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蓓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新聞媒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新聞行業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若要在新聞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就必須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而新聞采訪策劃則是新聞工作的重要環節,對新聞采訪的質量有直接影響。所謂新聞采訪策劃主要是指新聞采編人員根據自身創意對新聞業務進行設計,從而更好地運用、配置新聞資源,增添新聞的個性特色,從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新聞采訪策劃主要源于新聞媒體不滿足于消極等待,轉而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確定新聞主題并進行一系列采訪活動,從而取得相應的新聞效應。
新聞采訪、報道的時間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不可重復性,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做好采訪策劃準備。但目前大部分新聞工作者常常忘記或不愿意做采訪策劃準備工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進行實質性采訪,導致采訪過程中出現尷尬、冷場等不良狀況,嚴重影響了新聞報道的效率和質量。例如,有的新聞記者對受訪者提出一個問題,在得到答案之后,不能及時提出下一個問題,導致采訪中斷或冷場。有的記者則是在采訪過程中提出一些敏感問題,導致受訪者不愿意配合,新聞采訪陷入尷尬境地。部分受訪者甚至反映,有的記者提出的問題重復、無趣、乏味,根本沒有采訪的意義,因此產生抵觸情緒。
新聞采訪策劃的內容一般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政策性和時效性,因此,要求策劃內容必須真實可靠,但目前部分新聞采訪策劃嚴重違背了真實性原則,為了博取關注,“閉門造車”,策劃虛假新聞。例如,2007年轟動社會的“紙包子”事件,就是《透明度》欄目組臨時聘用人員自己攜帶紙箱、肉餡和面粉,找人將紙箱浸泡后摻入肉餡,制作成包子,他用DV拍攝下這個過程,經過剪輯后,通過欺騙手段在北京電視臺播出,后經調查,發現其虛假策劃行為。這起事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對新聞策劃的真實性提出更高要求。
采訪策劃模式過于陳舊是現階段我國新聞采訪的通病,新聞采訪固然要自始至終符合報道要求,但目前部分新聞報道常常還未對當前事件進行詳細解說,就切入了下一個報道,導致采訪內容不夠深入,采訪形式過于單調。有的新聞采訪則是安排了許多“頌揚”活動,表揚話語結束,新聞報道也隨之進入尾聲。例如臨夏電視臺曾策劃一期《永靖縣:轉型升級強農業》的新聞報道。報道首先介紹了一個轉型企業,之后贊揚了企業轉型后的經濟效益,進而就立刻引出永靖縣總體狀況,而對企業轉型的改進內容與途徑等關鍵問題則甚少涉及。
目前,部分新聞媒體為了功利性目的,采訪策劃趨于炒作,導致一些記者社會責任感越來越薄弱,喪失了應有的職業道德,促使新聞報道產生了負面效應。例如2006年的“楊麗娟追星事件”,《蘭州晨報》做了一期《蘭州女孩麗娟苦追劉德華12年》的報道,并將該事件的報道持續到2007年,直至楊麗娟的父親投海身亡。香港《文匯報》指出,這次事件從楊麗娟見到偶像,到其父因不滿偶像表現投海身亡,都是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形成的,這反映了媒體道德良心的喪失。
在新形勢下進行新聞采訪策劃可以合理引導新聞主題,尤其是關于政黨工作的關注性話題,合理的新聞采訪策劃可以進一步明確其主題,進而制定具體的采訪報道方法,從而增強新聞的價值,提高新聞質量。例如,臨夏州出臺的《15年教育全免費》具有首創性,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該地電視臺就策劃采訪報道了學生、教育工作者、家長以及其他社會人群對這一政策的看法,直觀展現了這一惠民政策引起的社會效益,從而起到了引導新聞主題的作用。
新聞采訪從策劃到運作需要一系列系統性的工作,各部分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新聞采訪策劃是報道的重要環節,它可以組織多種媒體共同參與,進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新聞事件進行全方位報道和挖掘,從而形成一定的輿論聲勢,引導社會輿論走向,起到穩定社會秩序、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媒體作用。
新聞媒體充分調查和考慮群眾需求,進而以此為依據收集、優化、整合新聞資源,并按照選材合理化、應用科學化的原則,將這些資源呈獻給觀眾,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聞資源的價值,引起社會和其他媒體的關注。
新聞采訪策劃可以增強新聞采訪報道的目的性,促使新聞報道者根據自身對新聞活動的理解,整理出一定的報道思路,這無疑極大地激發了新聞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可以促使新聞報道取得更好的社會影響和效益。其實,新聞采訪報道的本質是報道主體作用于客體的思維活動。因此,不管是前期的新聞采訪策劃,還是后期的參與報道,都需要發揮新聞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
做好新聞采訪策劃工作,不僅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還要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采訪方案。采訪計劃通常要由多個結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要圍繞報道主題確定相關的報道切入點,同時,還要針對采訪任務和過程做細致規劃,例如確定采訪的重難點,明確采訪的主要內容,以及采訪成稿后的具體細節,針對這些結構單元做綜合分析,進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新聞采訪者在執行任務前,要了解、收集受訪者的喜好、背景、經歷等情況,并對這些材料做細致研究,以便找到合適的采訪切入點,尋找與受訪者的相通點,從而拉近彼此距離,順利進行話題溝通。同時,良好的溝通技巧對新聞采訪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聞采訪策劃中,采訪者要尋找創設采訪氛圍的途徑,以便在采訪時運用真誠合理的表達方式與受訪者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幫助受訪者有效緩解焦慮情緒,使采訪過程更加融洽順利。
新聞采訪策劃是組織與計劃的有機結合,其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效果則取決于新聞采訪策劃人員的現場應變能力與預測能力。在正式采訪前,要對現場情況預測、調整。由于新聞采訪策劃要有確定的輿論方向,因此,新聞采訪策劃人員在策劃過程中要堅定立場,理清采訪報道思路,并結合群眾需求及時代趨勢,自覺擔負引導輿論的社會責任。此外,新聞采訪策劃人員在確保新聞采訪真實性的基礎上,要切實考慮時代趨勢,增加新聞的時代性和創意性,以確保新聞的宣傳度和收視率。同時,新聞采訪策劃者還要有新聞敏感度,這樣才能確保新聞選題的新穎性。此外,新聞采訪策劃者還要善于抓住新聞報道的最佳時機,以便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除此之外,新聞采訪策劃者還要充分考慮報道是否會引起不良的社會輿論,新聞事件是否具有政治性。只有綜合考慮多方面情況,才能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此外,新聞采訪策劃人員還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善于發現新聞,并挖掘新聞報道深度。新聞采訪策劃者只有綜合運用思維反應能力和社會洞察力,才能制造新聞點,進而轉化成新聞面。同時,新聞采訪策劃人員還要能夠熟練運用各種信息媒介收集新聞素材,在了解具體新聞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采訪方案,并根據受訪者的背景資料,尋找準確的新聞切入點。采訪者還需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便增強新聞報道的科學性。例如,在報道某次自然災害時,就要結合相關的災害知識,確保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1.王繼武.淺析新聞策劃的兩個誤區[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
2.文衛華,李冰.眾籌新聞:社會化網絡時代調查報道的新探索[J].中國記者,2014(03)
3.趙振宇.當前新聞報道策劃中值得注意的問題[J].民主與科學,2007(05)
4.于建坤.新聞策劃與現場采訪的互動[J].新聞戰線, 2001(12)
5.王早霞.關于新聞策劃若干問題的思考[J].前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