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姝頻 龔偉榮 胡婕 丁志寬 程兆榜 田子華
摘要: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是近年新傳入江蘇的一種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通過調查查明該病在江蘇的發生情況、主要癥狀及發生特點,通過開展疫情監測預警,并施予種子檢疫和種子處理為主、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輔的科學防控,可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危害。
關鍵詞:江蘇;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發生;防控;監測預警;西瓜
中圖分類號: S436429文獻標志碼: A[HK]
文章編號:002-302(204)2-083-02[HS)][HT9SS]
收稿日期:204--06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3)3023];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編號:SXGC[203]362)。
作者簡介:褚姝頻(976—),女,浙江湖州人,碩士,高級農藝師,從事植物保護及植物檢疫工作。E-mail:chusp@jsagrigovcn。
通信作者:田子華,推廣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與綜合治理。E-mail:ipm@jsagrigovcn。
[ZK)]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屬蕪菁花葉病毒科煙草花葉病毒屬,可危害西瓜、甜瓜、黃瓜等多種葫蘆科作物,曾對日本、前蘇聯部分地區的西瓜生產造成過嚴重危害[-2]。2005年傳入我國以后,在遼寧、上海、安徽、江蘇等多地均有查見[3-5]。因其經濟重要性,農業部將其列為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202年,江蘇多個地區相繼查見該病危害,對全省西瓜等高效經濟作物產業的發展構成威脅。通過近2年的調查研究,基本掌握其在江蘇地區的發生情況及危害特點,并初步形成監測預警及防控技術。
發生概況
發生情況
202年6月,江蘇查見首個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疫點,隨后,各地加強對葫蘆科作物的田間調查,又相繼查見一批新疫點。到203年年底,2年內查見的疫點涉及蘇南、蘇中、蘇北各農區,累計發生面積近40 hm2。寄主作物包括西瓜、黃瓜、甜瓜等多種葫蘆科作物。其中尤以西瓜受害最為嚴重,大部分發病田塊病株率在0%以下,田間植株黃化、斑駁、生長不良,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部分重發田塊損失較大,202年全省有067 hm2左右西瓜基本絕收。
2主要癥狀
該病在江蘇以侵染西瓜為主,早期受侵染的西瓜苗葉片出現凹凸不平、皺縮突起等癥狀,成株葉片出現黃化,沿葉脈加深呈深綠色條狀,黃綠相間形成斑駁,后期整株長勢弱化。果實受侵染后果梗基部出現水漬狀條斑,后加重成褐色病斑。發病較輕時果實癥狀不明顯,個別重發田塊果實外部出現顏色深淺不一的斑駁,內部呈現油漬狀,種子周圍果肉顏色加深成紫紅色,后果肉逐漸纖維化,最后出現“倒瓤”,果實完全不能食用。
黃瓜受侵染后植株葉片黃化、斑駁、凹凸不平,沿葉脈加深呈深綠色條狀,長勢變弱,結實減少,黃瓜果實畸形、變小,外部果皮出現褪綠條斑,內部偏軟,有輕微水漬狀。
3發生特點
一是從栽培方式來看,嫁接田塊發病重于直播田塊。嫁接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帶有病毒的西瓜或砧木種子通過嫁接將病毒傳染到健康植株,病株率遠高于直接播種的田塊。二是從發病時間來看,生育后期發病重于前期。大多發病田塊早期癥狀不明顯,在二茬瓜之后病癥開始顯現并加重。除病毒隨農事操作擴散累積因素外,不排除氣候適宜及田間管理弱化等原因。三是從寄主作物來看,西瓜的危害重于其他寄主作物。近2年染病寄主90%以上都是西瓜,且危害程度相對較重,在甜瓜、絲瓜、南瓜等作物上也有零星查見,但危害較輕。
2監測預警技術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傳入江蘇時間不長,疫點較為分散,為及時掌握病害發生動態并開展科學防控,形成了一套疫情監測及預警技術。
2監測方法
2監測時間—2月全省均有葫蘆科作物種植,各地根據本地作物種類、栽培模式及氣候條件確定具體的監測時間,西瓜可將監測重點放在坐果以后。
22監測作物西瓜、甜瓜、黃瓜、西葫蘆、南瓜等葫蘆科作物均為監測對象,其中對西瓜開展重點監測。
23監測區域一是葫蘆科作物種苗繁育基地;二是葫蘆科作物集中種植區;三是上年疫情發生地及其周邊葫蘆科作物種植區域。
24監測方式對于未發生區,采取訪問調查和踏查的方式,向種植大戶、種苗繁育單位詢問病害發生情況,在葫蘆科作物生長期開展2~3次田間調查。對于病害發生區,要開展重點監測,對上年發病田塊及其周邊種植區域進行定點調查。一旦查見疑似疫情及時采樣送檢。
22預警通報
疑似疫情一旦確認,要及時上報疫情,同時對種子來源進行追溯,調查其可能調往的其他地點,向相關地區和單位通報疫情。對來自同一地區的種子種苗進行重點檢疫和監測,防范疫情再次傳入。
3綜合防控技術
根據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在江蘇的發生特點及傳播規律,初步探索出以種苗檢疫和種子處理為主、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控技術。
3強化種苗檢疫
該病的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種子、嫁接苗的調運[5]。據調查,江蘇省西瓜生產用種大部分是從外省調入,抓好種子、嫁接苗的調運檢疫是從源頭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203—204年,[2]全省3個地級市選擇重點地區的種子經營門市抽取西瓜及砧木種子樣品共02批,分A、B樣分別送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進行帶毒情況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發現攜帶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的西瓜種子批、砧木種子4批,之后均進行了銷毀處理,阻截帶毒種子進入大田生產。東臺、江寧等西瓜種植基地在西瓜播種育苗前,以告農戶書、檢疫公開信等形式,要求農戶或種子、嫁接苗經營單位從外地調入瓜類種子或種苗時,要選擇規模大、經營規范的種子企業,購買檢疫手續齊全的種子(苗)。endprint
32開展種子處理
疫情發生以后,為確保種子安全無毒,部分疫情發生區的西瓜苗繁育基地在播種前采取種子處理措施,將種子(含水量4%以下)置于72 ℃恒溫下處理72 h,檢查發芽率后浸種催芽或直接播種;或用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 min,撈出后洗凈催芽。通過種子處理,疑似帶病的瓜苗在田間很少查見。
33農業防治
一是無毒嫁接。東臺的瓜苗繁育基地要求嫁接人員在從事種苗嫁接過程中,對手和工具用75%乙醇或者磷酸三鈉進行消毒,嫁接次消毒次,避免病毒的交叉侵染。二是輪作換茬。在植物檢疫機構的指導下,大部分發病田塊下一茬改種非葫蘆科作物后沒有發現疫情,但極個別農戶在上年發病田塊繼續種植葫蘆科作物,疫情有加重發生現象。三是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地點在發現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后,除鏟除發病植株外,對周圍大棚內疑似染病的植株和枝蔓進行燒毀深埋,及時鏟除疫情。同時,避免大水漫灌和氮肥過量,防止病毒傳播。
34化學防治
針對病毒病藥劑防治以防為主的特點,在作物定植后或者發現可疑癥狀后噴施寧南霉素、嗎啉胍·銅、三氮唑核苷·銅·鋅藥劑。
4討論
作為一種新傳入的檢疫性有害生物,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防控仍有一些薄弱環節:一是生產監管難度大。很多地方的西瓜種植大戶來自外地,生產用種大多不在種植地購買,種子來源和受檢情況不明,生產過程中與當地農技部門溝通不夠,病害不能及時發現。二是田間快速檢測技術不成熟。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有隱癥現象,染病早期癥狀不明顯,而且葫蘆科作物可感染其他多種病毒病,基層植檢員在田間調查時僅憑肉眼識別難度大[5]。三是疫情處置難度大。對西瓜、甜瓜等高效經濟作物開展疫情處置的經濟損失大。特別是對于帶毒種苗的處置,甚至會對當地及周邊區域的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發生區開展疫情處置面臨較大壓力。根據以上情況,提出幾點對策建議。
4建立種植大戶檔案并定期回訪
各地植檢人員對西瓜、甜瓜集中種植區開展摸底調查,掌握種植大戶、種苗繁育大戶的基本情況并建立聯系檔案,在生產關鍵時期主動上門提供服務。在播種前向農戶和企業負責人宣傳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及相關調運程序,在生長過程中進行定期電話回訪,了解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發生情況,提供技術指導與幫助。
42加大種子市場檢查力度
根據西瓜、甜瓜種植分布,在重點地區開展種子市場和育苗基地的檢查,主要檢查種子來源、產地檢疫證明編號真實性及調運檢疫證書帶證情況。對于因無證調運帶入植物疫情的相對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罰。
43研發應用田間快速測定技術
研發或直接購買成熟的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發放給各級植物檢疫機構和疫情監測人。在現場對疑似病害進行快速測定,結果為陽性反應的再采樣送相關權威部門進行實驗室檢測,提高疫情確認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44加大防控技術的研究
在前期防控技術的基礎上,組織相關科研單位和推廣部門進一步加強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防控技術研究,針對尚未明確的致病機理、發病規律等內容開展科研攻關,提高防控技術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45開展疫情聯防聯控
形成全國疫情防控一盤棋格局,種子生產地加強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通過對制種繁種企業的嚴格管理,從源頭上控制病害的發生及傳播;疫情發生地加強疫情調查與通報,追溯種子來源,查明傳播渠道,并把查見情況及時通報相關地區及省份。
[HS22][HT85H]參考文獻:[HT8SS]
[ZK(#]江冬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癥狀識別與監測方法 農業科技通訊,200(0):200-20
[2]陳京,李明福 新入侵的有害生物——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 植物檢疫,2007(2):94-96
[3]胡亞萍,董萍,趙架浩,等 上海郊區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的鑒定和防治對策 上海農業學報,203,29():55-58
[4]黃超,苗廣飛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的發生及危害防控措施 安徽農學通報,203,9(8):76-77
[5]程兆榜,任春梅,繆倩,等 江蘇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的發生與防治 江蘇農業科學,203,4(2):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