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慧
電視新聞語言的草根化趨勢研究
□鄭新慧
電視新聞語言作為組成新聞報道的重要部分,是歷史變遷或特定時代發展的具體反映。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國電視新聞語言逐漸朝“草根化”趨勢發展,而“草根化”趨勢在形態、受眾、內容等多方面借由體現。本文就電視新聞語言“草根化”發展趨勢做以下歸納總結,并提出筆者的某些觀點。
電視新聞語言;草根化趨勢
通過電視媒介描繪、陳述某時段發生且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所采用的語言形式即電視新聞語言。電視新聞語言具有事實性、時代性、準確性的特點。其發展水平對人們關注電視新聞媒介的程度有著直接影響,同時其更擔有促進大眾快速、準確接收新聞信息的重要使命。并且,電視新聞語言絕非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勢必會隨之發展和變革,因此直接決定著其極強的時代性特點。當前,“草根化”發展趨勢是我國電視新聞語言發展的一大趨勢,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探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可謂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呈持續增長狀,社會事業也逐漸提升完善,新聞傳播機構數量隨之增加,新聞內容更是呈現多元化發展。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大量地方性民生新聞欄目涌現,這類欄目報道題材以民生熱點、群眾身邊事等為主,由于民生類欄目敢于批判曝光生活中丑陋的一面,能夠快速報道各類新聞,而備受群眾喜愛,在當地電視節目收視率方面往往位列前茅,其在當地為主要的輿論平臺和新聞窗口。新聞語言草根化,即是指在傳遞實時信息的電視新聞之中,采用平民更為接受的語言形式、語言內容以及語言思維習慣,進而使新聞語言更加深入民間。電視新聞語言面向人民大眾,因此,電視新聞語言“草根化”符合新聞語言的基本發展規律。
目前電視新聞之中“草根”往往是“grass roots”直接翻譯而來。《英漢大辭典》(陸谷孫主編)將“grass roots”闡釋為“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部分學者認為所謂“草根”是指相對于政府、決策者以外的勢力的統稱。其實追溯起來民生類欄目的發展,是以2002年江蘇電視臺開播的《南京零距離》為開端,該欄目一經播出便取得良好社會效應。《南京零距離》與其他類型新聞節目相比,其采用的電視新聞語言和內容更貼近群眾。通過節目觀看便可看出無論是主持人用語還是新聞內容,其“草根化”特征極為明顯。另外,還有深圳廣電集團都市頻道的《一時間》和《第一現場》兩大王牌新聞欄目,其中在2010年《第一現場》更是榮獲“全國十大品牌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新聞創新人物”、“新聞創新欄目”等獎項。正式開播于2002年12月2日的《第一現場》,由于其“草根化”新聞語言,逐漸演變為一檔備受市民喜愛的強檔本土新聞欄目。而2008年4月正式開播的《一時間》更是豐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電視民生新聞面對新媒體和社會進步發展的挑戰,該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如何更好服務人民群眾,成為社會的焦點關注。早在2010年我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陳紀吾便指出,民生新聞要想獲得良好發展機會,不單要依靠形式和技巧,還需要依靠內容、服務和信息。由此可見,新聞內容調整平民化后更具有貼近受眾可能,民生新聞也在這種可能下不斷發展壯大。
近幾年,無論央視新聞欄目亦或是地方新聞欄目,皆呈現網絡化電視新聞語言特征。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發展,人們在生活之余也提供了大量促進電視新聞發展的素材。而經新聞人對這些新聞素材藝術加工后,其逐漸發展為如今備受人們關注的“草根化”新聞節目。還包括央視主流新聞欄目《新聞1+1》《中國新聞》《今日觀察》等,當前也降低身份吸納網絡用語,形成又一道電視新聞語言“草根化”的生動景觀,例:①倘若如此“給力”防范自焚是在發生“9.10”事件之前,那么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2010.09.20《新聞1+1》何時不再重演拆遷悲劇?)②當前海南島又得到一個新出臺的離境購物優惠條件,用現在的詞匯說叫做“給力”,但是到底給了多大力呢?(2010.12.27《今日觀察》海南島獲批離境退稅優惠)③中國選手勞義首次參加國際大賽,在起跑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如此給力,成為新的亞洲百米飛人。(2010.11.28《中國新聞》)“給力”音為gei li,據相關報告資料顯示“給力”一詞為2010年度流行范圍最廣、最具年度特色的熱詞。“給力”源自網絡用語,最早是日本搞笑動漫中文配音版《西游記:旅程的終點》中的詞匯,為日文和東北方言混合的產物,意思可譯為“很棒”、“厲害”、“牛”,其多作為感嘆詞用。同時,在實際使用“給力”一詞時,還可加帶有否定意識的前綴,如“不給力”,以此表示自身的失望感。“給力”一詞在2010年流行開來,并被網友在世界杯期間廣泛使用,不僅如此,更有網友根據“給力”造成“不給力”ungelivable這樣一個新的英語單詞。另外,一些地方電視新聞語言類節目之中,采用對象出現一些方言帶粗話和臟話不文明語言,這些均需要我們現代電視新聞工作者注意。
另外,“草根化”的電視新聞語言發展中,互動性也是重點。傳統電視新聞欄目傳播方式為“1對多”單向傳播。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電視新聞欄目更應該主動互動性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發展,提供給各大電視新聞媒體更多吸引大眾眼光和搶占市場份額的機會與空間,所以注重互動性發展,積極主動地與人民大眾進行溝通,將各類“官方化”電視新聞語言轉向“草根化”電視新聞語言發展,是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促進人民群眾加大關注度的重中之重。當前,部分電視新聞欄目均積極采用電話、微信等與人民群眾進行交流溝通。例:南京電視臺的一檔欄目《早報點播》,包括三大板塊,即早報點評、早報瀏覽和新聞點播。通常新聞標題主持人只需一句話便可播報完畢,而聽眾這時只需通過電話點播便可收聽相應的新聞內容,其實這種操作流程與以往點播臺操作流程相似,受眾只要輸入想收看節目的名字就可直接進行收看。并且這種模式下,由于一件事只需一句話概括,且觀眾只要通過點播就能了解更多信息,因此促使信息量在同一時間段內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從央視到地方電視,新聞媒體為了更好地搶占市場份額,爭相注重其互動性。電視新聞語言隨之多樣化,很多新聞節目中帶著鄉音土話的民眾進入觀眾的視野。為了更好地與人民大眾進行積極溝通,廣大電視新聞類欄目語言逐漸從“官方化”開始逐漸呈現“草根化”發展趨勢。目前許多電視新聞類欄目采用互動電話、微博、網絡在線等等與人民大眾進行積極溝通。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運用,以及人民群眾新聞參與意識的逐漸上升,電視新聞語言“草根化”趨勢將更為明顯。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進步發展,“草根化”電視新聞語言將成為我國新聞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且在將來這種趨勢會愈演愈烈,進而全面提升我國人民群眾在新聞參與方面的意識。但“草根化”電視新聞語言發展過程中還存有較多問題,譬如電視新聞節目方言采訪時會出現的“臟話”、“粗話”等不文明現象。作為電視新聞工作者,應嚴格注意傳播中語言凈化問題,在促進“草根化”電視新聞語言發展的同時,盡可能地防止這些不文明現象出現。作為特定時代發展、歷史變遷反映、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電視新聞語言,并非一成不變,時代的變化、歷史之變遷必然會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語言的發展與變革,這直接導致電視新聞語言發展,具有較為顯著的時代性。
1.楊林爽.淺談電視新聞語言的草根化發展趨勢[J].北方文學:中,2013(02)
2.楊海峰.淺談電視新聞語言的“草根化”趨勢[J].新聞界,2011(05)
3.施菊.試論當代報紙語言的“草根化”趨勢[J].傳媒觀察,2011(05)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