容是相同的,無論是責任性質、責任方式還是責任范圍都是重合的。[12]155一方面,用人單位代勞動者向工傷保險行政機構繳納保險費,發生侵權后,勞動者基于保險合同向用人單位請求賠償的請求權基礎是工傷賠償請求權,該請求權基礎存在分配正義之意;另一方面,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并不完全相同。精神損害賠償項目只有在侵權賠償中才能找到法律依據。精神損害賠償對精神痛苦作安慰補償,其根本即在于矯正正義。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存在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是不同的。綜上,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兩種債務不構成不真正連帶債務理論亦不宜適用不真正連帶債務的責任承擔方式。根據不真正連帶債務理論的責任承擔方式,兩種請求權互相排斥,當擇一行使。然而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是請求權的聚合形態而并不是互相排斥,兩種請求權可以并行。選擇性兼得模式便是在行使兩種請求權基礎上體現公平正義的理想模式。

選擇性兼得模式的應用是社會法與民法兩個部門法的有效結合,該模式更能推進部門法的協調運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選擇性兼得模式的運用能夠發揮社會保障法和侵權責任法的功能。基于社會保障法及政策的考量,對工傷職工進行賠償即是財富資源的再分配,這也是對分配正義的體現。同時該工傷事故又構成侵權,基于侵權責任法進行填平式補償恢復,正是矯正正義的體現。因此,選擇性兼得模式合乎正義性,能合理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六、選擇性兼得模式的實踐應用

選擇性兼得模式契合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應當在實務中予以落實。實務中工傷事故通常表現為死亡、傷殘、不構成傷殘。依據選擇性兼得模式對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的賠償項目做類型化分析,通過比較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中重復與交叉項目是否具有“同質性”來決定是否適用該模式,具體說就是根據賠償項目的性質、功能、計算方式等是否相同或相似來決定賠償項目是否兼得。另外,對于侵權賠償中獨有的精神損害賠償、營養費,行為人應當賠償。

(一)第三人侵權導致死亡

《解釋》規定,侵權致人死亡的賠償項目主要包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而認定工傷的情形,依《工傷保險條例》,賠償項目主要包括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喪葬補助金。

1.死亡賠償金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主張兩種請求權賠償項目時的雙重支付首先應當明確賠償項目的性質。死亡賠償金是受害人的生命權受到侵害而死亡后,賠償義務人向死者近親屬承擔的對死亡這一單純損害后果的賠償。《解釋》對死亡賠償金采用了“繼承喪失說”,即賠償義務人對受害人之法定繼承人因受害人死亡而遭受的未來可繼承或可共享的受害人收入損害的賠償責任。[13]342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指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給工亡職工親屬的現金待遇。一次性工亡待遇的意義是多重的:其一,安慰工亡職工親屬;其二,保障工亡職工所供養親屬的基本生活;其三,平衡工亡補償與侵權賠償之間的關系。[14]此外,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與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數額是根據其性質或作用,依據2010年修改生效的《工傷保險條例》,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計算標準為上一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解釋》第29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兩種賠償金的計算方式實質相同。

由此可知,死亡賠償金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性質和功能是等同的,此種情形如果適用兼得模式會使死者近親屬針對同一損害而雙重得利,違反大陸法系填補損害的補償規則。因此,該賠償項目不能兼得,這體現了選擇性兼得模式中的選擇性。

2.喪葬費賠償與喪葬補助金

喪葬費賠償是指行為人對侵害他人生命權致人死亡后,對死者近親屬處理喪葬事宜的金錢賠償。喪葬補助金是指社會保險機構對辦理工亡職工的喪葬事宜而支出的相關費用的補助。二者是為了解決同一事宜支出的一次性費用,該費用性質相同且計算標準都是以月工資的6個月為標準,該費用是能夠用證據來直接證明的。因此,兩個賠償項目應當選擇賠償標準高的而不能兼得。

3.被扶養人生活費與供養親屬撫恤金

被扶養人生活費指行為人非法侵害受害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致使其喪失勞動能力時,由受害人扶養、撫養、贍養的第三人因此喪失生活來源而請求行為人或其他賠償義務人予以賠償的費用。[13]354供養親屬撫恤金則指職工工亡后,社會保險機構依職工本人生前工資的一定比例給職工生前供養的親屬基本生活保障的金錢待遇。由定義可以看出二者的費用用途一致,其性質、作用、功能是相同的,都是對工亡職工生前有義務照顧的人提供一定的生活幫助,不宜適用雙重賠償,應當選擇賠償標準高的項目。

4.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是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12]259精神損害賠償對于受害人死亡與殘疾來說,主要是對死者近親屬精神上的一種安慰及對受害人被造成殘疾的精神痛苦的安慰。侵害受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既是對人身權的侵害,也是對身份權的侵害,它使受扶養人扶養請求權喪失,給受扶養人物質、精神帶來創傷。精神損害賠償不適用于工傷賠償,其僅適用于侵權賠償。工傷保險主要滿足受害人及近親屬的基本生活保障,精神損害賠償本質上并不是對受害人實際經濟損失的填補,對于行為人來說有懲罰性,這種功能對行為人乃至其他社會成員都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因此,精神損害賠償在《侵權責任法》中發揮矯正正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第三人侵權造成傷殘的相關賠償

判斷是否傷殘,應由有權威的醫療機構在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后得出結論。關于傷殘的鑒定標準有兩個:《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殘程度鑒定標準》(GBT16180)、《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工傷的勞動能力鑒定標準比人身損害的更為嚴格。侵權構成傷殘的主要賠償項目有殘疾賠償金;工傷傷殘的賠償項目主要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1.殘疾賠償金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

殘疾賠償金指賠償義務人對因身體、健康遭受侵害導致殘疾,這一單純的損害后果進行的金錢賠償。對于殘疾賠償金從理論上講主要有三種觀點:“生活來源喪失說”“勞動能力喪失說”“收入喪失說”。筆者認為,收入喪失說在此不符合,因為只有有實際收入的人才會喪失收入,無業或未成年人根本不存在實際收入,但是如果造成傷殘,不賠償顯然是不合理的。《解釋》采用的勞動能力喪失說,是根據殘疾等級抽象評定勞動力喪失程度,并以此評價受害人利益損失的學說。[13]99由此得出殘疾賠償金的計算為“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對七十五周歲以上的,則按五年計算”。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指職工認定工傷后并由有權威的醫療機構確認致殘和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后,按其傷殘程度給付的一次性補償工傷待遇補助。雖然學者沒有對其性質深入研究,但通常認為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對傷殘職工不僅是生活補助,也是一種心理安慰。

筆者認為,工傷保險機構的這種補貼并沒有超過必要的社會限度,也沒有達到沖擊道德風險的程度,且該補貼是短期的。一般情況下,職工在傷殘的一到兩年內的身體、精神疼痛及近親屬的痛苦非常嚴重,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與殘疾賠償金應當并行適用兼得模式。

傷殘津貼的發放單位根據傷殘程度不同而不同。1—4級的工傷職工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該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5—6級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其性質與功能是用來保障職工每月基本生活開支。綜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是對工傷職工生存權的保障,應當與殘疾賠償金并行支付。

2.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是對5—10級的工傷職工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時發放的費用,該職工并沒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兩項費用彌補傷殘職工在市場化的經濟中具有的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因此,該費用的性質異于人身損害賠償,工傷職工應當享有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待遇。兩種補助金與侵權損害賠償應當并行給付,兼得行使。

3.殘疾輔助器具費

殘疾輔助器具費是指因傷致殘的受害人因侵權行為造成身體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后因配置生活自助用具而支出的相關費用。權利人既可依工傷賠償請求權行使,也可依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行使,該器具的費用能夠一次性以證據證明,因而該項目不存在雙重賠償的理由。

(三)第三人侵權不構成傷殘的情形

侵權行為發生后,矯正正義最好的方式就是恢復原狀。在沒有構成傷殘的情況下,經過醫院的治療,身體的功能基本能夠恢復,涉及的相關費用也較為簡單。

1.誤工費與停工留薪待遇

誤工費是指賠償義務人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恢復治愈或者定殘這一期間內,因無法從事正常的工作或者勞動而失去或減少的工作勞動收入的賠償費用。誤工費是受害人在住院期間或到定殘之日收入減少的既得利益的一種補償。停工留薪待遇是用人單位按月支付的,職工在暫停工作接受工傷治療的時間內,用人單位仍然根據職工原工資待遇按月發放的薪酬,法律規定一般不超過12個月。誤工費和停工留薪待遇是不同法律部門的兩種不同的名稱,但實際本質、功能是相同的,法院對此不能雙重支持,否則構成重復補償,但是在選擇性兼得模式下,受害人有權就高不就低選擇適用賠償標準較高的賠償項目。

2.其他以證據證明的費用

醫療費、康復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都是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賠償共有的賠償項目且其性質功能等同,該費用應當由有過錯的第三人賠償。工傷保險機構先行墊付的有追償權,避免侵權人不當免責。如果用人單位存在無過錯情形,工傷保險機構的支付則可能會損及分配正義的實現。營養費是人身損害賠償中獨有的項目,必要的營養費應當由第三人賠償。

七、結語

選擇性兼得模式是在不同法域下依法對重復與交叉的賠償項目協調適用的、盡可能維護受害人合法權益的一種模式。在當前依法治國的理念下,立法統一、審判統一能夠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從而達到在工傷保險法律關系中實現分配正義,在侵權法律關系中兌現矯正正義的立法目的。

[1]張照東.工傷案件賠償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07(3):105-113.

[2]董保華.社會法原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57.

[3]周開暢.論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的法律適用[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04:13-14.

[4]易軍.民法公平原則新詮[J].法學家,2012( 4):54-73.

[5]王澤鑒.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M]//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3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08-211.

[6]張新寶.工傷保險賠償請求權與普通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的關系[J].中國法學,2007(2):52-66.

[7]〔奧〕伯恩哈德·A.科赫,赫爾穆特·考茨歐.比較法視野下的人身傷害賠償[M].陳永強,徐同遠,等,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92-94.

[8]秦艷華,孫付.第三人侵權引起工傷的法律適用問題辨析[J].山東審判,2005(5):99-100.

[9]呂琳.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適用關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3):54-61.

[10]林嘉,馬特.工傷賠償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J].法學論壇,2008(3):120-125.

[11]王利明.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債權篇修訂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

[12]楊立新.侵權責任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13]張新寶.侵權責任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4]鄭尚元.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20.

Coordination of Work Injury Compensation and Tort Compensation for Third Party——Fi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Corrective Justice

LI Guanglu,ZHANG Shiqian

(CollegeofHumanitiesandLaw,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Qingdao266590,China)

Inconsistent legal provisions often result in various judicial guidance, influence soci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and is contrary to the notion of ruling by law. As to the case of work-related injuries brought by the tort of third party, the trial results do not agree in judicial practi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there mainly exist four modes: alternative mode, optional mode, supplementary mode, compatible mode. Among those four modes, the optional compatible mode is the more ideal relief mode, which fits the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corrective justice, and should be used in practice.

right to request compensation for work-related injury;third party tort; compensation for tort damage

2015-04-21

山東科技大學2015—2016年度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YC150360)

李光祿(1962-),男,山東濟陽人,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民法和環境法。

D922.5

A

1674-3318(2015)03-0039-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综合色亚洲|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jizz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1|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www网站|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91偷拍一区|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久草视频一区|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国产色网站|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在线五月婷婷| 免费aa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香蕉伊思人视频| 第一页亚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色综合成人| 欧美伦理一区| 黄色国产在线|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色婷婷| 久久91精品牛牛|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在线看国产精品|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a亚洲天堂|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69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欧美|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婷婷丁香色|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欧美在线伊人| 热99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婷婷亚洲天堂| 亚洲视频三级|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精品另类|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天天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