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蓉 赫家番 姜文研
①中國.大連醫學院(遼寧大連)116044 ②遼寧腫瘤醫院 △通訊作者
愛情嫉妒(Romantic Jealousy)是指當自己親密關系的存在和質量受到第三方威脅時,個體表現出來的一種多層面情感、行為和認知反應的集合體[1]。Schützwohl 指出,愛情嫉妒是指向競爭者的情緒集合體,這涉及到一個三角關系,一邊代表嫉妒者(Person)與被愛者(Beloved)之間的關系,第二邊代表被愛者(Beloved)和競爭者(Rival)之間的關系,第三邊代表嫉妒者(Person)對競爭者(Rival)的態度[2]。構成愛情嫉妒的成分較為復雜,White 和Mullen 認為,愛情嫉妒是一種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復合體,還包括妒忌(Envy),性喚起(Sexual arousal)與內疚(Guilt)3種其他情緒[3];影響愛情嫉妒的相關因素很多,當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因素和依戀類型方面。目前研究發現,人格因素中的神經質、外向性與嚴謹性對愛情嫉妒產生普遍的影響[4];情緒不加掩飾、難以控制、沖動的人易在特殊情境下產生愛情嫉妒,且冷漠、在人際交往中拘謹、急躁、沖動的人易產生嫉妒及自我感受愛情嫉妒的程度高[5];此外,成人依戀量表的親近維度得分與愛情嫉妒自我感受量表得分呈顯著的負相關,這說明越擔心被伴侶拋棄、被伴侶喜歡的個體其情境性愛情嫉妒與懷疑性愛情嫉妒越強烈[6]。
目前國內關于性驅力(Sex Drive)的相關研究很少。關于性驅力的定義,Kinsey 等人認為它是生物學性質決定的全部性行為發泄通路(Total sexual outlet),或是性行為中高潮的頻率。隨后,Waterink定義其為使一個人產生性行為的內在刺激[7];關于性驅力的測量方面,Richters 等人更強調在有定期或不定性伴侶協同下的性行為中衡量[8],而Ostovich則認為測量性驅力的最好方式是專注于性行為的其他方式,而不僅僅局限在有性伴侶的情況[9]。基于此,我們定義性驅力是促使個體發生性行為的內在動力與原因,即性動機,性動機越強,發生性行為(有性伴侶的性行為和無性伴侶的性行為,如手淫、性補償行為等)的可能性和頻率越高(性驅力-依賴,性驅力-性占有,性驅力-競爭報復,性驅力-排他威脅性)。
大學時期是性心理發育日漸成熟,是性欲望及性動機的增加、性能量逐漸積累釋放的關鍵時期。如果性欲望與性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發泄就會表現為性壓抑和性補償,這對大學生的戀愛及生活十分不利,可能會造成在戀愛關系中對另一方與關系威脅者的關系嫉妒。目前國內大學生戀愛現象日益普遍,發生性行為的比率很高。據調查,婚前性行為在大學生中的發生率在11.61%~22.13%[10],而邊緣性行為的發生率也在增加。據羅丹等人對長沙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4.1%的大學生發生過親吻、撫摸敏感性行為等邊緣性行為[11]。據樂學裙和肖萬福[12]調查,大學男生的自慰率為79.5%,女生為30.3%;左丹等人在大學女生中調查結果為23.8%[13]。由于當前關于性驅力對愛情尤其是愛情關系中的嫉妒問題的相關實證研究較少,大多是關于大學生性觀念及性知識的調查研究,而關于其內在性動機水平對其戀愛關系嫉妒的作用知之甚少。我們希望了解大學生的內在性驅力水平對其愛情嫉妒水平的影響及其二者關系,并分析不同性別及戀愛經歷情況下的大學生的性驅力及愛情嫉妒水平是否存在差異,性驅力水平是否能夠對大學生愛情嫉妒提供有效預測,以期為當代大學生愛情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性與愛情的關系,糾正由于過度性壓抑與性補償造成的愛情關系中的嫉妒問題,樹立起正確的戀愛價值觀。
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遼寧省大連地區5所高校18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2 份(66%),其中男生67 份,女生65 份,年齡18~26 歲,平均年齡21.22 歲,曾經戀愛過39人,正在戀愛中54人,從未戀愛過39人。
1.2.1 Hupka 愛情嫉妒量表(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由Ralph B.Hupka 編制,量表包括27個項目,由排他性關系受威脅感、自我貶低性妒忌、依賴、性占有、競爭與報復、不信任6 個維度組成。本研究使用的Hupka 愛情嫉妒量表使用英漢回譯法,總體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03,排他性關系受威脅感0.801,自我貶低性妒忌0.679,依賴0.652,性占有0.334,競爭與報復0.408,懷疑0.679,分半信度為0.776。
1.2.2 性驅力問卷(Sex Drive Questionnaire,SDQ) 由Ostovich 等人編制,評價任意個體的內在性驅力強度,而不僅僅局限在有愛情關系或性愛關系的個體中[14]。問卷包含4 個問答式項目,提問包含每月性欲望產生頻率、高潮頻率、自慰頻率及個體如何評價自身性欲水平,依據Likert 7 點評分方法,頻率從低到高為從不、少于1 個月1 次、1 個月1 次、1 周1 次、1 周幾次、1 天1 次、1 天幾次,依次記為1~7分。頻率越高,性驅力水平越高。總體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13,男生0.679,女生0.759。
使用SPSS 19.0 進行數據錄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檢驗、相關分析及線性回歸分析等統計處理。
男女大學生在愛情嫉妒的依賴和性占有維度上具有顯著性別差異(P <0.001),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見表1。
男女大學生在性驅力上存在顯著性別差異(P<0.001),在性欲望、高潮頻率、手淫頻率及性驅力自我評價4 個項目上均存在顯著性別差異(P <0.001),4 個項目及總分的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見表2。
表3 可見,在愛情嫉妒的自我貶低性妒忌、依賴、性占有、懷疑4 個維度上,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大學生有顯著差異(P <0.01)。經過多重事后檢驗發現,曾經戀愛過與從未戀愛過的學生自我貶低性妒忌得分均較正在戀愛中的學生高;在依賴和性占有兩個維度上,正在戀愛中大學生的得分均較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高;在懷疑維度上,曾經戀愛過的學生得分較正在戀愛中的學生高。

表1 大學生在愛情嫉妒上的性別差異

表2 大學生在性驅力上的性別差異
表4 可見,在平均每月高潮頻率、與同年齡段同性別相比性驅力水平的自我評價2 個項目上,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大學生存在差異(P <0.05)。經多重事后檢驗發現,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每月平均高潮頻率高于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的性驅力自我評價水平也較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高。

表3 大學生在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愛情嫉妒差異
見表5,可知愛情嫉妒各維度與性驅力總體水平及其各個項目之間存在顯著性正相關(P <0.01)。
見表6,性驅力總體水平對愛情嫉妒中的排他關系受威脅感、依賴、性占有、競爭與報復4 個維度具有預測作用,回歸分析結果存在顯著性。其中,性驅力對進入方程的排他關系受威脅感和競爭與報復維度的預測有顯著性(F=4.322,6.165;P <0.05);進入方程的依賴和性占有2 個維度回歸方程具有顯著性(F=14.848,P <0.001),由此可見性驅力水平對愛情嫉妒的各個維度的確有較大影響。
表4 大學生在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性驅力差異(±s)

表4 大學生在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性驅力差異(±s)
項目 戀愛經歷 ˉx±s 最大值 最小值 F P 事后多重比較多久經歷一次性欲望 曾經戀愛過 3.31±1.60 7 1 0.990 0.375正在戀愛中 3.56±1.53 7 1從未戀愛過 3.08±1.67 6 1平均每月高潮頻率 曾經戀愛過 2.10±1.07 4 1 2.190 0.116 正在戀愛中>從未戀愛過正在戀愛中 2.20±1.16 4 1從未戀愛過 1.73±0.99 4 1平均每月手淫頻率 曾經戀愛過 1.59±0.88 4 1 1.589 0.208正在戀愛中 2.00±1.23 6 1從未戀愛過 1.78±1.12 6 1性驅力水平自評 曾經戀愛過 3.62±1.66 7 1 2.587 0.079 正在戀愛中>從未戀愛過(與同年齡性別相比) 正在戀愛中 4.15±1.64 7 1從未戀愛過 3.41±1.54 7 1總 分 曾經戀愛過 1.62±4.11 19 4 1.903 0.153正在戀愛中11.91±4.46 22 4從未戀愛過10.22±4.51 22 4

表5 愛情嫉妒和性驅力的相關(r)

表6 性驅力對愛情嫉妒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β)
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愛情嫉妒和性驅力普遍存在。在愛情嫉妒的依賴和性占有維度上,男女大學生存在顯著性別差異(P <0.001),男生的依賴和性占有均高于女生。這表明男性大學生在戀愛關系中對另一方的依賴和性占有欲較強,這與黃希庭等人的研究一致[1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較女性更具有好斗性和攻擊性,在戀愛關系中控制欲和性行為的指向性較強,他們更希望自己的伴侶情感和肉體上都忠于自己,因此在戀愛關系中更傾向于依賴對方,對對方的性占有欲也更為強烈。并且根據以往的調查研究顯示,當代大學生中男生對待性行為的態度較女生更為寬容,且男生發生婚前性行為的情況較女生更為普遍[16]。因此,我們認為在戀愛關系中女生對于對方的依賴性較男生低,而男生的性占有較女生更強是有研究依據的。
此外在性驅力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 <0.001),并且男生在性欲望產生、手淫、性高潮、性驅力水平自評的4 個項目上得分均高于女生。此研究結果說明,男生的性驅力水平高于女生,性行為發生頻率較女生更高,性觀念更為開放,在性問題的回答上受到的束縛較女生少,這與以往研究相一致[17-18]。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愛情嫉妒的自我貶低性妒忌、依賴、性占有、懷疑4 個維度上,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大學生有顯著差異(P <0.01)。曾經戀愛過與從未戀愛過的學生自我貶低性妒忌均較正在戀愛中的學生高;自我貶低性妒忌帶有一定的自卑色彩,原因可能是曾經戀愛過的大學生由于各種原因與戀愛對象分手后會產生一定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認(如認為自己長相不過關、自身條件不夠突出);而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由于受周圍環境影響(周圍的朋友同學等均有過戀愛經歷或正在戀愛中)會產生對自身戀愛價值的懷疑,進而可能對自身條件進行貶低和否認。此外,正在戀愛中大學生依賴和性占有較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水平高,這說明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由于關系的指向性較為明確,情感表達和交流的對象也較為固定,對對方的依賴和性占有欲較強;在懷疑維度上,曾經戀愛過的學生得分較正在戀愛中的學生高,從此結果可以得出,曾經戀愛過的學生較為缺乏戀愛關系中的安全感,更容易對戀愛關系產生不信任感和懷疑,而處在戀愛關系中的大學生由于戀愛關系本身或者戀愛對象帶來的熱烈或甜蜜的體驗較為深刻,產生的對戀愛關系的不信任和懷疑較少。
在性驅力水平上,平均每月高潮頻率、與同年齡段同性別相比性驅力水平的自我評價兩個項目上,不同戀愛經歷情況下的大學生雖然不存在差異。但事后多重檢驗發現,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每月平均高潮頻率高于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這可能是由于中國傳統的戀愛態度與性觀念崇尚“先愛后性”,因而戀愛中大學生的高潮頻率要高于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另外,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的性驅力自我評價水平較從未戀愛過的大學生為高,這可能是由于個體對具體的戀愛對象或關系更易產生性意識與性吸引力。
本研究發現愛情嫉妒總體水平與性驅力總體水平存在顯著正相關(P <0.01)。說明大學生性驅力越強,在戀愛關系中表現的愛情嫉妒程度就越強烈。其中,性欲望產生的頻率和與愛情嫉妒中的依賴、性占有、競爭與報復3 個維度相關,說明性欲望產生次數越多,在戀愛關系中越容易對對方產生依戀、性占有欲及與戀愛關系威脅因素(如同性示好、自身受到忽視)的競爭與報復心理。這可能與自我防御機制中的升華和轉化有關。另外,每月的高潮發生率越頻繁,個體在戀愛關系中越容易產生對戀愛對象的依賴感和性占有欲,這與性行為發生的指向性和具體性有關。再次,手淫頻率及性驅力水平自我評價較高的學生更易體驗到排他關系中的威脅、對戀愛對象的依賴及性占有欲。手淫行為發生的次數越多,說明個體對性幻想對象的依戀感及占有欲越強;同時又礙于種種原因不能實現真正的戀愛關系,個體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的自我挫敗越強烈,對于現實生活中有關威脅到其與幻想對象關系的危險因素就越敏感,因此,感受到的排他性威脅感就越強烈。最后,對于性驅力水平自我評價較高的學生及個體,他們在戀愛關系中懷疑和不信任程度也較高。
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性驅力水平對于愛情嫉妒的影響,本研究的線性回歸結果顯示,性驅力總體水平對愛情嫉妒中的排他關系受威脅感、依賴、性占有、競爭與報復4 個維度具有預測作用。其中,大學生如果性驅力水平較高,那么他們在戀愛關系中感受到的關系威脅、依賴感、性占有欲和競爭與報復心理就越強烈,就越容易在愛情嫉妒產生的情況下采取極端行為或手段回擊或報復,同時性驅力水平越強的大學生容易產生對戀愛對象的依賴感及性占有欲,這種依賴感或占有欲如果不加以正確合理的方式疏導與排解,很可能會泛化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學校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了解大學生的需求并以恰當的方式對大學生性與愛情觀念進行教育和指導對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1]Laura K G,Melanie R T,Stephen M Y.Romantic jealousy:Emotions and communicative responses[J].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5,12(2):233-252
[2]Schützwohl A.The intentional object of romantic jealousy[J].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08,29(2):92-99
[3]夏冰麗,朱麗娟,鄭航月.西方妒忌研究介紹[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8,22(7):526-528
[4]王曉鈞.嫉妒與人格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2,34(2):75-182
[5]鄭飛中,陳乃車,陳莉.嫉妒及愛情嫉妒與中國人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3):259-260
[6]鐘紅梅.大學生依戀風格與愛情嫉妒的關系[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8):112-113
[7]Waterink W.Gender differences in sex drive,exposed in masturbation not in partnered se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2,17:395-396
[8]Richters J,Grulich A E,de Visser R O,et al.Sex in Australia:Sexual differences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dults[J].Aust N Z J Public Health,2003,27(2):164-170
[9]Ostovich J M,Sabini J.How are socisexuality,sex drive,and lifetime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related[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4,30:1255-1266
[10]陳芳,許燕平.大學生性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9):1029-1030
[11]羅丹,肖水源,鄧玉娟,等.某高校大學生性觀念、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7):480-484
[12]樂學裙,肖萬福.浙江省751名大學生性行為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0):205-206
[13]左丹,許訊宇,李十月,等.女大學生手淫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9):1070-1071
[14]Ostovich J M.Validation of a new,brief measure of sex drive.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4
[15]黃希庭,鄭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孫麗巖,王昭,李娜,等.遼寧省大學生性知識態度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28-730
[17]劉曉麗,武云鵬,高峰強,等.某院校大一學生性相關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7-118
[18]項傳軍.90 后大學生性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