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博鰲特派記者 鄭一真 ●本報駐巴基斯坦、荷蘭、德國、日本記者 楊迅 張亮 青木 藍雅歌 ●馮國川 柳玉鵬
外界期盼已久的中國“一帶一路”路線圖(《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3月28日終于公布。從中亞到歐洲,從印度洋到地中海,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條跨越萬里海域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影響60多個國家,使44億人受益。“一帶一路不是獨奏,是合唱”,習近平主席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的演講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共鳴。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如何使本國參與這一“世界最大的經濟帶”并從中分一杯羹,成為亞非歐各國媒體最時尚的話題之一。輿論在感嘆“亞洲話語權崛起”的同時,也感嘆“中國式全球戰略”的獨特魅力。“一帶一路”剛發布了“愿景”,“行動”尚未鋪開,從俄日等國媒體已傳出希望把“一帶一路”范圍擴大到俄羅斯遠東和日本的呼聲。從亞投行的建立到重建絲綢之路,中國創建互利共贏多極世界的努力,無一例外地受到歡迎。
“一帶一路”并不空洞
28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的媒體直播間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等待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來自俄塔社的記者羅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是他們本次報道的重點。來自馬來西亞TV3的記者朱乃迪說,他最關注海上絲綢之路及中馬如何在此框架下進行合作。
“一帶一路”路線圖的發布,令各界嘉賓熱情高漲。正如習主席所說,“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環球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外企業都很關注“一帶一路”給他們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潛力。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2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事實上,三一重工70%-80%的出口產品銷售給路線圖沿線國家。“一帶一路把過去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這種規律提煉出來,并形成國家戰略”,這意味著中國企業通過這個通道走出去是有機會的。
《華爾街日報》稱,雖然28日公布的路線圖中沒有具體的工程項目清單,但已透露出很多信息,提出了“一帶一路”行動的優先方向。文章稱,從規劃看,“一帶一路”呈現以下特點。首先,融資會來自多個渠道,包括中國發起的亞投行、400億美元的絲綢之路基金以及“金磚國家銀行”。其次,除了公路、鐵路和港口外,石油及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光纖網絡的搭建也在規劃之內。另外,通過這一規劃,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以及近幾年中國參與的其他區域經濟合作計劃得到確認。從北部天津到南部海口的15個港口將進一步升級,上海和廣州機場被定義成物流中樞,中國相對貧困的省份也將獲得提升機遇。
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網29日報道稱,在“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發展中國家,彼此之間還能分享工業設施,顯示“一帶一路”有很強的發展潛力。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貯備,并且在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可以向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提供有效援助,相關國家應尋求合作共識,并尋求在基礎設施、旅游、能源和財經方面的合作。
“一帶一路”一直延伸到歐亞大陸橋最西端的鹿特丹,荷蘭政商界為此興奮不已。此次荷蘭首相呂特率領近70家荷蘭公司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為的就是在這塊大蛋糕上分一塊。《鹿特丹商報》評論稱,目前對于荷蘭具有超強吸引力的不是美國和中東,而是一個將近14億人口的消費大國——中國。因為在中國有許多課題和商機等著荷蘭,像環境改造、人口老齡化、奶制品、
農業合作、可再生能源等,荷蘭公司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拓展實力。
奧地利《格式》雜志29日說,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的終極目標也許是通過新的投資和貿易促進經濟持續發展,讓中國每個家庭過上富足的生活,比如負擔得起一輛汽車和一處房子。而對奧地利來說,這意味著“分一杯羹”。
嘉吉全球副總裁康保羅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會拉動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這對很多跨國企業來說,都蘊藏商機。
“一帶一路”是合唱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這是被外媒引用最多的習近平28日主旨演講中的話之一。29日他又在博鰲表示,希望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中國同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年貿易額突破2.5萬億美元。《土耳其周報》發表題為“習主席呼吁‘雙贏合作”的文章,引用習近平有關“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等精彩演講內容,稱一帶一路是古絲綢之路的延伸,一旦完成,將惠及44億人口,相當于世界總人口的63%。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29日刊文稱,“一帶一路”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在東南亞推行“一帶一路”是水到渠成。文章稱,中國自2009年以來一直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實現運輸通道的無縫連接可以更好地促進貿易,互利雙贏。此外,中國近年著重近鄰外交,以擴大投資和官方援助贏得周邊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善意。雖然中國與該地區有領土爭端,但東南亞國家并不因此排斥中國推行“一帶一路”。
印度《經濟時報》28日稱,雖然印度政府積極加入了亞投行,但卻始終徘徊在“一帶一路”規劃之外,在中國雄心勃勃的海上絲綢之路藍圖上,加爾各答眼看要成為一個“孤獨的港口”。《印度時報》28日則樂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