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摘 要:在分析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與趨勢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浙江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優勢,以浙江地區裝備企業為基地,與高端裝備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發揮“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機制作用,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深度結合,提高高端裝備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端裝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高端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7-0174-02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建設及各行業進行簡單再生產提供工具和裝備的生產制造部門,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裝備制造業是其他行業的基礎,其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其他行業的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高科技技術為核心,處于高端產業重要環節,決定整個產業中戰略位置,在現代工業體系中的處于主體,推動現代工業轉型升級。按照工信部印發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的重點領域和方向,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要選擇,對加快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強國邁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高端制造業高技能人才的現狀
1.浙江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在浙江地區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技能人才緊缺,近幾年浙江省技術技能型人才十分短缺,其人才的缺口呈逐年增大的趨勢,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正日益加強。浙江省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生產基地,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國內勞動力生產成本上升,裝備制造業也將向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這就需要一支掌握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隨著全球大中型企業在浙江地區投資建廠,迫切需要大量的相關高技能人才。
2.浙江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高端裝備制造發展將深化教產合作,強化職業教育能力建設,提高服務高端裝備制造水平,搭建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重點發展職業教育服務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策略,探索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和支撐國家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會議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表明,到2015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占裝備制造業比例為15%,到2020年,將比例提高到25%以上,提高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競爭力,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但同時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人才卻十分缺乏,浙江地區的一大批企業面臨轉型升級,需要大量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人才,否則在浙江地區獲得生存越來越困難,面對近年來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增長遠遠不及高端設備的增長,而目前我國培養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數,目前高等學校大多沒有開設相關課程,沒有專門以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作為培養的專業,這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課程的設置,師資隊伍的建設以及如何培養合格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世界經濟競爭格局正發生變革,加速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人才和教育的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實現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證。未來十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時期。“十二五”期間,必須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加大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培養力度,推動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轉變。
二、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高技能人才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薄弱。高職院校辦學專業定位不明確,職業教育灌輸不強,不少高職畢業生難以適應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受場地、資金等因素導致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人數嚴重不足。對高技能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薪金待遇上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容易出現留不住人或招不到合適的人才。
2.企業職工培訓處于被動局面。企業自身重視生產與短期利益,對員工培養投入不足,使企業應承擔的培訓責任轉移給職業院校和社會。同時企業內部培訓制度不健全,缺乏為企業員工制訂完整的培訓計劃和安排,大部分企業很少設定專門的培訓部門,企業員工很少有時間去參加培訓,對培訓教育資金投入欠缺,缺乏針對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專項資金。
3.高技能職業培訓的機制尚未成型。隨著市場化的競爭,行業、企業的競爭加劇、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一定周期,企業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應發揮主體作用,企業是人才的最大受益者,企業經營者如果只追求利潤,對高技能人才只使用不培養,形成不了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機制,社會上的培訓機制尚未形成。社會力量培訓機構為數眾多,但在職業教育、辦學理念、規模達不到高技能人才所需要求。
4.從業者文化程度偏低,地區發展不平衡。高端技能人才學歷層次偏低,以技師為例,學歷層次不高,文化程度偏低,直接影響到現有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從而影響高端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從地區分布上看,人才地區分布不合理的現狀,對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將帶來直接影響。
三、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主要途徑
1.根據浙江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特點,分析職業崗位能力,構建高素質技能人才知識、技能與素質體系,以適應產業升級需要。高技術領域崗位工作的人才,是行業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在面向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高技能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如何建立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培養合格的人才被企業所用。我國要從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從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必然需要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但70%以上需要高端技能人才,需要建立產學研基地與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相對應。
2.以“校中廠、廠中校”與“三位一體”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滿足對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行業企業應積極參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中,參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編制課程標準及特色教材;共同確定實訓基地建設方案;選派高級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為院校學生授課。堅持體制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形成了工學結合的組織框架。以“校企合作、產學一體”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模式,結合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優秀企業文化,對接企業崗位要求,遵循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崗位知識、技能的知識體系作為支撐。endprint
3.強化行業標準應用,培育“雙師”結構高素質師資團隊建設。為保證基于行業標準的特色專業建設的有效推進,強化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嚴格按照行業標準要求,鼓勵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實踐鍛煉,組織教師參與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培訓,考取行業職業資格證書,進行“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通過聘請行業內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一線企業技術能手為兼職教師,建成了具有“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在江浙地區及浙江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質師資團隊。以行業企業一線產品為載體,針對性地提出課程培養目標,以達到培養學生符合企業要求。在制定課程標準時應注重對職業能力的培養,由企業技術人員與教師共同制定,并編寫與生產實際結合的培訓教材,課程的內容與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新技術、工藝相結合。
4.實施項目化管理,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開展縣校合作,既發揮縣域的優勢,又利用院校的人才、科技、教學資源優勢,達到縣域和院校的雙贏—— 一方面提升學院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水平和服務地方能力的水平,另一方面又為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輸送高技能人才。同時與臺灣龍華科技大學合作辦學,第一階段主要包括雙方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體系、制訂專業教學計劃、實行專業教師互訪學習等內容;第二階段主要包括開展課程深層次合作、共同組建技術開發室、探索引入四年制課程體系等內容。
5.建立公共實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資金、人員、規模的限制,憑借企業自身很難開展培訓高技能人才。可以考慮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實訓基地,為中小型企業和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積極開展高技能培訓項目,以滿足中小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結論
總而言之,提升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機制,要通過地方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面的引導和政策上的支持,結合國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以浙江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規律,將企業的利益和高校的人才培養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賀正楚,潘紅玉,尋舸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模式變革趨勢研究[J].管理世界,2013,(10):178-179.
[2] 史旦旦,任梅.浙江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12):57-60.
[3] 金瀟明,周勁松,文益民等.制造類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與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09,(4):42-44.
[4] 王曉江,田昊.高職院校專業服務社會能力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4,(4):3-5.
[5] 王莉杰,涂麗華,胡春榜.基于技能競賽視域下的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10):18-20.
[6] 潘萬貴,林海波.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路徑探索——基于“三位一體”模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6):
40-42.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