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高華 陳 楊
(重慶市開縣畜牧獸醫局,重慶 405400)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綜合防治
董高華 陳 楊
(重慶市開縣畜牧獸醫局,重慶 405400)
豬傳染性胃腸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豬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疾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科的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該病毒是一種多形性有囊膜病毒,可在豬的呼吸道中增殖,導致豬的嚴重腹瀉、嘔吐和脫水等癥狀。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最早是由Doyle 和Hutchings博士于1946 年在美國發現的,之后日本、英國也報道了該病的發生,隨后歐洲、北美、亞洲等多個地區相繼發生了該病。目前豬傳染性胃腸炎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豬的傳染性疾病。我國從60 年代起開始有此方面報道,最近由于天氣的不斷變化,該病有進一步爆發的趨勢,將給畜牧業帶來巨大的危害。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的發生和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多發生于秋冬、冬春等換季,天氣驟變時,尤其以每年的1~2月份為發病高峰期。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一般只感染豬,未發現牛、羊等其它動物感染。一旦發現豬感染后,將會迅速蔓延,多呈地方性和周期性流行。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該病潛伏期短,一般18~72h即會感染發病,且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但以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為特征;隨著日齡的增加,癥狀也較輕,并可自然康復。成年豬和育肥豬患病的臨床征狀輕微,只表現數天厭食,或腹瀉;懷孕母豬感染后其乳汁內也會含有病毒,并能感染哺乳仔豬。這可能是造成仔豬高致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感染發病的豬群中,幾乎全部豬只在3-5日內均可感染發病。在老疫區則成地方性流行,由于經常產仔不斷補充的易感豬發病,使該病在豬群中長期存在。而病豬通過呼吸道排出病毒,經氣溶膠而感染健康豬,病豬和帶毒豬通過糞便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空氣和用具經過口,鼻感染傳播。仔豬發病率、死亡率均高,育肥豬,成豬發病輕,死亡很少。
該病可感染各種年齡的豬,但以仔豬感染率最高。多于冬、春兩季發病,不同年齡的豬臨床癥狀有一定的差異。
2.1 仔豬
哺乳仔豬常在吃奶后突然發生嘔吐。同時或繼而發生急劇水樣腹瀉,糞便初為白色,隨后變黃或綠色,后期略帶灰褐色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或混有血樣,伴有惡臭或腥臭味。部分病豬初期體溫出現輕熱,為39.5~40.5℃,發生腹瀉后體溫下降。病豬精神萎靡,被毛粗亂無光澤,顫栗,吃奶減少或停止吃奶,迅速脫水,很快消瘦,一般經2~7d死亡。5日齡以內的仔豬致死率可達100%,隨著日齡的增長致死率逐漸降低,病愈仔豬生長發育較緩慢,往往成為僵豬。
2.2 架子豬、育肥豬
發病率也較高,常突然發生水樣腹瀉。糞便呈灰色或灰褐色,發病數日后病豬食欲不振或廢絕、無力。體重迅速減輕,有時出現嘔吐,病程約1周,但很少發生死亡。
2.3 哺乳母豬
常與仔豬一起發病。常表現為食欲不振并伴有嘔吐現象。有些泌乳母豬體溫升高,嚴重腹瀉、流涎、泌乳減少或停止。一般1周左右即停止,并康復,極少發生死亡。
2.4 懷孕母豬、成年公豬
感染后常不表現癥狀,少數僅表現輕度水樣腹瀉,一般3~10日痊愈。
主要病變在豬的空腸和十二指腸,其次是回腸,小腸絨毛萎縮。尸體脫水明顯,剖檢可見輕重不一的卡它性胃腸炎變化。胃腸脹滿,胃內含有凝乳塊,胃底部粘膜出血或少量出血斑。腸內充滿白色或黃色液體,含有氣泡,腸絨毛明顯萎縮,腸壁變薄呈透明狀,腸系膜淋巴結腫脹。腎臟常有混濁腫脹和脂肪變性,有的并發肺炎。
一般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用血清學方法。常用的血清學方法是免疫熒光抗體試驗。
4.1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冬季做好保暖,換季和氣候突變時要特別注意防賊風,做好保溫工作,減少豬群的應激反應,尤其是冷應激的刺激。做好圈舍、飼具、環境衛生的消毒工作,要求做到衛生消毒經常化、制度化,嚴禁飼養人員串崗、串舍、串場。疫苗免疫,使用哈爾濱獸藥研究所研制的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苗,對3日齡仔豬主動免疫效果好;妊娠母豬肌肉注射或鼻內接種后,對3日齡哺乳仔豬的被動免疫保護率可達93~95%以上。
4.2 治療
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關鍵原則是恢復酸堿平衡,防止繼發感染,維護腸道微生態環境的正常運行。生長豬、后備公母豬、種公、母豬均無需治療。對仔豬治療措施:(1)提供32℃的溫暖環境,無賊風,干燥;(2)提供干凈飲水,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糖鹽水等,全天飲用;(3)減少饑餓,防止脫水,預防酸中毒。可仔豬腹腔補液,同時配合長效痢劍0.2ml/kg,肌肉注射,一天一次,連用2次,瘟毒快克0.2ml/kg,肌肉注射,一天兩次,連用3d,控制繼發感染。
預防本病最好從母豬開始,平時做好疫苗免疫工作,發病后要及時做好病豬的隔離、消毒工作,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控制和消毒病豬排泄物。該病的危害性不容輕視,一旦發生豬傳染性胃腸炎時要及時做好補液防脫水工作,藥物控制方面以選擇長效、高效抗菌素配合抗病毒藥物為主,以防酸中毒和繼發感染。病毒對日光和熱敏感,一般常用的消毒液就可將其殺死。因此平時要做好圈舍、飼具、環境衛生的消毒工作,選用多種成分完全不同的消毒液交替消毒效果好,要求做到衛生消毒經常化、制度化。
董高華(1982-),男,碩士研究生,從事畜牧技術推廣、畜禽產業發展工作。
陳楊(1981-),男,碩士研究生,從事中獸醫、藥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