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愛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養成教育就是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養成教育;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的養成教育就是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對于養成教育的培養,筆者有如下的探索。
一、思想教育是重點
學生擁有了遠大的理想,長遠的目標,才能激起自身的學習欲望。作為老師,要重視榜樣的力量,給學生樹立一個模范,比如,歷史上的偉人,年少時的他們是怎么廢寢忘食地刻苦地學習,正因為他們的努力與刻苦,才會有那么偉大的成就。比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雖然只是一名初中生,但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能自學完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運用多媒體給學生聲情并茂地講述華羅庚的經歷,讓他們感受毅力、堅持、努力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勤能補拙,通過自身勤奮的學習,數學難題慢慢都會解決。
實際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做到:
1.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因為學生成績差,而置之不理,也不因為學生成績好,而另眼相待。真正地融入學生中,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2.上課的時候多準備一些問題,對于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分布均勻,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這樣均等的機會,會讓平時不愛表現的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滋味,小小的自豪感會激發大興趣。
3.不管是怎樣的成功,在學生的心里都是渴望被表揚的。老師知曉了學生有這種心理,更應該滿足他們,及時地給予恰當的評價,這個度是需要老師把握好的,既能夠讓學生得到滿足,又不至于讓他們沾沾自喜,產生驕傲情緒。
二、興趣是關鍵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圍繞兩個方面改變,一方面是學習的態度,一方面是學習的情感。讓學生從根本上主動地學習,根據課本的內容,再加上學生固有的知識,要抓好課堂的起點,把備課的內容做到深入淺出,難度適中。這樣學生在課堂訓練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特別吃力,也不會認為特別簡單。教師要發揮創造的能力,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帶著感情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好的教學環境,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端正良好的學習態度當然能夠帶動周圍學生的互動,好的學習態度也能夠更好地帶動周圍學生的情緒。
如果教師利用一些比較直觀的教具,變抽象為現實,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并且類似的問題,也能夠推此及彼地去想象,這就抓住了知識的本質相通,這樣的推理過程是有趣的,這樣便產生了強烈的學習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了內在的驅動力。
三、嚴字當頭
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要求嚴格、訓練嚴格。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完成教學任務有重要的影響。
1.認真聽課。老師講課,作為學生一定要認真地聽講。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聽課,聽課不是簡單地用耳朵聽,還需要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記筆記也有妙招,要記住重點,并寫出框架,以便課下再補充筆記。記好筆記的同時,還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發表的觀點,及時補充或糾正,積極踴躍,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踴躍發表觀點和同學辯論時,還能夠增長知識。平時老師可以口述算術題,直接讓學生作答,或者直接念出應用題,讓學生列出算式,這樣便于訓練他們聽的能力。
2.質疑提問。教會學生解決問題,重要的是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是永遠解決不完的,能夠提出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融會貫通和提出問題這兩者緊密結合,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復習知識點的過程,對新知識的好奇,對問題的疑惑,在課堂寬松的氛圍中,勇敢地向老師提出問題,這樣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挑戰,向老師或者同學或者是書本,向一切搞不懂的問題質疑。
3.勤于動腦。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空間,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充足的動腦思維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充分地發散思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多向和靈活的思維。真正地做到讓學生自主,教師不能禁錮學生思維,要讓學生自主探索答案。這個探索的過程便凝結了學生的聰明才智,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他們便提高了創新的能力,也開拓了思維。
通過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升興趣和積極主動性。這樣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也能夠營造活躍的氛圍,使學生快樂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吳愛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J].科學大眾,2008(05).
[2]楊冀紅.小學階段養成教育之我見[J].青海教育,2012(01).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