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摘 要:“導學案”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也是高效課堂的有效形式,這種教學模式受益最大的是學生。
關鍵詞:合作學習;錯題本;教學行為
“學案導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一、學生的收獲
1.預習真正落到了實處
傳統的預習只是一種形式,沒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現在的普遍問題是學生不想讀或不會讀,認為教科書簡單,老師還會講,不必先讀,也不想讀。但“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們的導學案設立了幾個環節:知識回顧、新課導學、當堂檢測、課后反思,通過這些使學生明確了學什么,怎么學,使先學后教真正落到了實處。
2.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成長
課前學生的預習,準備課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著自學、合作帶來的學習的成就感;學生積極地“上黑板”,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享受學以致用的樂趣。
3.導學案成了《錯題本》
建立錯題本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每天光抄錯題、做錯題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于是我叫孩子們用紅筆及時勾出錯題,并把正確解答寫上,記好學后記,做好反思。
二、教師的收獲
1.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得到改變
使用導學案之前,授課以講為主,由于沒有束縛,教學時常常會滿堂灌。使用導學案后,變多講為精講,變灌輸為引導、誘趣。
2.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我們要編寫使用導學案,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教材進行重新審視理解,這樣不僅使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充實,還加強了團結協作,形成團隊精神。
3.不足與改進措施
(1)在“導”這一環節上還不是那么輕松自如,在“講”的環節上還是過多,所以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學生思維的時間、空間不足,深度不夠,講解不到位,老師補充面導致浪費了時間,有的時候完不成教學任務,還需進一步加強。
(3)導學案設計上缺少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思考的空間,限制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這是以后編寫導學案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
(4)“導學案”目標不應只停留在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績與質量的提高上,應通過圍繞“學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學生會學習,培養他們的主題意識及自我意識。
總之,“導學案”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結合學情實際來實施,同時,也要不斷改進“導學案”,充分發揮“導學案”教學的功能,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步進.“語文學案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