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勤 謝吉先 韓桂琴
摘要:花生新品種泰花8號具有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逆性強、高產優質、食味好、適應性廣等特點。根據泰花8號的特征特性,研究分析不同種植密度及肥料用量對泰花8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泰花8號在沙土、高沙土地區種植,適宜密度為35 000穴/hm2,肥料用量為N ∶[KG-3]2O5 ∶[KG-3]K2O(5 ∶[KG-3]5 ∶[KG-3]5)復合肥450~600 kg/hm2,同時配以750~25 kg/hm2尿素作基肥;中后期視苗情進行人工化學防控,并及時做好葉斑病、蠐螬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關鍵詞:泰花8號;特征特性;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 S56520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002-302(204)2-034-03
花生新品種泰花8號,原名93-80,由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于993年用泰花號(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作母本、中87-77(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選育)作父本進行雜交、選育而成,202年通過國家花生品種鑒定并申請國家品種權保護。泰花8號植株直立、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逆性強、抗病性中等,適宜在全國長江流域片的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地的沙土、沙壤土田塊種植。為探討泰華8號在通揚沙土、高沙土地區生態條件下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泰花8號不同密度和不同肥料用量的試驗研究,旨為泰花8號的高產栽培提供依據。
材料與方法
試驗材料
試驗用泰花8號花生種子由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各項栽培管理措施均按高產要求進行。
2試驗設計
2密度試驗采用花生大面積生產中的壟作覆膜雙行栽培方式進行密度試驗,壟距(72 cm)固定,通過穴距調節密度。共設7個處理:穴距為250 cm,折 000穴/hm2(M處理);穴距為227 cm,折22 370穴/hm2(M2處理);穴距為208 cm,折33 500穴/hm2(M3處理);穴距為92 cm,折44 600穴/hm2(M4處理);穴距為79 cm,折 55 00穴/hm2(M5處理);穴距為67 cm,折 66 200穴/hm2(M6處理);穴距為56 cm,折78 050穴/hm2(M7處理)。每小區4壟,壟寬072 m,壟長50 m,小區面積44 m2,每穴播3粒留2苗,3次重復。
22肥料試驗試驗所用肥料為高效復合肥(N ∶[KG-3]2O5 ∶[KG-3]K2O=5 ∶[KG-3]5 ∶[KG-3]5)和尿素,肥料全部于耕翻后起壟前作基肥,在花生整個生長期間不再追肥。試驗共設9個處理:復合肥4500 kg/hm2尿素750 kg/hm2(F處理);復合肥6000 kg/hm2尿素750 kg/hm2(F2處理);復合肥7500 kg/hm2尿素750 kg/hm2(F3處理);復合肥9000 kg/hm2尿素750 kg/hm2(F4處理);復合肥 6000 kg/hm2尿素25 kg/hm2(F5處理);復合肥7500 kg/hm2和尿素25 kg/hm2(F6處理);復合肥 9000 kg/hm2 尿素25 kg/hm2(F7處理);復合肥 6000 kg/hm2(F8);不施肥(F9處理)。壟作栽培,播種密度54 320穴/hm2。每小區4壟,壟寬075 m,壟長45 m,小區面積35 m2,每壟播2行,每穴播3粒留2苗,穴距08 m,3次重復。
3試驗管理
試驗地設在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內,前茬為蕎麥后冬閑,土質沙壤,肥力中等均勻,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冬季耕翻凍垡。
密度試驗于4月3日施腐熟牛糞22 500 kg/hm2后用拖拉機旋耕,4月6日整地,4月0日施肥,用639 kg/hm2高效復合肥765 kg/hm2尿素一次性作基肥,花生整個生長期間不再追肥。4月3日人工起壟,4月22日用96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 500 mL/hm2兌水50 kg/hm2噴霧除草后覆膜。4月23日,種仁用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50 mL/hm2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50 mL/hm2水4 500 mL/hm2均勻拌后晾干即破膜播種。出苗后清溝理墑。5月7日清棵、補種。在花生整個生長期間的5月20日、6月25日、8月3日共人工除草3次。5月24日用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 225 g/hm2 兌水 50 kg/hm2 噴霧防蚜蟲、飛虱。6月3日全田灌水抗旱。7月5日用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600 g/hm2兌水750 kg/hm2噴霧進行適當化控。7月3日用 8 000 IU/mg 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900 g/hm2防治田菜夜蛾、造橋蟲等。后期不防治地下害蟲。花生成熟后分別收獲。
肥料試驗于4月0日進行機械起壟。4月25日按小區逐個施肥,并輕耙蓋肥。4月26日各處理種子統一用 600 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50 mL/hm2450 mL/hm2 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拌種晾干后進行播種。全生育期不進行人工灌溉,地中無積水。未防蟲也未防病,在花生整個生長期內共人工除草3次,未進行化學調控。花生成熟后及時收獲。
[BT3]2結果與分析
2主要特征特性
2形態特征植株直立,株型緊湊,主莖高323~404 cm,側枝長345~430 cm,總分枝數7~8條,有效分枝數 53~65條,連續開花,花量中等,結莢集中,成熟期較早。莢果普通形,中等偏大,果嘴不明顯;果數560~640個/kg,果仁數 060~ 30粒/kg。百果質量286~2234 g,百仁質量903~943 g,出仁率766%~778%。籽仁中等偏大,長橢圓形,種皮粉紅色,光滑,有光澤,無油斑,無裂紋。
22生物學特性幼苗期長勢較強,中期長勢穩健,后期不早衰,全生育期生長整齊,葉色綠。早熟:夏播生育期 3~20 d,春播生育期25~3 d。高產:一般產莢果 4 500~5 250 kg/hm2,小面積高產田產莢果已突破 6 000 kg/hm2。優質:蛋白含量為2644%,粗脂肪含量為533%,口感細膩,食味好,可作為鮮食及油用品種利用。種子休眠性、耐濕性強,抗旱性較強,抗倒性中等。中抗葉斑病,抗銹病,高感青枯病。
適應性較強,穩產性能良好,適宜全國長江流域片的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地的沙土、沙壤土田塊種植。
22不同密度的產量及表現[3]
22產量結果各處理產量在3 86070~4 78950 kg/hm2之間,極差為92880 kg/hm2;以M3處理產量最高,為 4 78950 kg/hm2;其次為M2處理,產量為4 59630 kg/hm2;M7處理產量最低,為3 86070 kg/hm2(表)。[FL)]
[FK(W23][HT6H][Z]表不同密度的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HTSS][STBZ]
[H5][BG(!][BHDFG3,WK52,WK02,WK52。8W]處理產量(kg/hm2)株高(cm)側枝長(cm)總分枝數(個/株)有效分枝數(個/株)有效果數(個/株)飽果數(個/株)百果質量(g)百仁質量(g)
[FL(2K2]由表還可以看出,M3處理產量與M2處理差異不顯著,與M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他處理差異極顯著;M2處理產量與M處理差異不顯著,與M4處理差異顯著,與M5、M6、M7處理差異極顯著;M處理產量與M4處理、M5處理差異不顯著,與M6處理差異顯著,與M7處理差異極顯著;M4處理產量與M5處理、M6處理差異不顯著,與M7處理間產量差異極顯著;M5處理產量與M6處理差異不顯著,與M7處理間產量差異顯[H2mm]著;M6處理產量與M7處理差異不顯著。
以上結果表明,該品種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當到達M3處理水平,即穴距為208 cm時產量最高;隨后密度再增加,產量反而有所下降。
222其他性狀由表可以看出,各處理株高變幅在 362~429 cm 之間,極差67 cm;總分枝數變幅 80~94個/株,有效分枝數介于62~76個/株,可見[H]隨著密度的增加,株高表現為增加的趨勢,單株總分枝數和有效分枝數依次遞減。單株結莢數變幅在20~42個/株之間,極差22個/株;飽果數變幅在74~06個/株之間,極差32個/株,可見單株有效果數和飽果數隨密度[H]的增加而減少。
23不同肥料配比的產量及性狀表現
23產量結果由表2可以看出,各處理產量變幅在2 48895~4 6895 kg/hm2之間,極差為2 3000 kg/hm2,其中以F2處理的產量最高,為4 6895 kg/hm2,F9處理的產量最低,為2 48895 kg/hm2。
經方差分析可知,區組間F值為0,遠小于F00,表明區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處理間F值為3430,遠大于F00,表明各處理間產量差異極顯著。
由表2還可以看出,F2處理產量與F處理、F5處理差異不顯著,與F3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他各處理差異極顯著;F處理產量與F5處理、F3處理差異不顯著,與F6處理、F8處理差異顯著,與F4處理、F7處理、F9處理差異極顯著;F5處理產量與F3處理、F6處理、F8處理差異不顯著,與F4處理、F7處理差異顯著,與F9處理差異極顯著;F3處理與F6處理、F8處理、F4處理、F7處理差異不顯著,與F9處理差異極顯著;F6處理、F8處理、F4處理、F7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均與F9處理差異極顯著。[FL)]
[FK(W3][HT6H][Z]表2不同肥料配比的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HTSS][STBZ]
[H5][BG(!][BHDFG3,WK52,WK02,WK52。8W]處理產量(kg/hm2)株高(cm)側枝長(cm)總分枝(條/株)有效分枝(條/株)有效果數(個/株)飽果數(個/株)百果質量(g)百仁質量(g)
2時產量達最高,其次是用尿素750 kg/hm2復合肥4500 kg/hm2處理,說明該品種對復合肥的需求量不能超過6000 kg/hm2。
232其他性狀由表2還可以看出,在本試驗所用肥料用量范圍內,不管是增施750 kg/hm2尿素還是增施 25 kg/hm2 尿素,株高、側枝長、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大部分隨著復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單株結果數也在一定范圍內有增加的趨勢。此外,在增施750 kg/hm2尿素情況下,百果質量、百仁質量均隨復合肥用量增加而減小;增施 25 kg/hm2 尿素的情況下,百果質量、百仁質量均隨著復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果數、飽果數均以處理2最高。
3結論
花生種質資源、育種技術、新品種選育等工作是我國花生科技攻關的重點。江蘇省是我國花生主產區之一,單產和總產都位居全國前列[2],江蘇省花生品種在植株性狀、莢果籽仁性狀及產量相關性狀方面的綜合表現較為突出[3-5]。泰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多年來致力于花生新品種的培育,先后培育的泰花系列花生品種各具特色[6-]。本試驗對泰花8號的密度及肥料用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泰花8號在泰興地區生態條件下種植,適宜密度以35 000穴/hm2為佳,每穴2株苗;肥料用量為N ∶[KG-3]2O5 ∶[KG-3]K2O=5 ∶[KG-3]5 ∶[KG-3]5的高效復合肥450~600 kg/hm2,同時配以750~25 kg/hm2尿素作基肥,其產量和性狀表現較佳;同時,根據田間苗情及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進行防控。
[HS2][HT85H]參考文獻:[HT8SS][H85mm]
[ZK(#]禹山林 加強花生科技創新,推動花生科技產業發展[C] 青島:第五屆全國花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3-7
[2]陳志德,俞春濤,謝吉先,等 江蘇省花生生產的特點和發展對策 江蘇農業科學,200(5):30-3
[3]王曉軍,孫東雷,王宗標,等 江蘇省花生地方品種農藝性狀分析 江蘇農業科學,203,4(9):77-80
[4]劉永惠,焦慶清,謝吉先,等 不同地區花生品種主要農藝性狀的鑒定與評價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27():34-38
[5]沈一,劉永惠,陳志德 人工老化對花生種子營養成分的影響 江蘇農業科學,203,4(0):79-8
[6]唐偉,丁磊,謝吉先,等 播期對花生新品種泰花3號生育及產量的影響 安徽農學通報,2005,(2):2,27
[7]謝吉先,王書勤,丁國祥,等 泰花4號花生生產技術規程 江蘇農業科學,203,4(3):55-56
[8]謝吉先,季益芳,王書勤,等 花生新品種——泰花5號及高產技術 中國農業信息,2005():28
[9]謝吉先,王書勤,孟春蘭,等 花生新品種泰花6號的選育 江蘇農業科學,2009(3):04-05[ZK)]
[0][ZK(#]王書勤,謝吉先,劉榮甫,等 高產優質花生新品種泰花7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 花生學報,2009,38(4):46-47
謝吉先,王書勤,陳志德,等 花生新品種——泰花7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2,28():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