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博鰲特派記者鄭一真●本報駐印尼、德國、日本記者莊雪雅青木藍雅歌●本報記者白天天●馮國川柳玉鵬
十幾位外國首腦、80多位各國部長級官員、65家財富500強公司總裁——總共來自49個國家的近3000名代表26日起齊聚中國海南,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規模明顯地超過以往。更令人關注的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013年10月他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構想,將在會上揭開面紗。所有的聚光燈已經對準開幕式當天(28日)習近平關于“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以及隨后國務委員楊潔篪對“海上絲綢之路”的闡述。而論壇舉行期間恰逢亞投行創始會員國申請截止日,歐洲國家的熱情和26日晚爆出的韓國宣布加入亞投行的消息,令海南會場的熱度驟然升高。“種種跡象表明,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將意義非凡”,英國《金融時報》這樣預言。
多國首腦齊聚博鰲
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次出席博鰲論壇。本屆論壇與會領導人規模空前,在這長長的名單中,包括了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奧地利總統菲舍爾、印尼總統佐科、尼泊爾總統亞達夫、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贊比亞總統倫古、澳大利亞總督科斯格羅夫、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荷蘭首相呂特、卡塔爾首相阿卜杜拉、瑞典首相勒文等外國政要。
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26日在北京對習近平表示,絲綢之路是斯中兩國共同的歷史遺產,斯方希望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內加強同中方合作。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25日也在北京對習近平表示,亞方希望將亞方重要的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設想,并在亞美尼亞推廣中文教育。
荷蘭首相呂特臨行前對媒體說,“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富有雄心、令人印象深刻,反映了中國的自信及進一步加深與地區和世界關系的愿望和投資熱情。”據悉,呂特此行帶上了70多個企業的主管,其中既有中小企業,也有跨國公司。
據印尼《雅加達環球報》報道,印尼總統佐科出訪前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表達了十分積極的態度。他表示,印尼2/3的領土為海洋,打造世界海洋軸心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如果“海洋強國”“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戰略能夠形成協同效應,將產生巨大成果。
據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網站26日報道,這是該國總理納吉布第五次訪華,但卻是第一次參加博鰲盛會。奧地利《蒂羅爾日報》稱,參加博鰲論壇是奧地利總統菲舍爾此次訪華的重點活動之一。
《環球時報》記者26日下午抵達博鰲,整個博鰲鎮已進入最高級別的安保狀態,國際會議中心內設立了多道安檢程序。只有穿梭巴士和帶有通行證的汽車能進入會場,從《環球時報》記者所在酒店前往國際會議中心的巴士上,還有專門的安保人員嚴格檢查乘客證件。
博鰲顯然已成為重要的外交平臺。據日本《產經新聞》26日報道,受博鰲論壇理事長福田康夫邀請,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將訪問博鰲。日本電視臺報道說,二階期待在博鰲期間能和習近平主席舉行會談,目前日方正在為實現這種可能進行外交努力。他本人表示:“日中關系非常重要,想努力為實現(日中首腦會談)縮小條件差。”
全球期待“一帶一路”方案
“一帶一路的面紗將在博鰲被揭開”,印度《經濟時報》說,人們期待著詳細的規劃列表,其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可能達到數百個,包括鐵路、公路、能源、信息技術和工業園區。文章說,古絲綢之路主要通過中亞連接中國與歐洲,而中國“一帶一路”規劃還包括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和中巴經濟走廊。“中國的百年工程開工”,奧地利《新聞報》繪制了一張“一帶一路”地圖,稱北京希望復興“絲綢之路”,這可能是全球未來百年最大的經濟項目。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網26日稱,通過“一帶一路”,中國作為有效的全球供應鏈中心的能力將得到極大提高。這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在發展中國家擴大市場和制造業基地很重要。同時,作為全球進口原材料最大的國家,這條新絲綢之路也會成為一條替代的供貨線路,保證中國的供應安全。比如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可能不再成為“北京的戰略軟肋”。
“搭乘中國快車”,德國全球新聞網26日稱,“一帶一路”項目貫穿歐亞大陸,將影響沿線44億人口。該項目有利于中國的地緣政治,但仍被看成是世界多極化的象征。而歐洲也愿意搭乘
中國快車,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機遇。印尼《雅加達郵報》稱,“一帶一路”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肯定與支持。印度《快報》26日稱,“一帶一路”將惠及中國的印度留學生。文章稱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的范圍內,受益也在預料之中。
“比馬歇爾計劃更有野心?”“德國之聲”26日稱,這種比喻并不合適。相比馬歇爾計劃以歐洲為核心,“一帶一路”倡議著眼全球,因此會帶來更大的世界影響。中國的最終目標不僅要實現中國夢,也要實現亞太夢、世界夢。
日本“現代商貿”網稱,“一帶一路”堪稱習近平近鄰外交的核心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