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禮
淺議電視出鏡記者如何向記者型主持人轉型
□楊賢禮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電視媒體也在與時俱進,廣大從業者更是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滿足受眾的需求。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出鏡記者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新聞事件現場報道、傳遞客觀信息的重要責任。與此同時,電視節目的多元化發展讓更多出鏡記者想具備采編播復合型能力,進行新聞事實深度評論,成為記者型主持人。為此,本文將對電視出鏡記者和記者型主持人定位、轉換進行分析和研究。
電視出鏡記者;記者型主持人;角色轉換;發展策略
(一)電視出鏡記者的起源
一般來講,出鏡記者在電視上的任務是對新聞等事件進行口頭表述,并且對新聞事件中涉及的人物利用交談的方式進行采訪,將事件全面真實地報道給觀眾。電視出鏡記者本身包含了兩層層面的意義,首先,需要他們出現在鏡頭前。其次,需要對新聞事件進行有邏輯性的報道,并且要加以客觀地評價。電視記者起源于1963年的美國,首位電視記者是美國電視臺31歲的記者丹·拉瑟,他所報道的新聞是肯尼迪遇刺事件,當時他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對現場進行了全面的報道,給觀眾非常直觀震撼的感覺。直至20世紀90年代,《新聞調查》節目的開辦真正拉開了我國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序幕。出鏡記者把現場感受到的真實傳遞給受眾,更讓演播室里的播音員、主持人更好更準確地駕馭節目、播報新聞,也讓新聞節目好看起來,生動形象起來。
(二)電視出鏡記者的發展現狀
目前,電視記者出鏡已經成為新聞報道中一種常見的現象,這是新聞改革的成果。電視出鏡記者們通過自己對現場新聞的認識,組織自己的語言,通過一定的動作和表情對新聞進行綜合性的闡述,現場報道充滿了真實感和可看性。現階段根據新聞節目的不同定位,可以把電視出鏡記者工作分為幾個不同的種類。首先是新聞消息出鏡記者,其次是新聞專題出鏡記者,最后就是人物訪談類出鏡記者。在我國現階段的新聞現場報道中,會看到很多精彩的報道,解說詳細,事件報道全面,但是也會看到一些專業素質不高的出鏡記者在報道過程中頻頻出現錯誤,導致新聞節目的播出質量嚴重下降??傮w來講,電視出鏡記者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對新聞事件的現場判斷能力,對現場的把握力度不夠,缺少自身的情感表達。
記者型主持人就是有高度融入節目報道意識,以采訪、主持見長,集采、編、播于一體的主持人,具有記者和主持人雙重的角色要求。記者型主持人集合了記者和主持人的雙重特點,需要對新聞節目進行現場報道,并且能夠進行文稿寫作。在節目主持過程中,要著重表達出自己對事件的感想和評論。記者型主持人既參與了節目的采訪、編排,也參與了節目的主持,因此在對新聞進行主持的過程中要按照自己的所見所聞,形成獨特的新穎的觀點,讓觀眾感覺這是在解說新聞,并不是在照本宣科地讀新聞。記者型主持人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和語言來把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和思考傳達給觀眾,與觀眾能夠直接交流,發展人性化的播放方式,只有這樣才會給人一種親切感,提升親和力。這些就是電視出鏡記者與記者型主持人的本質區別。記者型主持人要具有以下素養:
(一)要對節目有整體意識感
記者型主持人需要同時具備主持人和記者的雙重素質,不能單從某一角色出發去考慮問題,這樣會以偏概全,導致節目缺乏準確和整體意識感。因此作為記者型主持人,要從新聞事件的全局出發,落實整體,既要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編輯稿件,還要對主持的方式、語言、場景以及談話技巧、受眾感受等進行把握。了解被采訪者的心態和思想,巧妙地設置問題,緊扣新聞事件的主題。
(二)要突出節目特點,張弛有度
節目從采訪開始到編排、構思,都需要對電視整體形態的設置進行研究和分析。例如,在一個節目中,哪些部分適合以敘述為主,哪些部分適合以畫面為主,還有哪些部分需要進行現場采訪的播報,哪些部分需要主持人在演播室進行播報,這些方面的安排需要根據新聞事件本身的性質和內容以及主題來確定。在編排節目時,能夠利用畫面表達清楚的,就不需要插入主持人話語或者減少主持,讓畫面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記者型主持人要對新聞報道的要點加以把握,讓觀眾清楚此新聞的興奮點在哪兒。另外,記者型主持人還要利用自己的現場主持素質來對節目內容進行合理有效銜接。
(三)要把握即興采訪點,提高問話技巧,話術恰到好處
記者型主持人在電視新聞報道中要對一些關鍵性事件進行采訪,或者按照新聞事件的走勢和發展情況進行連續采訪,這些都屬于即興采訪。在新聞報道中,作為記者型主持人,要不斷去挖掘新聞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敏感點,找到新聞中的亮點,并找對興奮點,從而進行采訪。在必要的時間內,插入現場主持的戲份,與此同時,還要對新聞事件中的一些新發現進行捕捉,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對新聞事件主要人物的觀察找到重要信息,機智巧妙的提出問題進行訪問。
(四)強化記者型主持人的自身素質
記者型主持人需要集多種素質于一身,三百六十行不說行行精通,但要略知一二,這樣才能在新聞采訪和節目主持中發揮自己的特長,使節目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呈獻給觀眾一個真正有素質的記者型主持人。很多新聞事件追求現場時效性,追求有深度的報道,這就考驗記者型主持人應變能力和圓場能力,因此記者型主持人要全面地提升自我素質,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現場報道的把握能力、面對面采訪的談話能力等,從而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型主持人,適應現代媒體的發展。
(一)記者型主持人的個性分析
電視出鏡記者要向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轉換,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簡單的說就是揚長避短。出鏡記者的話語邏輯和吐字沒有專業主持人的要求高,一般主持人的普通話水平在一級甲等,而記者只需要一級乙等或是二級甲等即可,這是出鏡記者的劣勢所在。但是出鏡記者日益積累的現場經驗對新聞現場報道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能夠以非一般的嗅覺對現場新聞進行陳述報道,這是優勢。在對于突發事件和訪談時,出鏡記者可以發揮自己的現場報道優勢,做好不同題材的節目采訪訪談,在訪談中要著重剖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和特點,從而努力扮演好記者型主持人這一角色。主持人需要不同角度不同風格地對節目進行把握,有時要字句斟酌地對現實情況進行報道,有時需要同嘉賓一起談笑風生,還有些時候需要較有力度的針砭時弊,這要求記者型主持人在情感上的轉換也要及時,突出自己在現場的個性把握。另外,出鏡記者和記者型主持人在對節目進行報道時,語調語速也不同,所以出鏡記者要注意這方面的變化和轉換,讓自己在理解節目的基礎上評論節目,基本以清楚報道、深刻談論到點評到位。
(二)記者型主持人的人文情感
人文情懷是每一個記者型主持人應該具備的基本情感,這種感情能使自己的采訪報道加入情感,避免空洞和白話。人文情懷的有效把握是個人姿態的反應,也能給節目增添一定的色彩。記者型主持人在節目現場采訪中的情感表達能夠讓電視觀眾產生一種共鳴,同時為節目增加溫馨感、人情味。因此,出鏡記者在向主持人轉變的過程中要對新聞節目進行性質的了解,適當地增加自己的人文情感。另外,人文情感需要的是自然流露,并不是刻意的虛掩或者刻意的表現。例如主持人趙普對一次校舍倒塌事件進行連線主持時,由于前方人員傷勢嚴重,一些孩子被倒塌的房屋掩埋,現場的救助人員和老師家長哭聲一片。面對這種情景,趙普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的情感,在對節目進行主持時,聲音哽咽,一時間畫面靜止在那兒,一刻鐘之后才恢復正常主持。正因此事,趙普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覺得只有這樣的主持才更具人性化和人文情感,才最為真實,改變了以往觀眾心目中新聞主持人冷冰冰嚴肅的印象。可見,出鏡記者需要對事件進行“講故事”,而記者型主持人需要對故事加以分析和評論,因此在兩者轉型過程中要對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影響力進行思考。例如對一些先進人物的報道,把握點滴故事,注意客觀描述人物特點,把主要矛盾擴大,把解決問題方法說透,從而產生新聞影響力。
綜上所述,隨著電視業和新媒體的發展,出鏡記者和記者型主持人身份需要進行互補和轉換,這樣才能對事件進行全面的細致的報道,也更能讓二者了解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媒體責任。本文對記者型主持人所需要的基本素質、轉換所注意的要點進行了分析。伴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和改革,電視節目更加注重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出鏡記者和記者型主持人的轉型是打造現場新聞和生動新聞的內在要求。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準確把握人生坐標,創造出更有播報價值的新聞。
1.陳昕.出鏡記者如何向記者型主持人角色轉型[J].東南傳播,2010(10)
2.牛曉蓓,張瑾.記者型主持人的特點[J].青年記者,2011 (17)
(作者單位:南寧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