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200062)王旭慧 袁易
臨床藥物治療學是研究藥物治療人體疾病的理論和方法的一門學科。它作為基礎藥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該課程實用性很強,總論部分介紹臨床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最終目的是對病人實施合理的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和最低的治療風險。
臨床藥物治療學的帶教老師,一般來說,都是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臨床醫師,他們醫學知識豐富,但藥學知識如藥劑、臨床藥理、藥代動力學等相對薄弱,因此,在藥物治療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大膽聘用資深臨床藥師參與授課。
按照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1年頒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的要求,醫院藥學部門的工作要逐步轉型,從以保障供應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從以藥品調配、藥物制劑工作為主體轉變為以臨床藥學工作為主體;建立“臨床藥師制”,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藥學工作。臨床藥師的地位越來越得到肯定,由臨床藥師擔任授課工作可以更好地把臨床和藥學知識緊密結合,調動藥學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臨床藥師專業的特點,我們對教學做了調整:
結合臨床藥師的知識結構,教研室安排的教學內容為教材的總論部分,主要有: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和給藥方案設計、臨床藥效學、藥物的不良反應、聯合用藥與藥物的相互作用、特殊人群臨床用藥與循證醫學、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等。講授內容注意介紹最新的科研進展動態、研究成果等,不局限于教材知識,例如根據原衛生部最新版本的抗菌藥物有關規定,及時增加新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新的、更加豐富的臨床藥物治療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對將來作為臨床藥師的職業認識。
授課對象是大學二年級的藥學專業學生,基礎知識較差,沒有藥理學等藥物方面的知識,需要臨床藥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對于一些常見多用藥需要做一些簡單介紹。
臨床藥師既要具有豐富全面的藥學知識,又要具有較全面的臨床知識,能夠將臨床和課本有效結合起來,根據這一特點,臨床藥師在授課中大膽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如PBL教學法[1],是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屬于精英教育。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CBL教學法[2]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在授課過程中,緊密圍繞臨床實踐,強調理論與實際相聯系。課堂教學適時與學生交流互動,講授與提問相結合。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到附屬醫院藥劑科搜集抗菌藥使用資料,并查閱中外相關文獻,結合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分析抗菌藥使用的現狀、合理使用抗菌藥的原則和方法。親自調研實際用藥案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鍛煉,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交流溝通的能力。開展第二課堂,啟發學生對臨床用藥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臨床藥師參與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3],受到了學生們的好評。
充分發揮臨床藥師的優勢,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測試,改變原有的成績評價模式,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新考核體系。臨床藥物治療學的考試中考題可以實際病例出現,考核學生合理選藥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分析不同類型的處方,指出合理或不合理聯合用藥的依據等,避免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可以讓學生所學的內容及時跟上快速發展的臨床藥學知識進展,更加貼近臨床實際并結合臨床實際用藥問題對學生進行考核。
通過由臨床藥師擔任臨床藥物治療學的課堂授課工作,我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使課本知識與臨床實踐用藥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實踐,使學生有機會走出校園走進醫院,親身接觸臨床用藥,為他們開拓了視野,同時也為將來的就業提供了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