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偉
做好外宣工作,基層大有可為
□孟祥偉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也是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要遵循的指導原則。群眾與基層緊密相關,新形勢下的對外宣傳工作離不開基層群眾的參與。筆者在長期基層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基層外宣工作的優勢和劣勢,并結合實際對有效提升基層外宣工作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基層;外宣;建議
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僅僅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法寶,更是在新形勢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在基層這片與群眾緊密相關的天地中開展外宣工作,能夠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實效性。
在基層開展外宣工作,有其特有的優勢,同時也有其固有的劣勢。優勢主要有:1.職能優勢。街道辦事處是基層單位,同時也是連接政府和群眾的橋梁,它處于群眾之中,和群眾的關系最為密切,最了解群眾的意愿和需要。所以,發揮街道辦事處的職能優勢,組織群眾參與外宣工作,能夠更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陣地優勢。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建筑就成了開展外宣工作的主要陣地。例如社區文化宣傳欄、浮雕墻、主題墻、文化長廊等等,這些建筑和設施就處于群眾的生活之中,是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它們開展外宣工作,能夠最大程度地吸引群眾參與到外宣工作中來;3.組織優勢。組織群眾參與外宣工作是基層的天然優勢。由于街道辦事處等基層單位與群眾的密切關系和長時間的業務來往,所以街道人員熟悉周圍群眾的時間規律,明白群眾的真實需求,在開展外宣工作時,能夠有的放矢,針對群眾的特點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工作。劣勢主要有:1.力量薄弱,缺少人才。在基層組織內,有編制的人員較少,分配的負責人員不足,在現有的人員體系內,高學歷高水平的人員較少;2.職權有限,平臺不高。街道辦事處作為最基層的單位,其行政職權非常有限,很多事情都需要向上級部門請示匯報后才能開展,中間消耗了很多的時間和人力。此外,對于資源和經費的占有也不是很充足,能夠調動的資源和經費十分有限。這些都大大地限制了基層外宣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思路創新,形成合力
在新形勢下,借助各種條件和契機來開展外宣工作。如借助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熱點事件,作為外宣工作的切入口,讓有限的新聞資源發揮最大的宣傳作用和導向作用。例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十八大會議的召開,基層外宣抓住這次宣傳和教育的良機,在小區內、健身處等多個地方用多種形式來宣傳黨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十八大精神,拉近普通民眾與黨的關系;因勢利導,充分挖掘突發事件的積極影響,使之成為教育民眾思想的一把利器;緊跟時代步伐,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擴展外宣的影響力;強化組織領導功能,推進互聯網等輿論平臺的建設?;鶎油庑ぷ魅藛T要看到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新的平臺,推進基層外宣工作的創新開展。此外,還要加強管理,對于外宣干部的工作水平、工作手段等進行監督,注重外宣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密切聯系群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業務精神、作風正派、擔當精神、政治素養的外宣工作隊伍,促進外宣工作的開展。
(二)多措并舉,擴大效應
外宣工作滲透在基層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利用多種措施來推進外宣工作的開展,擴大外宣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范圍。新聞宣傳、特色節會、品牌宣揚、路邊廣告、活動推廣等各種措施并舉,在各種形式的交叉輻射中,開展外宣工作。在種種措施中,新聞媒體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載體,提高新聞媒體的報道量和針對性,是提高外宣工作水平的重要環節。例如針對每年群眾關心的熱點新聞和時事新聞,進行典型報道、深度報道、專輯報道、特色報道等,力爭打造一批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聞精品。對于能夠體現基層特色的宣傳片、廣告牌等,要明確宣傳主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精心打造,既能夠吸引群眾的注意力,給群眾留下深刻印象,又要能夠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
(三)豐富形式,深化影響
基層外宣要充分利用每一個活動來作為宣傳陣地,將外宣工作做細、做強。加強活動本身與外宣工作的聯系,將“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起來,加強本地媒體和外地媒體、現實和網絡的密切聯系。加強本地特色的宣傳,為地區經濟發展聚集人氣、招來商機,促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還要借助報刊、新聞、網絡等各種窗口建立宣傳一條龍服務體系,及時將基層的優惠條件、良好環境等優勢因素宣傳出去,擴大基層之間的合作。民俗節日是基層工作人員開展外宣活動的有利時機,在節慶日、活動日開展基層文化交流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四)突出主題,呈現亮點
基層外宣工作不能局限于一地一區之內,要以宏觀的國際、國內環境為外宣的背景,將“地區宣傳需要”和“外界需要”有機結合,突出外宣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使得外宣工作能夠緊跟時代潮流,符合群眾的文化提升需要。加強相關部門的協同運作,強化外宣工作的力度,統一對外宣傳的口徑,減少外宣工作中“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形成共鳴。在共建小康社會這一主旋律的指引下,突出外宣工作的主體和亮點,使得外宣工作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1.錢智,孟斌.地方發展與地方形象設計初探[J].地理科學進展,1997(04)
2.文選德.內宣與外宣“兩手抓”之我見[J].對外傳播,1998(08)
3.張楠.運用地域優勢打造精良品牌——地方臺新聞節目芻議[J].當代電視,2002(10)
(作者單位:固始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