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忻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院,北京 100070)
我國是世界林產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貿易大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林產品的對外貿易政策有了比較大的變化。林產品貿易政策不僅直接影響中國林產品貿易,而且直接影響我國在林產品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全國林產品貿易格局在深度調整林業國際化進程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實行鼓勵林產品進口的政策,出口政策較以前也有了很大變化,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林產品貿易大國,提高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競爭力。自從1998年國家對森林實行禁伐、限伐措施后,我國木材采伐量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減少,這就給國內處于低谷的林產品市場一個強烈的刺激,使各地市場的林產品價格有所提升。為了滿足國內不斷上升的需求,我國對林產品的進口量近些年來大幅度上升。
下頁表顯示,2014年中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1 388億美元,其中出口721.98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12%,占全國商品出口額的10.56%;進口677.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5.71%,占全國商品進口額的8.24%;進口林產品以紙及紙漿、原木、鋸材為主,主要來自東南亞、俄羅斯。出口林產品以家具、木制品、人造板和單板、紙及紙漿為主,主要出口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市場,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我國的林產品貿易體制及政策是建立在中國的特色經濟和對外貿易政策基礎之上的,在中國林產品對外貿易格局形成的過程中,貿易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林產品貿易政策不僅直接影響中國林產品貿易,同時由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林產品貿易國之一,也直接影響國際林產品貿易格局,因此回顧和分析我國林產品貿易政策的演變就顯得很重要。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我國實行高度集中地計劃經濟體制,我國進口貿易額和出口貿易額都很小,經濟交往范圍也有限,加入世貿組織前的基本情況是可想而知的。高關稅和保護民族企業是此前各國通例,我國也不能例外。因此,進口數量小、地區有限、國家企業專營,是主要特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貿易政策特別是林產品貿易政策也有了較大的轉變,中央計劃林產品進口的比例逐年減少,并于1993年完全取消計劃內林產品進口,與此同時多次自主大幅降低進口關稅。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林產品貿易進一步趨向自由化,進口關稅大幅度降低,并逐步取消非關稅貿易壁壘,2001年1月1日起,中國林產品平均關稅為12.3%,2002年中國林產品的平均關稅已降至8.9%,同時取消部分林產品的非關稅壁壘。時至今日,我國現行林產品進口稅率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甚至部分林產品關稅還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降低的余地已經不大,并且除了實行一些小的措施外,我國部分進口林產品已經沒有非關稅壁壘。
我國對林產品出口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限制政策和以出口退稅為主體的出口鼓勵政策。在林產品出口限制政策方面主要涉及的是木材資源型的初級產品。例如對于原木和鋸材的出口,我國實行嚴格控制,受配額限制。此外,自2006年11月1日起,我國對木片、實木地板和一次性筷子,首次加征出口關稅,稅率為10%。2006年11月22日起,加工貿易企業以國產木材或以珍貴材作原料生產的板材、家具、木制品等不允許出口。2007年1月l日起,取消實木復合地板出口退稅。2007年7月1日起,瀕危動物、植物及其制品和部分木板及一次性木制品取消出口退稅;紙制品和部分木制品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木家具出口退稅率下調至9%。2007年4月26日起,以國產木材生產的木漿、紙制品等不允許出口。
在出口退稅政策方面,我國對不同的林產品出口實行不同的出口退稅率,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的1998—2003年這段時間,中國對所有木質林產品實行了出口退稅。例如對資源型林產品原木、軟木及制品實行了5%的退稅率;對木片、鋸材、單板、家具、強化板、纖維板、紙以及紙質品等林產品實行了13%的出口退稅率;甚至為了鼓勵出口,對竹、藤也實行了5%的退稅率。此外,我國政府于2001年在中俄邊境口岸實施了進口原木加工鋸材復出口政策。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政府三次調整提高了117種林產品出口退稅率,相當于給林產品企業每年補貼4.1億美元。可以看出,無論是出口限制政策還是出口退稅政策,都是為了優化我國林產品產業結構,提高林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最終達到出口創匯的目的。
作為林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林業將在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上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同時也將使我國林業進出口貿易進入一個歷史性轉變階段,并有將會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面對這些新的問題,我國政府應保持冷靜,沉著應對,在林木產品的貿易政策選擇和安排上形成新的觀念和思路。在新的形勢下,我國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對外貿易政策手段來促進林產品貿易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實現林產品對外貿易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并通過貿易來保證國內相關產業的安全。因此,我國政府必須要做出許多重大的政策調整。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林產品的國際貿易環境有了較大的變化,為了適應國際市場上的這些變化,我國政府應該對實施了較長時間的林產品對外貿易政策做出調整,而政策調整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適度干預和有效干預的問題,即實施有干預的林產品自由貿易政策。在保證我國林產品貿易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適度的干預以促進我國的林產品產業發展。與保護幼稚產業的貿易政策以國內市場為導向和作為進口替代手段的政策傾向不同,將林業作為攸關環境和資源安全的戰略性產業進行扶持,貿易政策以國內市場為基礎、以擴大出口和提高國際市場份額為目標,是一種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作為出口促進手段的貿易政策。
實行積極的招商引資政策引導林業利用外資的投向和拓寬林業利用外資的渠道,建立一個統一、有效的外資融資機構;制定林產品的優惠貿易政策,并對林產品貿易企業進行資金扶持,適當減免林業稅賦,加速林業管理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引導林業企業不斷積累對外投資的知識與經驗,鼓勵林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對林木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以減少國際貿易的成本和風險,規范林業企業在境外的開發行為,設立鼓勵林業企業對外投資的專項保險,培養林業企業對外投資所需的各種人才,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形成中國林業企業對外投資的戰略聯盟。
對于一般意義上的產品認證已經在中國各個行業得到相應的開展,但是關于林產品的認證體系對我國來說卻是一個新鮮的名詞,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貿易自由度大幅度提升,我國林產品的出口額不斷增加,這就對進口國國內的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越來越多的進口對我國實行了綠色貿易壁壘,如對我國林產品采用嚴厲的標準,因此就需要在我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林產品國際認證體系,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形象、消除綠色壁壘,而且有助于保住和開拓中國林木產品特別是家具在歐美環境敏感市場的份額,同時認證為林業企業參與公平競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綜上所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林產品貿易是一把雙刃劍。入世給我國林產品貿易帶來了穩定寬松的環境,有利于我國更多的林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高了我國企業在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但是也不能盲目樂觀,還要看到我國在林產品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仍然不足,需要我國政府相應地調整林產品的對外貿易政策,以保證我國林產品貿易健康穩定的發展!
[1]宋維明,程寶棟.世界林產品貿易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的影響[J].國際貿易,2007,(11):47-52.
[2]國家林業局統計處.中國林業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3]國家林業局.2012年中國林業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4]付亦重,程寶棟.主要林產品貿易大國貿易政策新發展及我國對策[J].國際貿易,2012,(3):14-18.
[5]叢磊,李洋,朱江梅.中國林產品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3,(7):145-150.
[6]侯方淼,宋維明,陳偉,范悅.中國林產品對外貿易政策評價初探[J].世界林業研究,2010,(10):44-48.
[7]張吉國.我國木質林產品對外貿易的特征與國際競爭力之實證分析[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4):19-25.
[8]黃穎利,倉亞楠,李愛琴.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國林產品貿易現狀及對策分析[J].世界農業,2012,(3):34-36.
[9]程寶棟,宋維明.中國木材產業規模化經營的理論探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4,(2):102-104.
[10]楊麗華,尹少華.新形勢下中國林產品貿易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2011,(8):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