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6年我國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以來,意味著我國企業逐漸與世界接軌,這是有深遠意義的一步。會計涉及較多的稅收工作,并且當前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將稅務會計從財務會計里隔離出來。筆者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就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展開分析,并給出若干緩解新會計準則對稅收影響的建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稅收;影響;建議
隨著2006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制度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對稅收有很大的影響,為了實現上市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及時解決新準則對稅收的不利作用。為此,筆者將根據實踐經驗以及相關理論分析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幫助上市公司抓住發展契機,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
一、會計和稅法的概念與區別
為了更好地理解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需要首先對會計和稅法兩個概念進行全面的了解。二者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目的、基本前提、原則等方面。會計的作用是為了幫助投資者及潛在用戶對企業資金情況和未來發展水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稅法則是在獲得國家財政收入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經濟調節,維護納稅人的正當權益。會計更加強調客觀性原則,稅法則秉承真實性原則,前者的價值所在是符合會計核算的要求,后者則是為了實現征稅目的。會計更加強調內容的重要性,而稅法在表現形式上有更為苛刻的要求。為了協調稅法和會計之前的區別,要盡量遵循不同稅種不同處理方法的原則,提高二者協調的準確程度。
二、新會計準則的特點分析
新會計準則于2006年頒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實行。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標志著全新的會計時代的到來,它相比原先的會計制度有許多特別之處:為了加強我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的接軌,引入公允價值,使得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大大提升;企業的利潤調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合并會計處理有較大變動。抓住新會計準則變革這個發展契機,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新會計準則主要從六個主要方面完成修訂工作,其中主要是對收入概念實現修訂,并給出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概念。新會計準則在核算環節添加了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這一概念對于會計確認以及計量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殘值應當加入折現值。
三、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
新企業會計準則是對舊會計準則全面的梳理、調整和修訂,要求上市公司實行,其他企業鼓勵執行,變化相當大。我國企業目前大多仍舊將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作為一個整體看待,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必將影響日常的稅務會計工作,使得企業的納稅、應納稅額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只有弄清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才能幫助企業解決目前的稅收問題,維持企業的良性發展。會計作為稅收的基礎環節,必然導致新會計準則變化對稅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1.計量基礎應用多元化對稅收產生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中有如現值、公允價值等一系列計量屬性,使得計量基礎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但是新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含義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在某些方面是限制性的,即僅僅在部分層面上起作用,而不是全方位的引進。公允價值的引進必然導致會計和稅法的不匹配性,稅收通常不會承認公允價值。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等資產計價,通常都包含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五種計量模式,也正是這種多樣化的計量模式使得不同時期出現不同的損益情況,一定程度上使稅收受到不利影響,企業納稅方面出現問題。計量基礎的多樣化會增加后期確認過程中的成本問題,從而對稅收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
計量屬性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流轉稅,其中公允價值是主要因素。計量屬性的不同還會對所得稅產生影響,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不同對納稅調整提出很高的要求。
2.計量方式發生變化對稅收產生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在進行收益確認的時候,應當滿足更加苛刻的要求,勢必導致計量方式發生改變,從而對稅收產生影響。新會計準則針對債務重組有了新的規定,以往債務重組過程中獲得的收益計為資本公積的方式有所轉變,總而言之,收益的計量方法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將會對稅收情況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必須通過工作的優化予以消除的。
3.所得稅會計處理的難度增加
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后,一般通過納稅影響會計法和應付稅款法兩種所得稅會計方法,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將決定企業管理,通常我們認為會計和稅法應當分立看待,然而從長遠角度來看,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也會對稅收產生一定影響。一般而言,采用前者的公司為多數,大部分企業都直接略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無疑對企業是一項巨大的調整。新會計準則里沒有關于永久性差異的界定,而且不存在明確的處理方法??傊聲嫓蕜t的頒布使得所得稅會計核算的困難增加,這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需要在工作中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新所得稅會計處理技術對企業提出的新的要求。
4.培養了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所得稅處理辦法,無疑增強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在新會計準則中出現了一些諸如“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等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有更高要求的規定。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實際上是對企業利潤操縱空間的延伸與擴展。會計從業人員應當加強自身能力培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建設,避免企業利潤操控空間不合理的增長。
5.新業務的稅收影響
由于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極大豐富,形成了不少新業務,新業務對稅收也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新業務在稅收處理上穩定性不強,很多人在分析時會忽略新業務對稅收的影響。一些新業務可能使用某種稅收技巧,如何深入分析稅收籌劃操作空間,是企業發展和會計工作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6.差異面上的影響
根據第一小節分析,我們明確了會計準則和稅法服務在各個方面上的區別,會計核算是納稅義務的基本保障,新準則的頒布對納稅調整、應納稅額等會有很大的影響。筆者將從不同層面進行詳細闡述。
(1)會計和稅務的差異擴大
根據新會計準則相關規定,會計的意義是在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其他利益相關人員之間形成透明、全面的信息網,制約投資人和債權人之間的財務手段和方法,使其合理化,有利于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會計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真實性、準確性和客觀性,財務工作是影響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必須通過財務關系表明企業的一切生產銷售情況,幫助相關人員了解企業資產分配情況,對企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稅法則主要是處理政府和納稅人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具有穩定經濟狀況,維持稅負平衡等重要作用。
一些與稅收相關的業務中,會計和稅務的差異持續擴大,使得所得稅納稅調整難度大大提高。根據新會計準則相關規定,企業應當通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所得稅進行計算,計算過程由四個步驟構成。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數量上是總的收入與項目金額的差值,在進行核算時把利潤總額作為基礎,應納稅所得額等于所得利潤和稅收調整項目金額的差值,這個計算方法是以利潤表為基礎的。在原先的會計準則制度里,有關所得稅會計和稅法區別及這種區別造成的納稅調整是一項困難而系統的難題,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后,有關所得稅納稅調整的問題更加明顯。新的制度環境下都是以資產負債表作為基礎,但是目前稅法計算中廣泛采用的是以利潤表為基礎的納稅調整,這種不匹配性使得納稅調整難度更大,調整的成本更高。
(2)會計和稅務的差異縮小
新會計準則相比原先會計準則進行的部分調整使得會計和稅務直接的區別縮小。新會計準則中要求債權人對非現金資產以公允價值的形式入賬,而之前的會計準則則規定了債權人所接受的非現金資產,應當將賬面價值與相應稅費的綜合當成入賬價值。根據稅法要求,債權人獲得的非現金資產都依據該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計稅成本,這一規定可以有效地解決債權方會計入賬金額和計稅成本之間的差異,從而納稅調整成本更低。在非貨幣性的資產交換涉稅業務中,新會計準則有明確規定,在不需要補價時,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應當具備商業實質,并確保公允價值可以準確計算,這樣換入資產成本就等于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稅費的總和和進項稅額的差值。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前,不考慮補價的情況下,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等于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上稅費后與可抵扣的進項稅費的差值。新會計準則確保了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會計和稅收的一致性,這樣一來換入資產成本的真實性大大提升。
(3)具體準則對稅收制度的盲點
新會計準則中補充了生物性資產等能源方面的內容,但是稅法并沒有增添相應的內容。在這些稅法制度出現嚴重漏洞的環節上,可能因為會計處理和稅收處理的差別導致問題的出現,解決問題是沒有依據可循。
四、解決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不利影響
1.將稅務會計從財會會計中獨立出來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造成了納稅調整,出現該問題的主要原因依舊是將稅務會計和財會會計看作一個整體。如果能夠使財務會計獨立于財會會計存在,能夠形成自身的體系,將會擺脫納稅調整帶來的不利影響。會計和稅法如果切換過于頻繁,加之二者的差別很大,使得稅率調整問題難以解決。企業為了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存在對除了稅收籌劃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的需求。在合適的時間點將稅務會計從財會會計里獨立出來,是實現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2.稅務部門服務水平的提高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提高了對稅務部門執法能力的考驗,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應當善于將稅收征管制度建設和納稅評估結合起來,根據納稅人方面上交的稅務信息報告,制定出符合當前情況的全新的規范制度和相關規定。加強對稅務部門信息搜集能力的培養,解決稅務會計和稅法不匹配性造成的影響。除此之外,要根據新準則變化的內容優化稽查工作程序以及相應的檢驗手段。必要時要為納稅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咨詢服務,填補相關服務理念上的空白,在會計準則和稅法差異的深化的當今,只有使得稅務服務部門滿足上述要求才能有效緩解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不良沖擊。
3.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修養的培養
新會計準則無疑對會計人員各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考驗,這對于企業以及個人都是很大的調整。會計人員應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領會新會計準則的思想,在對新會計準則掌握的基礎上研究消除不利影響的處理辦法,對稅法變化的相關問題要有足夠的敏感程度。會計人員的專業問題處理能力和業務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企業要重視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定期進行業務水平交流會或者專家講座,通過不斷學習實現自我的提升,逐步突破自我,會計人員要密切關注企業發展狀況,以企業發展為己任,為企業贏取更多經濟利潤。
4.在稅收制度制定時充分考慮會計因素
由于實現稅務會計的真正分立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為了避免問題愈演愈烈,應當正視會計準則和稅法差異二者共存的狀態,應當借助于稅制改革的推進,加強對會計和稅法差異的優化,盡量在新會計準則的大環境下,嚴格按照稅法相關規定,使稅法設計和新會計準則相匹配,盡量減少二者差異性帶來的沖突性矛盾,可以有效簡化稅制,控制成本,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稅收制度的制定主要是協調會計準則和稅收的差異性,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是為了加快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與國際標準相適應,加強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建設。稅制改革工作應當加強與會計準則制定人員的溝通交流,避免因為細節的忽視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應當遵循努力縮小稅法和新會計準則差異的原則,在控制稅收收入的基礎上,對稅法進行明確的分類。會計核算中應當視具體情況降低征稅的成本,注冊會計師和稅務人員聯合起來加強審計工作,對企業中經常出現的利潤調整等逃稅現象進行控制。制定準則應用指南,制定過程中多參考以會計為主體的納稅人的寶貴意見,可以提高實踐價值。
五、小結
自從新會計準則頒布以來,稅收情況受到極大的影響,但是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都是可以理解和調節的。企業方面應當加強對會計人員能力的培養,重視會計工作,對新會計準則展開深入的分析,弄清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產生的各種影響,對會計與稅收的差異有足夠的了解,然后針對各種不利影響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使稅務部門的服務水平穩步提高,逐漸解決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不利影響,國家方面要加快稅收制度的改革,使其與新會計準則相匹配,全方位加快建設健全的會計制度,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好制度基礎。
參考文獻:
[1]哈尼帕·瓦利斯.淺析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J].財經界,2012(2).
[2]潘穎.如何應對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收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2(18).
[3]陳彥,譚澤湘.新會計準則對現行企業所得稅制度的影響及稽查策略[J].商業會計,2011(16).
[4]吳克平,于富生,黎來芳.新會計準則影響中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嗎?[J].上海經濟研究,2013(08).
作者簡介:王洪洲(1992- ),男,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人,渤海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會計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