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騰龍芳烴有限公司二甲苯裝置6日傍晚發生嚴重事故,導致3個儲罐爆裂燃燒。附近解放軍防化部隊出動協助處理事故,截至昨天上午的消息顯示,共有6人因傷住院治療,其中現場受傷1人,玻璃刮傷5人。這起PX爆炸事故目前尚無人員死亡報道。
PX項目已屬中國的“老大難”事務,很多地區的公眾拒絕接受這種項目在附近落戶,形成嚴重“鄰避效應”。漳州PX事故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加輿論的相關疑慮,導致PX及類似項目的立項面臨更多困難。
這種時候保持冷靜和理性很重要。中國需要更多PX生產基地,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不可能把對上游化工材料的大量需求都托付給進口,讓韓國、新加坡等國的PX工廠決定我國化工的未來。我們遇到什么問題,就認真解決什么問題好了。社會有各種愿望和要求,但最終應實事求是,采取客觀現實的態度。
漳州這起事故須得到全面、嚴格、及時調查。有報道稱這家工廠曾在兩年前出過事故,為何現在又出更嚴重的爆炸,公眾有知情權,調查機構有搞清情況并向社會及時通報的義務。尤其是須對這起事故依法追責。這一切做得越堅決、越透明,將越可能消除公眾的疑慮,鞏固社會對PX項目總體安全和可靠性的信心。
發生這起嚴重爆炸實在不應該,這件事的因果中估計有管理上的疏漏,對公眾的這些看法,管理機構要敢于面對。此外漳州PX項目的上起事故據稱無人傷亡,眼下這起新事故未造成污染,這與人們通常對化工事故的想象不太一樣。官方如能堅持及時客觀通報,將有助于獲得公眾的信任,也有助于公眾建立既不大意、也不懼怕PX項目的科學精神。
目前圍繞漳州事故存在各種傳言,它們需要官方的及時解答和澄清。官方的權威聲音對消除社會的焦慮和疑慮最有效果,以往的經驗反復證明了這一點。
莫讓漳州事故成為今后PX立項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但愿這不僅是政府應急工作的目標之一,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方向。中國經受不起“鄰避效應”的長期干擾,各類國計民生亟需的重化工項目耽誤不起立項和建設,垃圾焚燒廠等民生工程更不能被踢來踢去,社會輿論應有擔當。
不斷有人在互聯網上對PX項目冷嘲熱諷,這次又有一些人借漳州事故挑撥民意,宣揚不在本地區接受重化工項目的“高明”。這種言論夾裹在普通人的牢騷中間,極不負責任,完全不顧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及長遠利益。發表它們的動機很多都是畸形的。
漳州的事故必須嚴查,國家應建立更加嚴格、細致、科學的項目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其結果應是PX生產能力的合理擴大,而不是越控越小。這一過程及目標系著全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徹底盤活這一局面或許面臨一些挑戰,但除了正視這些挑戰,我們別無他擇。▲
環球時報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