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摘 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近年來,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如何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名棟梁之材,是每位家長關心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最關心的問題。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器。
關鍵詞:家庭教育;兒童;影響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學前兒童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學會如何做人,是全天下父母的首要任務。因為健全的人格是孩子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的基礎。學前期的兒童年齡在3~7歲,這一階段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初、最直接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健全的人格最重要的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今,許多孩子的性格出現了多面性,他們在家長面前是一套,在老師面前是一套,在與同伴相處時又是另一套。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主要是由于家長的為人處世讓孩子得以效仿,他們在社會上與在家庭里的表現往往言行不一致,孩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長此以往就形成了雙面性格。如果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虛偽的環境中,天天耳聞目染的是如何虛偽,那么孩子肯定無法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如何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呢?這是當代家長值得認真思索及學習的課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需要父母做好各方面的榜樣;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和諧發展;需要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呵護。孩子只有在充滿溫馨的、平等的、和諧的家庭中生活和學習,他們才會懂得如何關愛他人、如何幫助他人,他們的人格才會更加健全,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云曉先生曾經說過:“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孔子也說過:“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因此,好習慣在學前期的養成至關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有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1.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家長每天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長,從早晨的起床刷牙到晚上的睡覺入眠,這些生活細節往往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習慣。而模仿又是學前兒童的行為特點,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主要依賴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
2.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學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與幼兒的成才直接相關。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有賴于父母日復一日、持之以恒的培養與教育,父母若缺乏耐心,孩子就遇事急躁;父母若急于求成,孩子就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學前兒童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將終身受益。家長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應注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不會強迫孩子去學習某項本領,而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抓住孩子的特點和優勢,用放大鏡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學習方法得當,成績優異。
3.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行為看起來是種外在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涵和修養。家庭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第一場所,家長的某些行為習慣在孩子看來是他們模仿的榜樣。一個和諧的家庭,人與人之間是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是文明的、禮貌的。若家長與孩子經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因此,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的表率作用至關重要。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優秀品質的形成
對兒童來說,尊重、信任、耐心、投入、責任感、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六種品質。這些優秀品質若能在學前期形成,對孩子未來的生活、交往和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尊重、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它意味著愛護孩子純潔的心靈,支持孩子的決定,放棄權力和優越感,也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家長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如經常擁抱孩子,經常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孩子將更加信任父母。
耐心是孩子做事成功的關鍵,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耐心的教導,那么孩子將會比其他人多一份忍耐力,成功的機會也會多一份。在家庭生活中,若父母生活懶散,做事沒規律,脾氣火暴,孩子也會失去耐心。
責任感和自信心將會使孩子變的獨立、有想法,面對任何情況都能冷靜處理。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優秀品質的形成。
總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個家庭中的父母都應該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注重適當的教育方法,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下成長,才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徐西良.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2(0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