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龍過 唐寧
媒介融合過程中陜西本地手機APP的發展現狀分析
——以“掌中陜西”為例
□田龍過 唐寧
近年來,傳統紙媒向新媒體領域進軍的產物層出不窮。為適應手機網民的閱讀需求,各傳統媒體業紛紛將自己的主戰場轉移到智能手機應用APP上來。用戶——智能手機的持有者成為他們的競爭對象。擁有大的用戶規模及強的用戶黏度即就擁有了新媒體市場,這也正是傳統媒體進行融合后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本文以新聞客戶端“掌中陜西”為例,結合媒介影響力理論、APP營銷法則分析現階段本地手機APP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
手機APP;媒介融合;用戶
2014年12月17日,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整合營銷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了《2014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研究報告》。2014年,手機網民移動端資訊獲取首選方式上,手機新聞客戶端最受青睞,占比為35.8%①。手機新聞客戶端以其互動化、移動化、碎片化、社交化、及時化的特點備受廣大智能手機用戶的青睞。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手機應用客戶端的開發不僅僅是傳統媒體的自我救贖,而是媒介向產品的一種過渡。
自2010年《南方周末》率先推出手機新聞客戶端后,其它各地方報業也陸續推出相應的手機APP,如甘肅的“掌上蘭州”、湖北的“楚天神碼”等都是地方報業轉型較好的典型。近年來,陜西本土的手機應用并不少見,在擁有最多用戶群的360手機助手平臺上輸入“陜西”進行關鍵詞搜索,共得到112個相關手機APP,包括像無線陜西、陜西交通廣播等資訊類,陜西信合、陜西酒店網等服務類,挖坑游戲等。總的來看,所有陜西相關APP中,僅挖坑游戲類的下載量超萬,陜西信合下載量達4萬以外,其余資訊類與服務類的下載量最高僅為9242次,最低2次。這與現在日益增加的龐大手機客戶端總用戶群體的數字相去甚遠,也與其他區域成功案例的下載量相去甚遠。
“掌中陜西”是陜西日報與新媒體結合的產物,是由陜西日報傳媒集團打造,陜西傳媒網進行管理與維護的一款本地資訊類APP。截至目前“掌中陜西”累計發布各類新聞近12000條,各類新聞組圖800組,新聞專題14個。它是傳統紙媒與網媒合力下的產物,具有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專業性等優勢。但其在媒體轉型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從內容、管理到推廣等方面的問題。本文以“掌中陜西”為例,對陜西本地APP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作一梳理。
產品的定位,是自身產品區別于其它同類產品的標簽。新聞客戶端應從定位上體現出差異化。如四大網站:網易定位為“有態度”的新聞門戶網站,騰訊定位“事實派”,搜狐定位“用戶第一”的新聞客戶端,新浪定位“捍衛新聞尊嚴”,不同的定位成為他們差異化最好的標識。
掌中陜西客戶端的定位為“移動黨報”,但在APP啟動頁面的標語卻是“陜西資訊,盡在掌中”。一個是黨政機關報的數字化,一個是陜西資訊的獲取平臺,在定位上比較模糊。對內部工作團隊而言,這不但影響了內容的采寫整合,而且影響工作氛圍的養成;對市場而言,定位的模糊難以生成辨識度,影響用戶的下載與使用。
掌中陜西將“陜西日報”作為自身的特色欄目,設置在子版塊之中。這一版塊犯了目前大部分傳統紙媒APP的通病——版塊內容是紙質版報紙電子掃描后的全部照搬。由于智能手機閱讀屏幕的大小限制,整張的數字報閱讀起來極為不便。雖然點擊左下角的子頁面,會有具體內容閱讀,但是這不利于內容優化,況且操作步驟繁多,會讓想看的讀者產生閱讀疲勞,甚至導致卸載該客戶端的可能。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掌中陜西沒有發揮好智能手機的媒介特色,大部分內容依舊采用的是刻板的純文本。省內其它APP也存在要么純文本,要么純視頻(例如:無線陜西)的極端傳播方式,沒有形成集“視頻+語音+圖片+文字”于一體的多樣化、生動化傳播。單一的傳播方式會造成用戶的使用疲勞,但大的視頻文件的加載速度過慢也會造成用戶的流失。因此,APP要根據傳播內容,合理選擇傳播方式,做到適用、不濫用,發揮各傳播方式所長。
雖然陜西日報向新媒體過渡已產生了“結晶”,但對于掌中陜西這一新媒介其仍舊采取的是傳統媒體管理方式,傳統的媒介管理思維、內容篩選方式還未轉變。
(一)APP內容管理出現斷層
APP的內容編排上沒有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內容的審查依舊采用紙媒的“三審三校”方式,嚴重地影響了信息的時效性,弱化了新媒體及時性的特點。信息化時代,各個媒體不但在進行內容的競爭、技術的競爭、用戶的競爭,還在進行發布時間的競爭。在信息洪流中誰最先引起關注、誰最先引導輿論誰就最先贏得用戶獲得市場。傳統的信息審查篩選方式會大大影響信息的傳播速度,或許最先得到的一手資料會因審查程序繁多而慢于其它媒體。
(二)缺乏團隊合作的專業性
在新舊媒體融合、更替的洪流中,除了用戶市場的競爭,其次就是人才市場的競爭。傳統紙媒向新媒體進軍需要專業的新媒體人才。從后臺技術層面到界面美工設計,從內容采寫到傳播效應檢測,從整體運營到監管,各個方面都需要有新媒體思維的人才。掌中陜西在內容上有陜西日報專業性強的采編人員,由陜西傳媒網這一網媒進行監管與維護。表面上,它的運營結合了紙媒與網媒的各方優勢,實際上這種內容與監管相分開的形式破壞了APP團隊的整體性,影響了手機客戶端整體發展,這不利于形成APP品牌文化,也有礙客戶端整體的形象塑造。
目前,掌中陜西在線上所采取的推廣方式有:在陜西傳媒網官網上放置APP二維碼,在陜西日報數字報的版面放置二維碼,由負責內容編排的員工在貼吧、論壇和朋友圈里投放APP二維碼等方式。在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的推廣中,掌中陜西僅設置了官方微博,沒有微信公共號。就目前為止其新浪官方微博的關注量為24,粉絲26,發布的微博為78條,微博的關注度與維護力度較小,已發布的微博內容中很難找到掌中陜西APP二維碼。從上述可知,掌中陜西APP已有的線上推廣渠道較單一并且推廣力度很小,沒有進行推廣上的系統策劃與推廣渠道資源的整合梳理,也沒有利用好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優勢進行互推互贏。線下在新用戶的推廣過程中,其開展了“三走進”的落地活動,即走進高校、走進社區、走進火車站。活動現場張貼APP二維碼海報,并設有掃描安裝的獎勵機制,每個下載的用戶在現場登記并可領取獎品。這種硬性的推廣方式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傳播效果不大。
對于目前陜西傳統媒體在新媒體上所做的嘗試中遇到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優化界面設計,提高用戶體驗
重視用戶體驗即是重視用戶的生理、心理與精神層面需求,提供用戶滿意的商品。為增強用戶的體驗值,應使用戶將APP當作是自己的信息庫,APP應有用戶的個性化標簽,讓手機客戶端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個人化。比如:模塊排版的自我設置、已讀內容的記憶功能、分享獎勵機制等等。激勵用戶打開手機客戶端,加強人機之間的綁定關系,有利于內容的有效傳播。另一方面,新媒體可根據自身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特點,發揮自媒體的傳播力量,形成話題圈、社交圈以實現信息的多級傳播樣態。有效地將生活中的“圈子”很好地轉移到網絡空間,進而形成愛好圈、問答圈,以達到維持用戶黏度的目的。
(二)適應新媒體特性,打好“地方牌”
手機APP用戶趨于年輕化。故APP產品的設計與內容推送也應適應年輕人的審美需求,極簡、時尚、活潑。不同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用戶對媒介有一定的控制權,用戶可以決定接收何種信息,在哪里、什么時候接收,而且用戶可以決定接收信息的樣態。除此之外,APP的用戶是信息接收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構成了消費者即傳播者的統一體。因此,我們在提供APP信息服務與內容推送的過程中應牢牢把握住APP媒介的特性,摒棄傳統的媒介運營思維。那么怎樣運用APP媒介特質打好“地方牌”?首先,結合智能移動終端的GPS定位功能,結合內容自推服務,提供實時實地的實用信息更新服務,比如:附近便民服務的吃喝玩樂住用行。其次,做好本地資源整合服務,形成信息鏈。把APP當作一個信息窗口,打開這扇窗,背后是無盡的信息海洋。比如:在APP中有一條關于車禍的新聞,點開鏈接獲取不僅是相關新聞,而且還應有相關安全常識的推送。再次,設置地方特色版塊。不同的地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民間藝術,還有受大家喜愛的各地方言。可以利用這些地方文化資源做地方特色版塊。這樣對于本地用戶來說有種貼近感和認同感,對于外地人來說具有好奇感和新鮮感,會形成不同的用戶心理體驗。
(三)完成媒介—產品的過渡,形成二次售賣模式
對于新媒體而言,APP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載體,而且還是移動終端的商品。所以我們不應僅將它看作為媒介,而應用互聯網營銷的思維去運營它。APP自身具有強烈的商品屬性。APP作為信息載體,上面可投放新聞、消息與廣告,在這一層面上它賣的是渠道。APP廣大的用戶量可為其帶來合作運營商,形成互惠共贏,這一層它賣的是用戶。不管第一層面還是第二層面的售賣,都由APP產品本身的影響力決定。由此可見,媒介影響力的大小與APP的盈利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擁有規模大而且黏性強的用戶群,可以吸引商機。好的APP產品擁有大規模的用戶,有用戶就意味著有關注度、有市場。反過來講,APP的盈利也就意味著該媒介對用戶的行為觀念產生了影響,進而促進了媒介的影響力與認知度。所以想要更好地實現盈利,實現二次售賣,就必須提高APP產品的影響力。除此之外,在人們如此注重品牌與口碑效應的當下,形成良好的APP生態系統,最終可實現APP品牌資源的售賣。
如今,新生的APP產品層出不窮,地方媒體在進行新舊媒體融合的過程中,為保持“常青”紛紛向手機客戶端領域進軍。但在轉變的過程中出現了管理滯后、運營思維落后、信息資源陳舊和風格死板等諸多問題,使得不少APP在一上市就成為被大家忽略的“冷媒體”。所以地方APP想要異軍突起,必須轉變運營思維,轉變管理思維,打造專業團隊,應借鑒地方APP運營的成功案例,在掌握新媒體運營準則的基礎上優化界面,注重用戶體驗,打好地方牌。適應市場發展推出適應地方的特色版塊,設置王牌版塊,通過提供硬性需求吸引用戶,不斷豐富產品滿足用戶的軟性需求,做到增強老用戶的黏度,擴張APP新用戶的規模,這樣才能形成一賣內容,二賣受眾,三賣APP品牌資源的良性運營環境。
注釋:
①2014年中國手機應用商店研究報告.艾媒網.http:// www.iimedia.cn/38691.html,2015年3月4日
(田龍過系陜西科技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教授;唐寧系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研究生)
移動時代“美麗陜西”對外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4Z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