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李曉宏本報記者 蘇靜●盧昊徐紅
以沙特為首的多個國家26日凌晨對也門的胡塞武裝發動空襲,而海灣地區的動蕩導致國際油價猛烈反彈,26日紐交所和北海布倫特油價一度上漲超過6%。有分析認為,如果也門國內形勢日益惡化,將進一步影響市場并推高油價。不過,26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都認為,目前來看,沖突規模尚不會嚴重影響中東石油輸出的海運線路,此輪油價反彈或許只是短期行情。
單日漲幅一度超6%
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稱,沙特等國正式出動戰機轟炸也門港口城市亞丁的反政府武裝,并宣布也門空域為禁飛區,標志著海灣國家正式軍事介入也門內戰。消息刺激國際油價反彈。截至記者26日發稿時為止,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為57.92美元每桶,紐約交易所西得克薩斯原油期貨價重回50美元每桶下方。兩者單日漲幅一度都超過6%。同時國際黃金價格也沖破1200美元大關。
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下跌已超過50%,上月國際油價曾受市場因素影響而小幅反彈,但戰爭的影響力顯然大得多?!度毡窘洕侣劇贩Q,“新中東戰爭”陰云籠罩在海灣地區上空,外界擔心,一旦發生地區戰爭,將嚴重影響中東石油供應與輸送。
航道安全備受關注
也門石油產量占全球比重不足0.2%,為何能在原油市場引起如此大的反應?美聯社援引國際問題專家的話稱,也門處于亞丁灣沿岸,這里的狹窄海域被認為是通過紅海與蘇伊士運河連接歐洲的“咽喉地帶”,這也意味著石油航道隨時處于戰爭威脅之下。日本三菱等金融機構表示,這再次表明“中東的地緣政治矛盾,隨時可能轉化為長期經濟危機”。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供應商們并不擔心石油供應在短期內會斷絕。韓國SK能源和日本的石油公司均表示,也門內戰不會影響從波斯灣向東的石油航道,至少不用擔心對亞洲的供應會中斷。同時,鑒于西方在亞丁灣駐扎大量海軍,作為“航道咽喉”的亞丁灣與紅海安全至少還處于可控范圍。此外,也門一國的石油供應量,對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也極為有限。根據美國能源署數據,2013年也門日均原油產量約為13.3萬桶,產量排名全球39位。
對中國影響不大
路透社報道稱,也門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中國。中國今年前兩個月從也門進口450萬桶原油,較上年同期增長315%。但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即使也門石油供應中斷,中國等進口國也能較為容易地通過從非洲等地進口石油來彌補。
中國戰略思想庫成員趙昌會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也門局勢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在石油供應上不會有什么影響。對于一些依靠進口石油的中企,如果石油價格波動比較厲害,出口產品利潤降低,可能會有些影響。除此之外,此輪波動對于中國宏觀經濟、大宗商品價格來講都不是大問題。
國際能源問題專家楊元華也認為,中國石油進口是多元化的,因此這次油價上升影響不會太大。也門沖突對國際油價的推動是短暫的,石油供求格局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對俄羅斯等石油出口國長久影響并不大。
業內對于此輪油價上漲能維持多久有不同看法,認為油價接下來維持相對低位的聲音更多。美國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資深基金經理李山泉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戰爭能否開啟新一輪油價上漲,關鍵在于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對戰爭是否干預。從目前看,這場戰爭對油價的影響不會維持很長時間。而趙昌會表示,全球油價還處于不穩定狀態,油價下行的各種擾動因素都沒被消除,石油需求沒有明顯增加,因此這次油價上漲是短期趨勢。
《華爾街日報》援引OPEC高級官員的話稱,全球石油需求強于預期,應會支撐油價未來兩個月位于每桶約55-60美元之間。彭博社則表示,考慮到美國國內石油仍然嚴重供大于求,預計油價在未來1-2個月依然缺乏長期上漲動力?!度毡窘洕侣劇贩Q,在戰爭危機升級之前“不必擔心出現新的大規模石油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