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玲
(澄江縣龍街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玉溪 652500)
一例山羊口瘡炎的防治
張燕玲
(澄江縣龍街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玉溪 652500)
羊傳染性膿皰病俗稱“羊口瘡”,是一種由羊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綿羊和山羊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2013年11月7日,澄江縣龍街街道祿充社區泥母豬小組阮某家養的51只山羊有3只出現食欲減退,口唇皮膚和黏膜處有紅斑、潰瘍,一只口角周圍有增生性桑葚狀的突起癥狀,現將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羊口瘡;癥狀;防治
病羊食欲減退,精神沉郁,體溫39.5℃,視診口唇皮膚和黏膜處有紅斑、潰瘍,口角周圍有增生性桑葚狀的突起癥狀。
經詢問從外縣買入一只羯羊,沒有經隔離觀察就和家中原有羊群混養。經檢查,圈舍通風不良,糞堆積過多,秋季收割麥桿沒有經過處理直接給羊吃,羊沒有接種過口瘡疫苗。加上這秋季氣溫驟變,家畜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引起口瘡。
3.1 除去病因
(1)消毒圈舍,打掃羊圈1天兩次,隔離病羊,對未發病的羊接種口瘡疫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更換飼料,避免飼喂帶刺的草或不要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平時加喂適量食鹽,以防羊只啃土、啃墻而引起口唇黏膜損傷。
(3)購買羊只時,盡量不從疫區購入,并要嚴格產地檢疫、運輸檢疫和購入檢疫,還要做好消毒工作。這是預防和減少該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4)疫區羊群每年定期預防接種。對出生15日齡后的羔羊,可將羊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用生理鹽水稀釋后,于口腔黏膜內接種,劑量0.2ml/只。對尚未發病的羊只或鄰近受威脅的羊群,可用疫苗進行緊急接種。
3.2 治療
(1)對癥治療,對選用抗炎,抗過敏,抗病毒的藥物的羊注射病毒靈10ml+慶大10ml+地塞米松2.5ml,一次肌肉注射(一天二次),連用3d。
(2)除去痂垢后用0.2%的高錳酸鉀沖洗創面,然后再涂以碘甘油,每日2次,直至愈合為止。對結痂的皮膚用刀片輕輕刮掉干硬痂皮,用紅霉素軟膏涂抹在清洗過的創面上,每天2~3次,剝掉的物質燒毀。
經過采取以上防治措施,第7天羊群食欲正常,病羊的癥狀消失而痊愈。
[1] 何毅.山羊傳染性口腔炎的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3,(10):169.
[2] 高小斐.山羊口瘡病的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