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就是細菌引起的胃輕度發炎?
淺表性胃炎是常見的胃病診斷名詞,很多患者顧名思義認為胃炎就是“胃發炎”了,按照呼吸道“發炎”的治療經驗,自己選擇抗生素口服治療,這顯然是錯誤的。胃炎與人體其他部位的炎癥不同,呼吸道、泌尿道的炎癥都是由病原體所致,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立克次體等,而胃炎并非由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所致。事實上,胃內很難有細菌感染發生,這是因為胃壁細胞每天都會分泌大量胃酸,維持胃里的酸性環境以便食物消化。正常人胃內pH值在1.5~2.0之間,這種環境下大多數細菌是無法存活的。因此,盡管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會有一些細菌隨食物進入消化道,但它們不至于引起疾病。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的果蔬清潔劑廣告過度強調的“殺菌”甚至“無菌”環境營造能力其實并不科學。
幽門螺旋桿菌是淺表性胃炎唯一致病因素?
Hp是胃炎致病因子之一,但它并非淺表性胃炎唯一致病因素。大多數淺表性胃炎不伴隨Hp感染,這些患者淺表性胃炎的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也有一些目前醫學上還不能完全闡明的機制。一般來說,飲食和生活方式不規律可導致淺表性胃炎,包括吸煙、飲酒,過量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三餐不按時,作息時間不規律、熬夜,以及全身免疫力低下、微量元素缺乏等。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也可能累及胃腸道,譬如風濕免疫性疾病、慢性腎病等都可能導致胃炎的發生。醫源性因素也不容忽視,非甾體抗炎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傷,發生淺表性胃炎或糜爛性胃炎,甚至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桿菌是什么?與胃炎有關?
消化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胃內的酸性環境是抵御細菌侵襲的生理屏障,然而,凡事無絕對,自然界的微生物進化非常神奇。1983年,科學家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出一種被稱為幽門螺桿菌的細菌類物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幽門螺旋桿菌醫學簡稱“Hp”,它是一部分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的致病因子,近來醫學研究發現Hp感染和胃癌同樣相關。Hp以外的病原體導致的胃部感染非常少見,但年老體弱、免疫功能缺陷者也存在胃內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化膿性炎癥的可能。最近研究發現胃內海爾曼螺桿菌感染率也不低,但相關理論有待完善。
淺表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淺表性胃炎沒有特異性癥狀表現,一般表現為胃部、上腹部不適,包括腹脹、反酸、燒心、腹部不適以及腹痛等,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只是在例行體檢中進行胃鏡檢查時才會發現病灶變化。
事實上,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多種胃部疾病的臨床癥狀都互相重疊,因此建議有癥狀的患者不要自行診斷,應及時到醫院尋求專業咨詢。臨床醫生對于淺表性胃炎的診斷,除了詳細詢問癥狀、發病規律、與飲食的關聯以及伴隨癥狀外,通常會建議患者進行內鏡檢查(胃鏡檢查)。內鏡檢查和病理檢查是確診存在淺表性胃炎的最可靠方法,病理檢查更是淺表性胃炎診斷的黃金標準。
淺表性胃炎患者到底該如何飲食?
淺表性胃炎的預防和治療同樣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尤其是飲食上的注意事項。鑒于飲食和生活方式在淺表性胃炎發病中的作用,我們通常強調三點,首先是食物“清潔”。在現代家庭生活中,飲食衛生的關注度已然不低,但是除了我們日常關注的食物保鮮、餐具消毒、生鮮蔬果清洗殘留農藥以外,還要注意前面提及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預防。雖然迄今為止,Hp的傳播途徑尚未完全闡明,但專家從其區域分布特征和人群分布特點推斷,飲食和水源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因此有Hp感染癥狀的家庭成員之間,有必要施行分餐制。
第二點,避免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吸煙和飲酒除了會導致淺表性胃炎外,還可引起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疾病,乙醇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吸煙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促進膽汁反流,引發胃炎,暴飲暴食和過度進食刺激性食物同樣應該避免。進餐時間不規律、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會使正常的消化吸收生理節律發生紊亂,包括消化酶、消化液分泌喪失節律,以及胃腸道動力出現異常等,所以一些患者不僅會有胃部不適,還可能發生腸道功能異常。
第三點,堅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一般情況下胃炎發生機制包括神經因素和內分泌因素。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胃腸道激素以及神經傳導遞質的分泌,慢性胃病患者常常伴隨緊張、焦慮等心理異常情緒,而應激、焦慮、抑郁等狀態可直接導致消化道功能異常。
如何預防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相應癥狀單用或聯合應用抑制胃酸、促進胃動力、保護胃黏膜、消化酶、解痙、膽汁吸附的藥物,對于有明顯精神心理因素患者,有時會給予抗焦慮和抗抑郁藥物。疾病問題相對嚴重情況下,Hp感染患者會根據醫生指導決定是否進行Hp根除治療,并選用個體化治療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少吃腌制品、油炸食物;注重蔬果的攝入,蔬菜水果和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有助于提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適度的運動,再加上樂觀、豁達的心態,勝過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