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強 譯
在美國,由于研究表明修蹄可給母豬帶來益處,所以修蹄可能會成為養豬業的標準。據國家動物保健監測系統(NAHMS)研究顯示,在美國有15%的母豬群會因跛行而被淘汰,使得跛行成為母豬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僅次于繁殖問題。許多繁殖問題也與跛行有關,如窩產仔豬數較少。
據研究顯示,修蹄有助于母豬群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正確修蹄可降低對蹄骨的壓力,從而使蹄部血液循環更加順暢,還可降低肩部及相關關節所承受的壓力。這不但可以提高母豬的飼料采食量,還能夠使母豬更加快樂。
在過去,養豬業主要依賴于基因、地面設計和營養來預防蹄部問題,現在,修蹄可成為解決肢蹄問題眾多方法中的另一種方法。
保定豬只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修蹄,對于豬只和修蹄人員來說都是一種應激。未能普遍開展修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養豬場曾依賴于基因、營養、地面設計和蹄浴來最大限度減少蹄部問題,但母豬仍會在達到使用年限之前被淘汰,甚至是由于嚴重的肢蹄問題。將正確的修蹄規程落實到位,可以預防肢蹄問題。
蹄部過度生長不但會引發蹄骨的問題,而且還會窩藏可引發感染的細菌。因此,即使提供充足和營養和完美的蹄浴,蹄趾過度生長仍會影響母豬平穩快速行走的能力。隨著越來越多的養豬場逐步采用母豬群養,迫切要求母豬能夠平穩地行走,并能走更遠的距離。無法舒適行走的母豬不太可能自己走到飼喂器旁,而且更有可能在充分發揮遺傳潛力前被淘汰。
目前,在北美相關人員正在對修蹄車進行評估,以降低修蹄難度并提高修蹄效率。評估結果表明,利用修蹄車對母豬和修蹄人員的應激均較低。該評估還表明,在修蹄后,母豬能夠更容易地走動。
但是,設計一種簡便易用的修蹄車并不會使母豬使用年限產生差異,這迫切需要養豬場落實一套監測和修蹄的系統。只有在投入時間和經歷來培訓員工,并完全一致遵守相關規程時,這一系統才能發揮作用。
1.通過從后備母豬開始來預防問題變嚴重。監測后備母豬(轉入母豬群)的步態和蹄部外觀,與已經出現關節和肩部問題的二胎母豬相比,最好在后備母豬時即糾正蹄部步態方面的問題。
2.監測后備母豬和母豬行走情況。具體查看母豬走到飼喂器的頻率,以及母豬是否將體重均勻地分配都4只蹄。正常來說,母豬前肢比后肢負重稍高(大約58%的體重分布于前肢),這會讓我們難以察覺母豬是否在適應前肢。
3.對于蹄部變化圖像進行比較。告訴員工用手機對可疑的蹄部問題進行拍照,這能夠讓我們更容易地快速判斷,哪些是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失控的問題,哪些是暫時不必立即采取措施的問題。
4.讓自己熟悉正確的蹄部外。。蹄趾長到7厘米時就需要進行修整了。遲遲不修蹄可導致感染、關節問題和母豬采食量下降。最好是盡快對相關問題采取措施。
美國養豬場擔心修蹄會成為浪費他們時間和資金的另一個方面。修蹄在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在實際生產中,并不像聽起來那么簡單。許多養豬場在尋找能夠轉移豬只并定期修蹄的優秀員工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在短期內,養豬場仍會需要優秀的員工來將修蹄系統落實到位。
對于牛、綿羊和馬來說,人們在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前就開始對它們進行修蹄,但養豬場很快注意就到養豬業與其他畜種不同:母豬難以驅趕和移動,且母豬妊娠期要比牛和馬要短得多,母豬使用年限并不像其他畜種那樣重要。養豬場需要考慮定期修蹄,但在邏輯上,他們并不知道這對他們來說可行性如何。
在美國的研究人員和公司,減少母豬跛行并延長使用年限已變得越來越普遍。隨著越來越多養豬場開始采用母豬群養方式,修蹄和提高母豬福利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但開展定期修蹄并不能一蹴而就,還有許多關于成本效益和問題,且還有人質疑這是不是一個實際可行的投資問題。但總的來說這是一項積極的舉措,盡管有些人認為修蹄已經過時了,也有些人(并非所有)認為修蹄可能有助于養豬業重新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