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祖成 陳杰
“散養的黑豬肉,味道就是不一樣。老呂,再給我弄幾頭。”冬至,私營老板盛總再次赴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特意趕到巖屋村的呂善明家,執意要多買幾頭黑豬。
其實,呂善明作為村支書,養豬也是被“逼“出來的。由于巖屋是茅箭區南邊的一個偏遠山村,土地貧瘠、人煙稀少,鄉親們的日子都過得很緊巴。呂善明當上該村黨支部書記后,先是帶領村民養羊,嘗到了高山養殖的甜頭。近年,鄰近一帶也都在養羊,成本陡增并且收益也漸漸減少,他決意另起爐灶,養殖高山黑豬。通過在山野放養黑豬,將無公害的生態黑豬肉送到人們的餐桌。這項選擇,讓他收獲到“第一桶金”。人們因喜好黑山豬細膩的肉質和鮮美味道,很快讓它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目前,老呂存欄生豬80多頭,能繁母豬達16頭。年前出欄生豬200多頭,純利潤十分可觀。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為了讓大家共同致富,呂善明毫無保留地把養豬經驗和技術傳授給村民,支持鄉親們大膽養殖高山黑豬。去年,巖屋村集體經濟收入明顯增長。目前,巖屋村養豬戶由原來的幾戶發展到20多戶。談到未來時,呂善明打算帶領村里的養豬戶成立養殖合作社,以拓寬銷售渠道,帶動更多村民走致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