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是課程實施的標準、依據和保障。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之下,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激發學生興趣,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分組合作、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學習中成功的快樂。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激發學生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
二、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任務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學任務為主線,師生圍繞著教學任務互動,讓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以前教師的“教”到“不教”,由學生的“學會”到“會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教學是教師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協作學習,組內互評以及自評。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
四、有效的教學評價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除了對學生掌握的基本信息技術知識評價外,還要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方法與學習過程、學習態度與興趣、信息素養的形成、創新意識、階段性的進步和不足、交流與協作的能力等都作為評價的重點。總之,教學評價必須伴隨于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之中。它既反饋了學生之前的學習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技能、實踐為一體的課程。在新課程標準下運用何種教學模式,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是擺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將不斷地摸索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樓秀麗.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4).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