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
您是個有主見的人嗎?當然!沒錯!您一直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著。不過,或許也可以這么說:您一直是在按照別人設計好的樣子“有主見”地生活著……
這是個少數人設計、安排大多數人生存方式的時代。
在手工業時代,人人都有一手技能—不光指技術,還包括參與設計—人人都是設計師。
到了機器化大生產時代,只要設計圖紙出來,很多工作就交給了機器,工人只剩下一樣工作:照看機器。人附屬于機器,機器才是主角。機器是小姐,人是丫環,這在富士康車間里表現得特別明顯。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他們的入職門檻很低,不需要技術,即使學到了技術,將來轉行時也用不上。他們沒有在高科技企業工作的感覺,因為要干的活‘看一會兒就會了’。每天走進車間,在線長的訓斥下,他們平靜而麻木地在流水線上做重復的動作。”
就像財富向極少數人手里集中一樣,設計也在向極少數人手里集中—設計的資格只有少數人享有,多數人只能照此執行,他們面向的是絕對嚴格的標準、一成不變的流程,他們只能聚焦眼前,做完自己那部分工作,然后再推給下一個人。所以富士康的工人雖然是蘋果手機的生產者,但并不了然蘋果手機是怎樣制造出來的。他們是在機械化的環境中制造美麗產品—當生產變成奴役(機器對人的奴役),勞動之美蕩然無存。
不是只有車間工人才遭逢如此命運。如今,伺候大機器的藍領工人越來越少了,寫字樓里的白領越來越多了。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幾乎都要使用電腦工作。電腦也是機器,是更高級的、智能化的機器。寫字樓里照樣是少數人設計,多數人乖乖遵照執行,甚至根本就是由電腦設計—美聯社不是已經在使用機器撰寫財經新聞了嗎?據說比人寫得還好,又多又快,批量生產。
科技自動化將成為包括媒體在內許多企業的組成部分,機器(人工智能)將日益成為生產的中心,普通人或將成為機器的附庸。我們都被戴上了籠頭,我們也確實跑得更快了。幸焉?不幸焉?技術令人嘆為觀止,生命個體卻日趨卑微。大眾審美能力逐漸降低。人類社會的相似性前所未有。
批量化生產的產品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懵里懵懂地進入了“制式時代”—所有的東西都為你定制好了。您想美容嗎?我們有套餐!您想看病嗎?您有什么病我就有什么藥,照方抓藥,吃了不好您再來!您想讓孩子考名校嗎?英語(據說現在改語文了)一定要學好!您想買房嗎?我們有這個戶型,那個戶型,一樓有花園,頂層有露臺……您想自己設計戶型?沒門兒!您想在樓頂上蓋別墅,拆你沒商量!
您想看新聞嗎?最近幾天的新聞是:博鰲會謝幕、亞投行開門紅、沙特也門大戰、德航飛機遇難、無錫市委副書記跳塔,摔成一字馬……什么?隔壁二大爺家的三小子得肺癌死了?對門三大娘的二姑娘離婚帶孩子回娘家住了?管它呢,那不算新聞!
令人欣慰的是,技術進步也為每個人提供了無限多樣的選擇可能。在“創新”一詞已成陳詞濫調的今天,我們其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它。縱使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某些方面,沒有辦法擺脫“不能創新,只能回應”之被動,但每個人都應該學一點設計思維,都應該把我們失去的技能找回來。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試試看,按照你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設計你自己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豐富你對日常生活的體驗,追求美、追求真理,創造出唯你獨有的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