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5-2016年度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職業教育集團體制機制研究”(LZY15030)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新形勢下,職教集團的組建和運作,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適應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本質要求,有利于實現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無逢對接,有利于及時調整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有利于調動行業、企業、院校的積極性。職教集團強調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這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大發展的必然趨勢。
1 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
職教集團是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而組織的教育團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集團化經營模式,依托行業,聯合企業,加強校校、校企間的聯系,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優勢互補,推進共同發展。
按照職業教育集團主導實體的不同,職業教育集團可以分為政府主導型、院校主導型、行業/企業主導型以及中介主導型○1。當前,我國大部分職教集團均屬于院校主導型,占有絕對的優勢。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是以綜合水平較高的職業院校為牽頭單位,其它院校、行業協會、企業單位等自愿參加,組建而成的職業教育產學研聯合體,成員間以集團章程規范共同行為,而集團成員各自的法律地位及隸屬關系、法人資格保持不變。
2 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運行現狀分析
職業院校牽頭組建職教集團,目的是發揮職教集團在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聚集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形成跨部門、跨地區協同育人長效機制。然而,當前我國大部分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在運作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
(1)組織管理結構不嚴
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多屬契約型組建模式,采用理事會制,組織結構比較松散。大部分職教集團不設獨立的辦公室和專職人員,規章制度的落實也不是十分到位,沒有完善的評價標準和監督機制。因而,在職教集團的組織管理方面,存在著管理不規范,機制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等問題。自愿加入集團的成員單位,在開展相關合作時,通淺由牽頭單位與成員單位簽訂相應的合作協議,集團成員參與的社會活動中也沒有明晰的職教集團所應承擔的責任。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當前這種支持力度不強,后聶不足。在政策方面,政府并沒有對職教集團提供相對穩定、有效的政策支持。比如,大多數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都具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但是在辦學形式、管理體制、招生就業等方面并沒有獲得足夠的自主權,因而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難免會受到限制,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資金方面,政府對職教集團的資金支持力度不足。職教集團在依靠自身進行資金籌措的同時,還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推動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教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協同發展的功能。
(3)行業、企業參與度不深
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在組建和運作過程中,作為牽頭單位的職業院校都具有較高的熱情,但參與進來的成員單位,特別是行業協會和企業單位卻往往缺乏動力。究其原因,現有的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通過其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可見,職教集團的理事長均由牽頭院校的主要領導來擔任,企業多處于“配角”位置,其作用也在不同程度被弱化了。很多企業加入職教集成為其中一員,是為了能夠獲得技術支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成員間實質性合作不足
組建職教集團的目的是有利于職業教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為政校行企間的深度合作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部分職教集團的主要工作只局限在召開會議、論參評比、課題研討等,真正去共建優質資源、設計專業課程、合作培養師資隊伍、先進技術研發等更具意義的實質合作并沒有涉及太多。
3 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當前,我國職教集團呈現出規模加速擴大、類型交叉混合、內涵多元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新趨勢下,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必須進行觀念更新,強化理論研究,拓展項目合作,注重資源共建共享,發揮其品牌特色,才能可持續發展。
(1)轉變觀念,增強集團凝聚力
作為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的牽頭院校,首先要更新觀念,進一步創新職教集團組織架構與運行機制,充分調動成員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各方利益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同時,加強成員間的交流溝通,拉近成員間的關系,創造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增強集團凝聚力和合作力。院校成員之間,以交流學習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校企成員間,以聯合開展技術研發為企業成員提供實際所需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針對企業在職教集團中的參與度不深等問題,通過開展對企業有吸引力的活動,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2)完善機制,提升集團辦學效益
由于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多是以契約形式來聯合的松散型組織,存在運行機制不健全,成員單位間融合度不夠等問題。因而,這樣的職教集團要可持續發展,就應主動加強內部建設:一是以集團章程為基礎,強化建章立制,搞好制度建設;二是以理事會為核心,設置任務分工明晰的組織機構,保證各負其責,促進協同發展,并充分發揮理事會的功能,協調與保障成員單位的合法權益;三是以機制建設為抓手,完善集團內部的協調機制、動力機制、保障機制和監督機制等運行機制,保障集團魏暢發展;四是以互利共贏為目標,建立規范的準入退出機制和辦學效益分配機制,增強集團的吸引力與約束力。
(3)互楊互利,做實集團資源共建共享
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各職教集團要根據成員各自的優勢、特點和分工,合理配置人、財、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資源使用效益。因而,院校主導型職教集團,首先要依據內部成員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不同成員在政策平臺、信息平臺、技術平臺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對可利用的共享資源進行分類,提高資源使用效益。同時,根據不同成員的實際需要,進行資源的共建。比如,共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成員單位間的信息交流與對話互動。可通過建立集團網站、語發集團簡報等形式,使集團內部成員間信息更加通暢;共建公共實訓基地,提升成員單位的有限物力資源高效利用。當前,部分職業院校因經濟實力不強,在購買實訓設備、建設實訓場地等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職教集團應發揮共建的優勢,集中集團內可用的物力、財力,打造高品質的公共實訓基地,來滿足集團內院校學生的教學實習實訓、生產性實訓、技能比賽等不同需求,并為集團內教師、企業員工提供技術培訓、應用項目研發等服務。
(4)打造品牌,增加集團競爭力
職教集團應重視社會形象的塑造,打造特色品牌。品牌也展現著價值,打造成品牌也表示著價值的提升,意味著社會各界對這一職教集團辦學質量的認可。一個職教品牌既是一個吸引廣大生源的金字招牌,也是集團院校學生畢業擇業時最有力的推薦信。社會形象可以說是集團最為珍貴的無形資產,也是展現集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刻影響著集團未來的發展。職教集團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應對挑戰,贏得發展,就必須不遺余力來塑造自身的形象,以易于為公眾所識別和關注,進而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
參考參參
[1]匡瑛.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國際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8,(6).
[2]趙朝王.高等職業院校品牌創建的思考[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06,(2).
(責任編輯: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