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順
(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術中心 湖北宜昌)
設備管理是保持設備的正常技術狀態與功能,延長使用壽命所必須的日常性管理工作,也是保證設備正常與安全運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最有效保障。當前,隨著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簡稱三峽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加速投入,各種先進的設備被廣泛引進和使用,尤其是近年來引進的科技含量較高的高精尖設備,不但對設備的管理、應用、維護保養、檢修等相關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企業的設備管理方式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與進步,摸索出更加適應企業長期發展的設備管理模式與方法,更好地為企業生產服務。但在設備的日常使用與維護中,由于受到不同條件與不同因素的影響,不但制約了設備功能發揮以及工作效率提升,還因管理不善等而出現故障較多,不斷引發安全事故等問題。對此,要求設備管理人員必須在了解設備的結構與性能,掌握造成故障發生原因的同時,還能以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設備進行維護與保養,并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1)設備管理、保養和檢修人員的知識技能,不能與設備的更新速度與技術進步保持同步。就三峽局的船舶情況來說,每年都在打造新型的船艇,其他設備也在逐年更新,尤其在船舶動裝、應急搜救、船舶自動化、電氣設備等方面更為突出,但設備管理、保養和檢修人員的知識技能與其相比卻相差甚遠。特別是在船舶動裝、駕控方面,新機型的應用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給設備的日常管理帶來了很多困難:首先是操作人員的技能與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遠跟不上新形勢發展,導致員工面對新型設備時,要么不敢上手,要么怕出錯不愿意使用,而造成設備的利用率不高。其次是操作人員的自身年齡偏大,后續人才的培養又銜接不上,致使相關工作開展不暢。
(2)設備管理、使用和檢修人員之間的協調與溝通不夠。三峽局的每臺設備都離不開管理、操作和維保檢修人員,只有確保他們之間的正常協調與溝通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但在某些大型設備的管理問題上,由于資產的擁有方、使用方和維保檢修方都不是同一個部門,不但給溝通工作造成很多困難,還常因部門間存在的不和諧因素等,而導致檢修工作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
(3)管理、保養、操作人員的素質,以及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意識等都有待提高。由于船舶類設備的管理工作是三峽局系統內最累、最臟和最后方的崗位,因此,對保養和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以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調動和責任意識提升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單位領導對他們工作的尊重、激勵和重視層面上。所以,不但不能讓他們感覺到個人的經濟收入比別人差、工作地位比別人低,還要適當的提高他們在各方面的待遇。另外,設備最大工作效能的發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因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合理的資金投入不足等,而成為其主要問題。
設備的正常安全運行是企業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的保障,三峽局系統的主管領導以及各基層單位都要把設備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應形成主要領導負責制和主要人員管理制的設備管理體系,實行一層監督一層和一層落實一層的管理機制。在加強領導重視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全體員工認識的提升,通過不斷學習和掌握《設備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進口設備、重點設備管理制度》,《設備檢修計劃管理制度》,《設備檢修技術管理制度》,《設備統計、考核制度》,《設備的使用、操作、維護和檢修規程》等,來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管理體制。在構建起人人關心設備的良好氛圍和建立相關的體制后,更重要的是要得到所有員工的認知與理解,只有各級領導及基層單位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設備運行情況,多與一線員工進行溝通,在提高他們參與設備管理意識的同時,應大力提升設備管理者的工作榮譽感和成就感,充分調動全局職工的工作熱情和自覺性,并能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有力、有據、可操作性強的管理模式,將設備管理工作真正納入到規范化的管理軌道中來。
由于三峽局的設備是新舊設備交叉使用的,致使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必須不斷地建立和完善設備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常規化體系,才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檢修成本,提高全局的綜合效益。為此,局里制定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雙線五級連續船閘運行維護規程》、《葛洲壩船閘維護規程》、《三峽局船舶維護規程》等,系統而全面的闡述了各種設備在日常運行、維護保養、檢修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辦法,實施了專人專機的管理模式等。例如,實行定人、定機、定崗后,通過狠抓設備維修、維護與保養和技術性能測試的登記、統計記錄等工作,建立各種類型的統計數據庫,不斷積累經驗,徹底杜絕抄襲等虛假、瞞報和混日子行為,極大提高了設備管理、保養和檢修人員的責任意識。
(1)員工技能應與設備的更新速度保持同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三峽局的設備種類更加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況,設備技術與結構也更有復雜化的趨勢,對于設備的應用、維護保養、檢修水平等,也必須得到不斷提升。但因目前設備管理、保養、檢修人員的知識技能并不能與先進設備的更新速度保持同步,例如,每年打造的新型船艇,其先進程度在逐年更新,尤其在船舶動裝、應急搜救、船舶自動化、電氣設備等方面,操作人員不僅要了解設備的基本結構、原理、性能,以及附屬設備組成等,還要有快速診斷故障和日常維修的能力。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些難度很大,尤其是面對新設備的日益更新,不但要加強和做好培訓工作,還要讓設備管理、檢修人員能直接參與設備的建造,廣泛聽取使用人員的意見,杜絕設備采購與保養、檢修工作相脫節,形成設備的學習、培訓、演練、檢驗于一體的長效機制。
(2)由供應商進行培訓。通過讓設備管理、保養和檢修人員走出去,來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與實際技能,延長設備自身壽命,發揮其最大使用效能。由于設備管理是個既嚴謹又枯燥的工作,他們長年累月地和機械設備打交道,勢必會使操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責任心等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設備管理重點在“人”,只有讓設備保養和操作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能正確擺正自己的位置,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從領導的管理和指派,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執行操作規程,才能做好設備管理工作,進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發揮設備的最大效能。因此,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尤其是做好基層操作和檢修人員的工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1)建立激勵機制。通過建立激勵機制,既為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充分調動設備管理、保養和檢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可在他們之間構建起設備管理體系鏈。因為管理是保養和檢修的導向,保養是管理和檢修的基礎,檢修是管理和保養的保障。三者之間必須要通過加強協作和實時溝通,才能確保設備的安全和穩定運行。無論從企業領導,還是設備主管,必須定期查看和指導設備管理開展情況;保養人員要及時與管理和檢修人員進行溝通,保障設備安全和穩定運行;檢修人員要做好協調工作,能準確定位故障所在點,按期完成檢修任務。
(2)調動員工積極性。由于在管理體系鏈中的管理、維修和操作人員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存在瞞報、假報、不能充分考慮設備使用者的建議,或者出現溝通不及時甚至不溝通情況時,都會導致體系鏈的斷裂,不但會使設備管理工作陷入僵局,還會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全局利益。設備管理的關鍵在人,在三峽局內更是如此,因為設備的管理、保養和檢修工作,既是個技術活,也是最累、最臟的工作崗位,不僅要經常與機油、灰塵等打交道,還要時刻面臨緊急搶修等艱巨任務。因此,怎樣在員工自身技術水平提升與工作積極性調動上尋找到平衡點,則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3)不斷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在評選先進職工和技術能手時,不僅要重視其他專業業務能手的工作,更要理解和關注設備管理、保養以及檢修人員的情況。例如,設置專門的激勵機制,包括設備的運行、保養、檢修、節能等,能從更多的方面來考評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對在保養、運行方面能夠熟練操作,且無失誤的員工要給予榮譽稱號;對在設備的改裝、設管理以及設計方面有重大突出貢獻的人員,也要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或榮譽稱號等。用這些豐富多彩的激勵機制來不斷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基層員工能夠自覺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增強全局員工的凝聚力,不斷提高設備管理、保養和檢修人員的工作地位和工作水平。
(1)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現有設備的結構、種類已呈現出多元化、新舊交叉化、技術復雜化的態勢,在設備維護保養過程中,不但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資金投入,還需采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模式。例如,對于某些老機型配件多、種類全、價格便宜的情況,投入時可以少些,而對于面臨淘汰的老舊機型,因備件難以采購,應一次性備足必要配件,或考慮更新機型;對技術含量高的設備,因保養及備件費用較高,檢修工作較為復雜,可以適當增加相關費用。杜絕“面子”工程和華而不實情況的發生,多注重設備本身的檢修與保養,應以多修少換為主,關注員工自身知識與技能水平的提高,并適當地增加培訓資金的投入等。
(2)由于設備資金投入是個長期過程,貫穿于設備管理的一生,包括建造、年檢、特檢、常規性保養、配件、及時搶修、臨時檢修等。因此,如何使資金投入后發揮出設備的最大效能,避免出現閑置、高耗能、重復投資等浪費現象,關鍵是做好監管工作。要督促基層單位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將資金的投入情況及時的存檔、記錄和備案。目的是在投入、監管與效能上尋找到科學的結合點,既讓設備吃得“飽”,能充分產生效能,又杜絕了廢棄、閑置等資源浪費現象的存在。
設備管理是一個科學、長期及系統的過程,需要多方位配合和全面協調,需要人們不斷的學習和探索管理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快速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應變能力和創新意識;應適時做好耗能大、維修費用高等老舊設備的報廢、更新工作,并保證處置資金的及時回收。設備管理部門應在符合國家政策及法規的前提下,建立起相關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斷推進設備的合理與科學利用,全面提升設備全壽命周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為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的快速發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