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解讀《爸爸去哪兒》中的“真”“人”“秀”
□王蘭
以湖南衛視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為例,解讀真人秀節目的具體含義:真即真實性;人即參與者;秀即藝術加工。這樣能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和欣賞風靡一時的真人秀節目。
爸爸去哪兒;電視真人秀;節目分析
《超級女聲》《夢想中國》《挑戰主持人》《超市大贏家》《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等真人秀節目現在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真人秀節目到底有哪些特點,本文主要以《爸爸去哪兒》為例,解讀真人秀的具體含義。
真實性是真人秀節目的實質。陳芝認為從節目形態上看,真人秀屬于一種綜合性節目:融合了新聞的真實性、電視劇的故事性、綜藝節目的娛樂性、體育節目的競爭性和紀錄片的紀實性,真可謂“雜取百家,獨成一家”。①真人秀節目的真正魅力就是一個“真”字,真實的人、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節、真實的結果,觀眾獲得了真實的感受。雖然它有電視劇的故事性和綜藝節目的娛樂性及體育節目的競爭性,但是它和一般的電視劇又不同,雖然真人秀規定了游戲的時間、空間、環節和規則,但是不規定每一個參與者的行動方式,沒有固定的劇本和臺詞,也沒有事先設定好的矛盾沖突,更不知道最后的勝利者和失敗者是誰。所以,同樣的游戲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做法,結果就不同。例如《爸爸去哪兒》中幾個家庭中的孩子、爸爸,這些真實的人,去做真實的事,結果會差別很大。在完成做飯、做游戲或搶房子等任務時,表現出的意想不到的意外也是非常逼真的,這些真實正是吸引人們看下去的地方。
為了確保節目的真實性,《爸爸去哪兒》所有場景有50多個機位,采取不間斷無縫錄制,收集了1500多小時的視頻材料。在后期制作方面,也一律采用原音重現的方式。4-8歲的小孩的一舉一動都很天真無邪,都被全部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真人秀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只能靠一些細節和真實來感動大家。王詩齡拉著老爺爺的手說“爺爺,你好好的”,kimi完成任務,找不到爸爸時東張西望去找爸爸,嘴里念叨著“爸爸呢?爸爸呢?”,那種傷心但強忍不哭的形象歷歷在目,感人至深。所以說,真人秀不僅僅是游戲的藝術,更是細節的藝術。這些細節被真實地記錄下來,體現了節目的真實性。通過這些真實畫面的記錄,來反映親子教育、父愛缺失的問題,所以,《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參與者是真人秀中的主體,真人秀中的參與者首先必須要有代表性,也就是說節目的參與者應該成為觀眾好奇的戲劇性對象。他們在年齡、身份、性格等方面一定要能引起觀眾的興趣。《爸爸去哪兒1》選擇了五個不同領域的明星,不老神話林志穎、奧運冠軍田亮、導演王岳倫、演員郭濤和中國首席男模張亮,觀眾可以“各取所需”滿足各自對喜愛明星以及之前未曝光過的明星子女的好奇心。這就是人選配置上要注意搭配。
其次,節目的參與者要有戲劇性差異。如果說代表性強調的主要是節目的參與者與觀眾之間的關系的話,那么差異性強調的則是參與者之間的戲劇性對比、沖突,以強化敘事的感染力。《爸爸去哪兒》中各個家庭,各位爸爸和各個小孩,他們的愛好、性格都不一樣,他們處事的能力和方式都不一樣。因此,各個參與者之間經常有戲劇性的差異和情景。《爸爸去哪兒2》中曹格的兩個孩子、楊威和楊陽洋、黃磊和黃多多等之間在各種游戲和活動中,都有矛盾或摩擦,在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戲劇性的事情發生。觀看這些戲劇性的事情和等待看爸爸們如何處理這些事是吸引人們看下去的愿望。
再次,他們都是以自己獨特的形象、身份、個性、特長進入節目,自己以自己的方式給觀眾留下印象。所以說,他們扮演的是自己,是一種本色再現,這正是觀眾喜歡的地方。當然這些參與者的所作所為和現實生活又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的活動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他們都知道有攝像機隨時拍攝,也知道他們在完成被安排的游戲,他們在完成任務時甚至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真實地記錄下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在表演自己。《爸爸去哪兒》中幾位爸爸不管是演員和非演員,他們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表演自己,但是幾位孩子,很難掩飾自己,當遇到困難或彼此之間有沖突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些意外的出現,正好造成了真人秀節目的矛盾沖突,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幾位爸爸如何運作,也就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些都是策劃意想不到的,也是真人秀節目的魅力所在。例如《爸爸去哪兒1》中有一個任務是“換爸爸”,也就是爸爸帶別人的孩子。這個任務對爸爸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對孩子來說那則是一個可怕的事了。即使平時很聽話的王詩齡聽說要離開爸爸也難以接受這一現實,稍微大一點的愛哭的森蝶就更不說了,離開爸爸后嚎啕大哭。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爸爸們怎么完成,則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等待著看林志穎怎么處理這事。林志穎平時對kimi很有耐心,人們急切想看他能不能也對森蝶有耐心,他能否哄住森蝶不哭,哄不下他會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接踵而來,這些有的是策劃能想到的,有的是事先想不到的,即使想到,怎么完成,則是要靠參與者現場發揮的。這些一個個不確定因素正是真人秀的魅力所在,這也體現了真人秀的戲劇性和娛樂性。
真人秀中,“秀”(show),就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展覽、炫耀、假裝、扮演等意思,也是指一種規則、加工,這個具有明顯的虛構含義,實際上,真人秀節目中往往會設置各種規則、環節、限制,具有與真實生活完全不同的規定性和戲劇性,并非所有的事件都是開放的,參與者并非完全自由,他們受到規定的時間和地點、特定的游戲規則、特定的目的等控制,因此似乎又具有虛構性。②
由于真人秀安排了多位機子全程錄像,錄了很多的素材,所以,在后期的剪輯中,為了突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會使用一些蒙太奇手法,對比剪輯、交叉剪輯、平行剪輯、對立剪輯等方式,強化沖突、強化時間和空間的戲劇性關系。例如《爸爸去哪兒1》小朋友護蛋的情景、kimi找不見爸爸時東張西忘,而同一時間爸爸們的反應等,通過平行剪輯、對比剪輯等手法來體現。為了反映人物的內心活動,還會借助旁加字幕等形式實現。
真人秀節目一般會對參與者進行各種包裝。在每一集中間會加進去一些采訪,或者對人物的造型有所設計,也會利用一些特殊制作的畫面進行包裝。利用這些可以凸顯人物的性格,可以幫助進一步認識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加深觀眾對參與者的印象,從而建立起一種認同感。《爸爸去哪兒1》中,中間會加一些采訪,談談父親對孩子某個做法或出現的某種現象的看法或感受。《爸爸去哪兒2》中,除了加進去的采訪畫面外,還制作了短片專門介紹每一集的拍攝過程及各個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動等,加深了觀眾對演員的進一步了解。
真人秀還經常使用一些主觀性視聽手段,把記錄參與者的真實行為與藝術加工結合起來。因此,經常會使用一些快、慢鏡頭,分割、疊印的畫面,大量的閃出閃入的鏡頭,加上各種符號性、情感性的音樂、音效,能使真人秀具有一種藝術品的風格,這些藝術加工,渲染了人物的“真實”情感。真人秀都會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強化被淘汰的哀傷,或者是勝利的喜悅。在不破壞真實性前提下的適當的藝術加工,可以增加真人秀的情節魅力,推動節目節奏,更重要的是能強化人物的情感世界,也能喚起觀眾的情感認同。③《爸爸去哪兒》中也巧妙地使用了這種手法,來增加藝術效果。
注釋:
①陳芝.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現狀及突破[J].新聞愛好者,2007(07):6
②尹鴻.解讀電視真人秀[J].今傳媒,2005(07):14
③尹鴻,陸虹,冉儒學.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元素分析[J].現代傳播,2005(05):47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