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
摘 要:我國市場經濟結構開始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尤其在我國銀行結構革新中,基于利率不斷市場化的轉變,國內商業銀行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巨大的調整,最重要的便是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轉型、風險管理轉型以及內部控制轉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深遠,因此文章便針對當前銀行利率政策,以及市場化的變革予以詳細分析,并重點進行了商業所需要面對的風險以及經營壓力分析,同時也論述了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商業銀行所具有的發展繼續,從而在該形式下論述了我國商業銀行需要的風險預防措施。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
一、利率市場化趨勢分析
利率市場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由于我國經濟模式的轉變,利率的市場化成為了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前提條件。從整體改革進程中可以看出,在未來,我國的利率轉變會以存款、貸款利率市場化作為核心基礎,而存貸款的利率市場化基本點在于:擴大直至放開各類存款利率的向上浮動區間、擴大和直至放開各類貸款利率向下浮動的區間,最后是央行完全讓商業銀行根據資金供求關系、借款者的風險等狀況自主確定利率水平,不再調整存貸款的基準利率。
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1.利率市場化的挑戰
使得銀行不得不面臨更大的經營競爭壓力。我國商業銀行在經營合縱利潤的主要來源便是存貸利差,因此這一點若發生了變化將會對商業銀行造成直接性的影響。隨著市場利率的變化以及市場化的利率制度,是的商業銀行需要面對更大的經營壓力。一些銀行單純的因靠利差,這就令這些銀行不得不依照實際的市場情況對自己的經營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并創新金融產品,以此拓展經營渠道,規避經營中的利率風險。并且通過利率市場化,還能夠淘汰一部分銀行。這一點可以從一些倒閉的國際銀行看出來。
利率風險加大、管理難度提高。由于利率市場化,銀行對于理論進行管理的難度便有所提高,且自身需要承擔的風險更多。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疙瘩商業銀行都需要按照央行的規定范圍進行自身利率的確定,且依照金融產品以及自身實際經營狀況的不同還需要面臨利率確定的風險。由于存款吸收、貸款發放過程中,利率還會出現波動,因此銀行還要面臨利率風險。但是由于利率市場化,是的更多的基金以及金融工具不斷出現,雖然銀行的機遇更大了,但是利率還需要依照信貸需求進行變化,因而這種不可預知的貨幣利率隨機變動就會在銀行的運作過程中帶來更大的風險。
并且,變化后的利率會使得客戶行為發生巨大的轉變,因而利率市場化對于銀行經營產生了更加愛明顯的杠桿作用,在調整定價策略、程序以及方式上,商業銀行必須做出轉變。開放性的利率政策是的商業銀行需要依照市場的實際需要主動的進行金融產品的合理定價,這將加大銀行在經營中的定價風險。
2.利率市場化的機遇
增加競爭性。利率市場化后,各大商業銀行之間便可以公平競爭,并且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商業銀行還會對自身的管理素質進行提升。在過去,我國利率管制環境下,政府銀行在利潤的獲取中獲得了超額壟斷的地位,無論競爭呢個環境如何,因為限制性的退出以及準入制度,任何銀行都可以相安無事。由于沒有價格競爭,大多數的銀行在競爭方面一味的追求貸款質量,并不斷擴大存款規模,僅僅進行貸款、存款的競爭,是不完善、完全的,局部過剩已經成為了當前多數銀行存在的問題。在我國經濟開放后,國內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轉變,一體化的全球經濟迫使我國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對來自外界的競爭壓力,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更是推翻了我國原有的商業銀行競爭模式,促進了國內銀行之間的競爭,建立起了一個良心的淘汰系統,實現了銀行業內結構的轉型。
提高創新性。由于利率的市場化,商業銀行開始注重金融創新方面的業務,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動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以及企業開始普遍關注利率風險,疙瘩金融衍生產品開始出現。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在對金融產品的定位中有了更多的價格定位權力,這推翻了原有國有銀行的經營模式,在客觀上為金融創新創造了環境。但是商業銀行因此需要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以及更多的利率風險,這也在客觀上為金融創新提供了壓力、動力。商業銀行只有持續創新,不斷前進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贏得更多的利潤。
方便客戶結構的優化。通過利率的市場化,商業銀行能夠最大程度對自身的客戶結構進行優化,并且在市場化的利率基礎上,商業銀行會自覺對帶寬市場的發展以及運行趨勢進行關注,依照客戶的需要,以及業務往來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利潤、經營狀態以及銀行自身運轉所需要的資金成本、管理費用、違約成本等確定利率。通過利率的調整吸引優質的重點客戶,而針對具有風險的客戶,依照風險級別,對利率水平進行調整從而補償風險,從而保證客戶結構得以優化。近些年中我國很多商業銀行意境在實際的貸款活動中針對客戶質量以及風險程度給出了較大的差別性對待,優質客戶,銀行將給與更大的優惠,而風險較大的客戶,則會依照實際狀況對利率進行上調,從而補償風險,并提高回報率。
三、對策分析
1.建立完善的利率風險內控機制。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要對利率風險實行妥善監控;制定適當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學的風險計量和監測系統;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獨立的外部審計。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各商業銀行應該積極主動地參照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銀行穩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則,進行自身的利率風險內控制度的建設。
2.負債管理模式。實行以利率風險為中心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國際商業銀行的經驗表明,通過監測、識別并預測利率的變化走勢,有針對性地調整資產負債管理方案,從而大幅度提高組合分析效率,能最大限度地優化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除此之外,這種管理模式主要以利率風險作為基礎核心,因而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有所助力。因此,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國內商業銀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風險為核心的現代利率管理機制,確立利率風險管理在資產負債管理中核心地位。
3.建立以效益為中心、高效協作的產品定價體系。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在對傳統業務產品調整定價的同時還必須注重金融產品的開發。在此過程中,要綜合考慮一個客戶為商業銀行帶來的綜合收益,除了派生業務外,還有客戶的信用風險大小、貸款期限長短、籌集和運營資本成本等,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建立綜合收益的測算體系。
4.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通過對一些新金融衍生產品進行開發,從而消除利率產生的風險。利率市場化隨著經濟環境的轉變而不斷的得以深入,并且改革程度越深,利率波動越大,波動頻率越頻繁,利率的變化對于銀行以及企業、證券價格都會有所影響,而隨著這種影響的加深,使銀行和企業面臨的利率風險增大。因此,需要市場提供不影響資產負債結構而達到調整利率風險的創新工具。這可以通過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加快機構投資者風險約束機制和內控制度的建設,提高市場透明度,為企業和銀行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
5.加強中間業務的發展。從目前的發展狀況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大多數業務均為傳統業務,即貸款業務以及存款業務,其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便是資產負債業務,但是自從我國利率市場化后,該種經營收入方式便展現出其明顯的弊端,銀行將要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由于沒有發達的中間業務,商業銀行在規避利率風險方面的壓力也極為巨大。
而與中國商業銀行不同,外資銀行在中間業務的發展方面較為重視,一些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以及高收益的中間業務相對較為發達,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一些中國境內的外資銀行大多數的精力均在發展中間業務之上。從今年來的商業銀行發展情況可以看出,雖然我國開始還總是中間業務的發展,但是同國外銀行的發展相比,相差甚遠。不但業務規模相對較小,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并且實際的經營種類相對較少,經營范圍也相對較窄。外資銀行中間業務在整個銀行收入中可以達到60%以上,最多的可以占到80%。但是我國商業銀行中并沒有過多的重視中間業務的經營和發展,中間業務收入只能達到10%。外資銀行以及國外銀行的通常都可以發展60種以上的中間業務,有些甚至可以達到上百種,經營范圍不但包括融資、擔保,更有管理以及金融工具。但是我國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大多都是一般性的代理服務以及利潤較低的結算業務。另外,我國的中間業務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且服務技術同國際發達國家愛相比也相對落后,雖然我國的電子貨幣發展速度較為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差距。因此金融發展以及中間業務建設成為了我國商業銀行必須予以關注并加快發展的焦點,另外還應當培育業務新的增長帶你,從而減少利潤受到利率市場化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西門中心支行課題組.利率市場化改革效應分析與政策思考[Z].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調研,2010(02).
[2]劉婧.利率市場化對國有銀行影響及對策[N].證券時報,2003(12).
[3]招商銀行研究部《利率市場化》課題組.利率市場化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其應對側率[J].當代銀行家,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