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舊灣仔碼頭附近海床日前發現大型金屬物體,專家猜測有可能是渡輪甚至是著名的英國艦艇“添馬艦”的沉船殘骸。
香港《東方日報》29日稱,舊灣仔碼頭現正進行二期工程,土木工程拓展署日前透露,承建商在灣仔碼頭施工時,在附近海床發現大型金屬物體,署方已進一步勘察及評估。據悉,這塊金屬物體長40米、寬20米、高約2米;初步數據顯示,它極可能是一艘沉船的部分殘骸。香港官方表示,現已暫停在該范圍內進行施工,其對整個工程的影響言之過早。相關人士估計,如果確認沉船殘骸具有文物價值,在得到授權后,有關方面會派水底考古專家進行文物價值鑒定及制定保育方案。
有歷史專家估計,殘骸或是二次大戰沉船,但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日本運油船“音羽山丸”號。香 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說,二戰期間,日軍先占領九龍及新界,后于1941年12月開始進攻香港本島,而舊灣仔碼頭附近一帶水域則
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免香港本島淪陷,英軍曾主動鑿沉不少渡輪與戰艦,用以攔阻日軍船只,現發現的沉船殘骸可能是當時沉沒的渡輪或兩軍激戰時被擊沉的戰艦,也包括著名的“添馬艦”。根據數據記載,“添馬艦”建于1863年,原是英國皇家海軍軍艦,下水翌年負責運兵至中國,1897年第三次抵達香港后成為駐守維港的英軍主力艦。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下令炸毀維港內所有船只,以防日軍用以渡海,“添馬艦”也被炸沉;戰后該艦殘存木板被撈起,建造圣約翰座堂大門作為紀念,船錨則先后安置于中環海軍基地正門與昂船洲海軍基地,后移交香港海防博物館。▲
(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