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實現云南橋頭堡發展戰略需要,培養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云南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規模大、質量高的東南亞語種人才,云南省先后啟動東南亞語教研室、東南亞語重點專業建設、東南亞語種教師特崗計劃及優秀學生留學項目等系列工作。
從2006年9月起,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熱帶作物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根據云南省教育廳的要求、學院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先后引進了泰語、老撾語和緬甸語教師,開設泰語、老撾語和緬甸語(以下簡稱東南亞語)選修課程及相應專業,目前選修東南亞語課程的學生已近6000人、培養東南亞語專業學生204人,加強了與泰國、老撾高校及企業合作。為了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東南亞語課程和東南亞語專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學院2012級、2013級在校34個班選修東南亞語課程的學生(以下簡稱非專業學生)和東南亞語專業學生(以下簡稱專業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1500份,收到有效問卷1313份,調查內容包括學生選修東南亞語的情況和選修原因、學習東南亞語的效果和難度、學習興趣及存在困難等。
一問卷分析
1學生選修東南亞語課程和選修動機
全院學生42%選修泰語、34%選修老撾語、24%選修緬甸語。對于選修動機,非專業學生42%為了增加學分、35%想增加一門技能、24%對課程感興趣,專業學生22%為了增加學分、39%想增加一門技能、39%對東南亞語課程感興趣。說明學生選修東南亞語的分布在逐年變化,學生對選修東南亞語課程的認識上存在偏差。據統計因選修人數限制部分學生沒能選修上東南亞語課程,其中還有46名學生還同時選修兩種語種。
2學生學習東南亞語課程的效果和難度
對于學習效果,非專業學生21%認為效果很好、59%認為一般、20%認為不好,專業學生18%認為效果很好、76%認為一般、6%認為不好。對于學習難度,非專業學生12%認為容易、56%認為一般、32%認為困難,專業學生56%認為一般、35%認為困難。說明學生學習東南亞語課程的整體效果不是很好、學習難度大。
3學生學習東南亞語的興趣和困難
對于學習興趣,非專業學生33%認為有興趣、51%認為一般、16%認為沒有,專業學生45%認為有興趣、47%認為一般、8%認為沒有。說明學生對東南亞語課程很有興趣的人數不多,而專業學生很有興趣的人數相對更多一些。對于學習困難,非專業學生認為58%記不住詞匯、56%不會寫、44%不會讀、42%聽不懂、41%不會說,專業學生認為45%記不住詞匯、26%不會寫、21%不會讀、18%聽不懂、26%不會說。說明學生學習東南語課程的共同困難是記不住詞匯、不會說、不會讀、聽不懂、不會寫。
4教師授課方式對學習東南亞語的影響
對于教師授課方式,學生21%認為很有幫助、65%認為基本有幫助、14%認為沒有幫助。對于交流機會,學生21%認為交流機會很多、65%認為一般、14%認為很少。對于調動積極性,學生44%認為是經常、45%認為是偶爾、12%認為從不。說明教師在授課方式、師生交流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仍需加強。
5學生課后主動學習東南亞語情況
對于課后主動背詞匯或用東南亞語交流,非專業學生44%是經常、45%偶爾、12%從不,專業學生18%是經常、73%偶爾、8%從不。對于東南亞語課外活動,非專業學生13%是經常參加、33%偶爾、54%從不,專業學生35%是經常參加、49%偶爾、16%從不。說明學生課后經常主動背詞匯或用東南亞語交流、經常參加東南亞語課外活動的不多。
6學生從事東南亞語相關工作、出國工作或留學打算
對于從事東南語相關工作打算,非專業學生23%有打算、77%無打算,專業學生92%有打算、8%無打算。對于出國工作或留學打算,非專業學生60%無打算、22%有工作打算、15%有留學打算,專業學生8%有打算、53%有工作打算、33%有留學打算。說明部分學生畢業后有從事東南亞語相關工作、出國工作或留學的打算,其中專業學生從事東南亞語相關工作、出國工作或留學的打算更強烈。據統計沒有打算的部分學生主要原因是專業不對口、語言學得不好。
7外教對學習東南亞語的幫助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外教對學生東南亞語很有幫助。其中非專業學生77%認為有幫助、23%認為無幫助,專業學生96%認為有幫助、23%認為無幫助。
二改進措施
從問卷分析結果來看,學生對學習東南亞語課程的動機存在偏差、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難度大、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的主要困難是記不住詞匯、不會說、不會讀、聽不懂、不會寫,部分學生畢業后有從事東南亞語相關工作、出國工作或留學的打算,教師教學水平、授課方式、師生交流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仍需加強。
1加強宣傳和指導,提高學生對學習東南亞語的認識
學院開設東南亞語專業和選修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校期間多掌握一門東南亞語言,為適應未來社會多一項技能和多一條發展之路。一是加大對國家、云南省有關東南亞語種人才培養的新舉措宣傳,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云南省對東南亞語種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東南亞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加大對學院與泰國、老撾高校或企業合作宣傳,讓學生懂得學習東南亞語既有出路又有發展平臺。三是加大對學生選修課程的指導,端正學生學習東南亞語是增加技能而并非只為了學分的目的,讓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的就業面向和意向,有針對性地選修課程,減少學生選修課程的盲目性。如熱帶作物等涉農類專業和生源地靠近老撾、緬甸邊境的學生,可以選修老撾語和緬甸語課程,而酒店、旅游等非農類專業的學生可以選修泰語課程。
2營造學習東南亞語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有潛默移化的作用。一是讓學生多參加東南亞語言角、東南亞語興趣小組、東南亞文化節、東南亞經貿交流會、學院和云南省東南亞語比賽等活動,增加學生學習和使用東南亞語的機會。二是讓在校學生通過QQ、微信等方式與已在東南亞國家留學或工作的學長學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在留學或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東南亞語。三是借助出國留學或工作的學生返校和泰國高校來訪之機,讓他們與學生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找到不足和努力方向。四是讓在校生查看已出國留學或工作學生撰寫的材料,從而找到學習東南亞語的問題和經驗。
3提高師資整體水平,讓教學與東南亞接軌
要培養高質量的學生必須有高水平的師資。目前學院共有東南亞語教師中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少,教學經驗豐富、高水平的教師少,年輕教師比例高,特別是外教數量不足。因此,一是加大經費投入和爭取云南省東南亞語種教師培養項目支持,鼓勵教師到國內外高校攻讀碩士、博士或短期進修訪問,提高教師學歷、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二是聘請兼職教師和東南亞語外教,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東南亞語師資隊伍,讓學生在國內學到純正的東南亞語、減少國內與國外語言學習的差距的同時,增強學生今后從事東南亞語相關工作、出國留學的適應能力。
4改進教學方法,將東南亞語學習融入學生日常生活
一是教師告知學生學習東南亞語的要領,讓學生克服學習新語言的心理障礙,有效地進行學習。二是教師教學中要突出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培養,針對學生記不住詞匯、不會說、不會讀、聽不懂、不會寫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主動參與式和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提問、相互對話等形式讓學生多聽、多讀、多寫和多說。三是在課后要求學生多背詞匯、多用東南亞語交流、多聽多看東南亞國家的影視及網站,讓東南亞語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貫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5完善東南亞語學習和工作平臺,滿足學生的需求
一是加強東南亞語網絡課程和語言實訓室的建設,完善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教學平臺。二是深化與東南亞語國家高校的合作,開通學生出國留學的通道,使東南亞語國家高校本科與國內專科人才培養方案對接,實行課程互通和學分互認,縮短學生出國留學的時限。三是利用云南橋頭堡戰略,通過當地政府外事、商務等部門的搭橋,加強東南亞語國家企業及駐外中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學完東南亞語實習有場所、就業有市場。四是爭取云南省東南亞語學生培養的政策,為學生開展短期文化交流、從事東南亞語相關工作、出國留學和工作提供便利。五是加強與國內高校合作,搭建專科、本科貫通培養的“立交橋”和上升通道,滿足東南亞語專業學生在國內本科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能斌.培養云南省小語種人才,更好地服務于橋頭堡建設——以老撾語的培養為例[J].學園,2013(17):73-74.
[2]韋柳宇.加快廣西東盟小語種人才培養與儲備的思考[J]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5):99-103.
[3]蔡其明.論加強對東南亞語言科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J] .職業,2013(35).
[4]雷明珍.小語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及其在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中的意義———以紅河學院為例[J] .新西部,201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