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杰
(沈陽工程學院,沈陽 110136)
海洋發展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在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中,發展濱海旅游,日益引起世界海洋大國的重視。伴隨著濱海旅游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濱海城市將旅游業作為非常重要的支柱產業。遼寧省是我國重要的沿海省份,有著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適宜開發濱海旅游,遼寧省政府也將旅游業做為支柱產業。那么,遼寧省發展濱海旅游瓶頸問題是什么,接下來如何發展濱海旅游,這些問題的研究尤為重要。以SWOT分析理論為基礎,分析遼寧省濱海旅游競爭優勢和劣勢在哪,找出遼寧省濱海旅游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供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參考。
遼寧省瀕臨黃海、渤海,位于我國濱海地區的最北部,海岸線長達2000公里左右,東起鴨綠江口,西至綏中。遼寧濱海城市包括大連、丹東、營口、錦州、葫蘆島和盤錦六個城市,由10個縣級市、7個縣、1個自治縣、21個市轄區、247個鎮、90個鄉、40個民族鄉和242個街道組成。遼寧省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海岸風光獨特,遼寧濱海大道沿途擁有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近140個旅游景點。遼寧具有發展濱海旅游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1]。
遼寧省六個濱海城市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前沿,是環渤海經濟區的中心和東北亞經濟區的關鍵,與周邊鄰近國家和各省份交流與合作都十分頻繁。近年來,遼寧濱海地區的交通設施取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已經建成了東北地區最密集、最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首先,公路方面,濱海大道全線開通,是我國目前最長的沿海公路,總投資130多億元,全長1443公里。其次,鐵路方面,濱海地區鐵路西部有沈山線、中部有溝海線,南部有長大線,東部有沈丹線;最后,濱海地區港口密集,有25個,其中大連港和營口港為國家級港口;航空運輸發展迅速,有機場3個: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錦州小嶺子機場、丹東浪頭機場。交通的便捷使得城際距離正變短或消失,交通條件的改善催生濱海旅游市場的成熟。
發達的經濟是旅游業發展的有利條件。遼寧濱海地區作為遼寧省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一直處于省內領先地位。200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沿海經濟帶的各項建設呈快速發展態勢,迎來了大開放、大發展時代。2012年,遼寧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占東北三省的25%,比2005年高出2.4個百分點;沿海六市實際利用外資179億美元,是2005年的14.3倍。產業帶、城市帶、旅游帶在遼寧沿海地區迅速崛起,成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樞紐[2]。
目前,我國大多數濱海旅游業仍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景區產品開發不精、經營管理粗疏。從現有的六城市濱海旅游產品來看,多以傳統的海濱觀光旅游為主,缺乏特色,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遼寧應制定總體規劃,確定開發目標、層次和內容,進行產品差異化建設,使各段海濱得到合理開發利用,體現出各段海濱的特色。對已開發利用的海濱要進行微觀規劃和深層次開發,對未開發的海濱,應注意補別人之所缺、補己之所短,突出特色,避免重復建設[3]。
近年來我省濱海旅游發展迅速,但是在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缺少對濱海旅游資源的保護,造成了資源和環境的破壞。景區環境破壞情況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開發性破壞,在景區設施建設時沒有注重對海水和植被的保護,景區附近有毀林和河流污染的現象;第二,經營性破壞,一些旅游企業的不當經營給景區環境造成破壞,如飯店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廢水等直接排放到海水中,造成景區環境惡化;第三,旅游性破壞,很多游客環保意識較差,隨處亂丟垃圾,造成景區環境破壞。
遼寧省濱海旅游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尚須加強,除交通設施外,其他的旅游服務設施都不配套,條件比較簡陋,如旅游區內住宿條件相對單一,缺乏層次和特色;餐飲設施不配套,無地方特色;娛樂設施缺乏,滿足不了游客娛樂需求;這些旅游基礎設施的不配套,配置不合理,給游客帶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了濱海旅游業的發展。
最近幾年,遼寧省六濱海城市旅游宣傳做的最好的是大連,丹東的旅游產品宣傳力度也漸漸加大,但是,其余城市的旅游產品宣傳力度小,方式單一,宣傳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旅游企業營銷意識不足,資金投入少,且企業間合作少,促銷形式多為自發和分散的行為,營銷手段多為區域內的平面媒體或道路廣告。第二,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宣傳促銷認識不高,資金投入不夠,未充分發揮其在宣傳促銷中的領導作用,從而使各旅游企業各自為陣,單打獨斗,整體宣傳促銷的合力也就難以形成,進而影響旅游目的地宣傳效果。
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遼寧濱海旅游業發展政策或措施。從國家層面看,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會議指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加強濱海等旅游景區的建設,加強優勢旅游資源的開發,這為我省濱海旅游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從省級政府看,2013年,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遼寧海岸帶保護和利用規劃》的決議。根據規劃,遼寧省海岸帶將以海岸線為軸,打造“一條軸帶,多個中心”的旅游空間布局,形成濱海旅游走廊。從各級地方政府看,六城市旅游管理部門,共同簽署《遼寧濱海大道六城市旅游聯合體丹東宣言》,開始跨地區旅游合作。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旅游消費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居民消費將由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的軌道,旅游將成為城鎮居民生活的基本內容和剛性需求。按照旅游經濟發展規律,我國旅游消費需求已經達到爆發性增長的基線,一個巨大的旅游消費市場將在“十二五”時期加速形成。遼寧濱海旅游的客源市場主要是國內市場,以省內市場為主,可見,遼寧濱海旅游已經擁有了扎實的市場基礎。
我國濱海旅游主要有五個不同特色的旅游帶:渤海灣旅游帶、蘇滬浙濱海旅游帶、福建濱海旅游帶、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帶和海南島旅游帶。可以看出,從資源、氣候、產品等方面來看,遼寧省所屬渤海灣旅游帶都遜于其他四個旅游帶,所以,對于國內旅游市場來說,這四個旅游帶是遼寧濱海旅游業的強有力競爭者。對于省內旅游市場來說,山東半島濱海旅游帶資源、特色方面不遜于遼寧濱海旅游地,是省內旅游市場的強有力競爭者。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遼寧發展濱海旅游的存在明顯的優勢和劣勢,優勢是遼寧省發展濱海旅游的根本,劣勢是遼寧省發展濱海旅游亟待解決的問題;機遇和挑戰并存,度假旅游發展時機已經成熟,但面臨著諸多的競爭者的嚴峻挑戰。遼寧省濱海旅游目前還處于粗放發展階段,面對日趨劇烈的市場競爭,應繼續立足于自身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各級政府政策支持的有利條件,從省內市場入手,將建設開發的重點逐步向市場導向型轉移,認真研究該市場群體的需求特征,挖掘在市場群體的消費潛力,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滿足游客需求的濱海旅游產品,打造濱海旅游品牌。
[1]遼寧沿海六市“抱團”打造濱海黃金旅游帶[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0/27/content_12339668.htm.
[2]孫健等.遼寧沿海經濟帶六顆明珠扮靚最北海岸[N].人民日報,2013-09-16.
[3]王躍偉,陳航.遼寧省濱海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海洋信息,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