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基礎教育是很重要的。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都推行素質教育,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基礎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也需要得到學校的重視。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比較難懂的學科,但是大部分數學課堂都是枯燥的,知識比較難理解,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創新教學方法,為教學活動注入活力。在小學數學中引入“說”的技巧,讓數學課堂不僅是寫數學,也可以是“說數學”。主要闡述了“說”的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說”的技巧。
關鍵詞:說的技巧;數學課堂;魅力
一、“說數學”的提出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往往都是以學生做數學題為主,這種方式雖然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但是效率比較低。“說數學”的提出則是一種創新。“說數學”主要是指個人用口述的語言說出自己對某個數學問題的想法、理解,提出自己的結題思路,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心得感受的一個過程。“說數學”是數學交流的一種形式,通過說數學,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路,避免了在紙上演算的復雜,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除此之外,“說數學”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說數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體現
1.在計算過程中“說數學”
在做計算題時,讓小學生在計算的時候用口頭語言表達出計算思路、過程、意義等,可以激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計算題的思路。例如,在做計算題:22×25=( )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可以是用豎式的方法來計算,也可以是用分配定律來計算:22×25=20×25+2×25=500+50=550.學生的解題思路可能千奇百怪,但是只要表達出來了,就是一種進步。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說法則。法則是計算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計算法則,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將數學題的意義說出來。例如,在計算“(34-22)÷3=?”時,就可以說成“34減去22得出的數再除以3,商是多少?”將數學計算題和語文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數學操作中“說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公式的推導是很重要的。有些公式如果單純用數字推導,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動手操作和語言講解來推導數學公式。例如,在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讓學生首先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將平行四邊形的一邊的直角三角形剪下來拼到另一邊。然后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拼出的是個什么圖形?這個圖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嗎?這個圖形的面積怎么計算?那么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數學語言引導學生推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通過這種動手操作加語言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公式、記住公式。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更好地引入“說”的技巧的方法
1.烘托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都喜歡表現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展現自己。但是如果外界的氛圍比較沉悶、壓抑,那小學生也會表現出消極、松懈的情緒。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現,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所以,教師要想體現“說數學”的作用,可以在課前向學生講一些數學趣味故事,最好和本堂課要講的數學知識有關,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教師可以和學生互動,問學生對上堂課的知識記沒記住,順便測驗一下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學生既回顧了上節課的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更有利于激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提供實踐“說數學”的機會
雖然教師“說數學”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但是只有讓學生也參與到說數學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發揮“說數學”的作用。例如,在解問題“李麗想把一個棱長是3厘米的正方體容器里面裝滿的水倒入一個底面積是3平方厘米的容器,問這個容器的高至少應該是多少厘米才能裝下水?”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問題說出來,分析問題的要求,并且把解題的思路也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要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說數學”的過程中來。學生可能會說:“這道題是正方體和圓錐體積之間的轉換,用到體積公式。利用體積相等的原則,求出圓錐的高。”對于學生的解題思路,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和完善,即使學生的思路有問題,也要等到學生講完之后再作點評。不管學生講的如何,教師都不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而是要鼓勵他們,讓學生不斷鍛煉自己。
小學數學并不只是一個做題的過程,還是一個“說”的過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數學課堂中引入“說”的技巧,將“說數學”和“做數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說數學”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鐘進均,朱維宗.從默會知識例析“說數學”[J].中學數學研究,2009(0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