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4-2015年度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校級課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教學模式研究(JZXYKT—201437).
根據中共中中、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結合本校實際,近年來,我們探索并不斷完善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教學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涵義
首先,“教學內容”是指《基礎課》所講授的理論內容,也就是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其次,“教學形式”是指把教學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或表現內容、呈現內容的方式。也就是我們如何將理論內容展現出來、講授出來的方式。它內含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問題。
關于“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涵義,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關于“內容和形式”的辯證關系理論進行闡釋。一方面,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有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必然會要求有什么樣的教學形式,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搭配相應的教學形式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當教學內容發生改變時,教學形式也應該隨之發生改變,特定的教學形式只有適合特定的教學內容的需要,才會發揮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學形式對教學內容具有反作用。當教學形式適合于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就會變得生動、簡單而易于接受,學生的接受效果就會大大提高;相反,當教學形式不適于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會變得乏味枯燥而不易于接受,學生的接受效果就會很差。所以,我們要做到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適合,也就是做到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與其適應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而易于接受。這就是“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涵義。
2 確定《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分析其特點
“教學內容”是指《基礎課》所講授的理論內容,也就是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大學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觀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幾部分內容。
此外,由于世界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事物、新觀念發生。而大學生作為思想活躍、喜馬關注新事物、新觀念的群體,教材上的內容很難滿足其思想需要。因此,《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還應該包括教材未涉及的最新的國家方針政策、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等內容。分析新事物,判斷新思想,總結新成果,從而實現《基礎課》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
《基礎課》不同的教學內容具體不同的特點:有的邏輯性強,需要理性分析,如:法律精神、法治觀念教育;有的體悟性強,需要精心感悟,如:人生觀、人生態度教育;有的情感體驗性強,需要情感渲染,如:愛國主義教育、道德觀教育;有的信息性特點明顯,需要普及大量信息點,如:法律精神、法治觀念教育;有的內容需要啟發、帶動、引導,如:理想信念教育;有的內容需要身體力行、親自感受,如:適應大學新階段教育。
因此,必須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所具有的特點有清晰而準確的把握,這是實現“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前提。
3 準確把握不同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
經過近些年來的教學改革,目前國內在《基礎課》的教學上總結了很多有意義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例如:以活動為載體的參與式、體驗式方法;交互式交往式教學方式;對話式、討論式、辯論式教學法;視頻資料感染法;移動課堂教學方式;網絡教學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情感激勵法;時事評介教學方式;啟發式與灌輸式相結合的方法;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方法;理智表達與情感投入相結合的方法;原理闡述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等等。
上述各種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各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時事評介教學方式由于關注熱點事件而具有吸引力,同時又貼近生活和現實,極具說服力;實踐教學法的特點是感受直接、印象深刻;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能夠將抽象的理論和活生生的現實事件結合起來,具體而富有吸引力;討論式、辯論式教學法的特點是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而得出的結論,深刻而全面;視頻資料感染法的特點是形象而具體,渲染性、趣味性強。其它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不一一列舉,概括講來,這些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的體驗性強,有的啟發性、引導性強,有的形象化而具體性強,有的情感渲染性強,有的理性分析性強,有的感性調動性強,有的實踐性強。
總之,每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具有自身特有的優點,其運用必然要與不同的教學內容相適合、相匹配才能發揮最大優點。所以要不斷總結有意義的教學方式、方法,并對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所具有的特點有清晰而準確的把握,這是實現“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不可缺少的環節。
4 針對《基礎課》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做到“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
《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很多方面,特點也不盡相同,有的內容要解決學生是否理解的問題;有的要解決學生是否接受的問題;有的要解決興趣問題。而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又具有不同的特點,如果不加區分地、隨意地將教學形式應用到不同的教學內容上,就會使各具特點的教學形式發揮不出其應有的優點和作用,進而就會影響教學內容被接受的程度,影響教學效果。
因此,要針對《基礎課》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做到“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即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淺顯易懂、易于接受、極具吸引力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授課。從而使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最好地發揮作用,使不同的教學內容更好地被學生接受,使不同的教學內容最好的教育學生,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緒論中關于“適應大學新生活”教學內容,其特點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非淺貼近,就可以選擇以學生討論為主、輔以理性分析的教學形式,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來提高教學效果。第四章關于“道德理論”教學內容,需要道德榜樣的激勵和引領,可以選擇播放中視頻道《道德模范頒獎晚會》等視頻資料的教學形式為主,輔以情感激勵教學法,再加以義務勞動等實踐教學予以強化。而法律知識部分,可以項目教學為主,理性分析為輔,再加以觀看庭審現場予以強化。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理性分析為主,觀看愛國影片等視頻為輔,再加以參觀愛國教育基地予以強化。
還有很多特殊的教學內容需要新的教學形式。例如:對于學生困惑的問題、關心的問題,而且其內容帶有私秘性或者由于學生性格方面的原因而不便于公開討論的教學內容,則需要選擇課下聊天談心、qq、微法、微信交流等教學形式。從而做到了教學形式與涉及學生心理問題、私密事情的教學內容相統一。
總之,“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恰當轉換?!奔匆鶕痘A課》每個章節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地為每一部分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真正做到“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
5 結語
《基礎課》“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教學模式,即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又做到了貼近現實、走進學生。不僅解決《基礎課》授課內容與時俱進的問題,解決教育形式、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關于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方面理論,而且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相統一”的教學模式確實提高了《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每堂課的教學吸引力。
參考參參
[1]張澤玲.關于高職院?!盎A”課教學模塊設計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語,2011,(1):87.
[2]熊劉琳,李海春.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吸引力[J].思想理論教育導語,2011,(2):120.
[4]吉濱.試論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四種力量[J].思想理論教育導語,2011,(2):67.
(責任編輯: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