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濤
新形勢下圖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朱海濤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直是出版經營領域里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三個角度出發,對兩者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者提供幫助,為我國的圖書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圖書;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出版
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出版活動進行了規定,出版活動應立足于社會效益,在保證了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才能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圖書出版形勢下,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甚至已經成為兩個極端的矛盾個體,在個人利益的誘惑下,人們在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搖擺不定。因此,分析圖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并合理地把握兩者,已經成為現階段一個非常緊迫且重要的任務。
出版物兼具了文化產品和物質產品兩者共同的特點,編輯出版工作也兼具了經濟工作和文化工作兩者的特點。基于這兩點圖書出版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追求社會效益(文化貢獻)。圖書出版的本質是文化的傳播,而經濟效益是文化傳播過程收獲的“利潤”,如果分不清文化價值和利潤價值之間的主次關系,那么圖書出版也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好的出版物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會對當下人乃至子孫萬代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英國出版家曾說過,從事圖書出版業可以讓人獲得金錢,然而如果僅僅只是想要獲得金錢,那就最好不要從事圖書出版。由此可知圖書的出版經營應該將文化價值放在首位,只有在此基礎上做到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機結合,盡可能地保護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才能夠為圖書的經營、出版提供指導的作用。將圖書的文化價值放在利潤之前,就要求圖書編輯者盡可能地出版一些利于文化積累傳承的出版物,在獲取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文化人的責任和義務。
鄧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文化教育衛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它們所屬的企業也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產品,要堅決制止壞產品的生產、進口和流傳。”因此,圖書出版行業即使在新形勢下性質發生了轉變,但依然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這是由圖書出版的性質、任務和圖書這一特殊商品的屬性所決定的。圖書出版企業屬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領域,雖然也要講求經濟效益,但在處理兩個效益的關系時,必須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集中力量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生產力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基礎服務,真正做到有助于加強廣大人民群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信心,并在服務過程中對經濟基礎起著促進的作用。同時有助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推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所以,在新形勢下圖書出版在效益的總體布局上,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作為一切活動的最高準則,努力滿足廣大讀者的文化需求。
古今中外,圖書一直被看作是一個國家政治政策的窗口,圖書的存在、圖書的版權所有者似乎一直都是在為特定的政權或者組織服務。為了保證國家的安全、社會的安定甚至是政權的穩固,政府部門有責任也有必要對圖書出版進行監控,因此,在保證圖書出版自由的基礎上,圖書出版部門也應該對出版物的市場進行規范。現階段我國對于出版企業的意識形態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以出版經營為基礎。以出版經營為基礎也就是說圖書的出版不能有政治問題,更不能犯政治方面的錯誤。第二,嚴格落實三審把關政策。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員無法正確認識編輯出版人員,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情無關緊要,可是事實并不如此。編輯出版人員其實是國家政黨行使意識形態的把關人,必須對圖書出版的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建立三審制度,并逐步強化三審制度,嚴把圖書出版關,認真篩選圖書內容,真正做到用理論武裝人,用輿論導向人,用情操塑造人,用優秀圖書作品鼓舞人。
在新形勢下,圖書出版的個人效益和社會整體效益之間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矛盾,即圖書出版物的宏觀經濟效益與圖書出版物的微觀經濟效益矛盾。宏觀經濟效益主要指圖書出版之后能夠對社會生產力或者相關部門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使之獲得經濟上的利益;微觀經濟效益則是圖書出版之后能夠為出版企業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微觀經濟效益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宏觀經濟效益關系著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利益,因此圖書出版個人效益應為社會整體效益讓步。
當下,圖書出版行業已成功轉企,但圖書出版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圖書不僅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掛鉤,更對人的思想發展和導向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圖書出版企業應該正確地把握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嚴格把握圖書出版關,進而促進我國的圖書出版業穩健發展。
1.劉云霞.新形勢下圖書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分析[J].企業導報,2013(23)
2.易圖強.出版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新釋[J].中國出版,2010(12)
(作者單位: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