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也成為了高校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核心,體育教學的改革對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常見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有“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混合型”體育教學模式、“一體化型”體育教學模式、“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三自主型”體育教學模式和“分層次”體育教學模式等。“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扎實掌握基本功,但教育模式呆板,缺乏靈活性。“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成果顯著,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打好學生的體育基礎,但是實施的條件比較高。“混合型”(并列型)體育教學模式對師資要求較高,但是學生比較樂意接受。“一體化型”體育教學模式對場地的要求較高。“分層型”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個性,但是會增加管理的難度。“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對場地、老師、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三自主型”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將上課的內容、時間和老師的選擇權都交給學生。這種模式過于理想化,交給學生的選擇權太大,反而最難以實現。
(二)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許多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是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許多大學生仍沒有轉變高中“應試教育”的思維,認為體育無用。相比男生來說,女生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性普遍更低一些。首先,受到女性的生理特點影響,大部分女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同齡男生好。因為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女生無法完成體育教學老師要求的任務,對體育教學存在畏懼心理。女生在月經期會身體不適,所以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不參加的情況。其次,從心理上來說,女生對于增強體能并不重視。人由猿猴進化而來,會保留大部分作為動物的本能。大部分的雄性動物會為了爭取領地、配偶和食物進行戰斗,因此會更加重視體能方面的鍛煉,雌性則不然。對比鍛煉,女生會更加重視身材和外貌。而不正確的審美觀和錯誤的減肥方式往往會給許多女生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2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中國的高校,普遍都設有體育課,但是總體來說,體育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體育教學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要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第二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我國每年都會隨機進行高校大學生的體能測試,但是達標率并不理想。而從高校的體育教學現狀來看,許多學生僅僅把體育教學當做一門課敷衍了事,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造成問題的客觀影響因素
1學校的教學形式單一
高校體育教學的形式是以技術教學為主,以動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衡量學生的學習程度。高校體育教學并不是要培養出專業的體育人才,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讓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在同樣的時間內,并非所有的大學生都可以達到要求的標準。過分強調體育動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只會讓學生將體育教學當做一門課程,從而喪失對體育的興趣。因此,學校這樣的教學形式其實是違背了體育教育的初衷的。
2教學課程設計不合理
從體育課程類型來說,我國主要有必修課和選修課。上文闡述了我國體育教學的幾種模式,雖然幾種模式在中國已經都有所實踐,但是比較常見的仍然是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和“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即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的教學模式。據統計,全國90%以上的普通高校實行每周2學時體育課、每學期安排15~18周的課程設計。除去雨天、節假日、考試的時間,每學期的上課時間為44~56學時。要在這么短且分散的時間內增強學生體育素質,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是很難做到的。從課程內容來說,大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設置過于陳舊,與中小學的教學內容所差不多,不符合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齡,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3軟、硬件設施不健全
體育教學的進行,需要場地和器材。在我國,由于投入資金不足,大多數普通院校相應的配套設施不健全。近年的擴招使得各高校的學生人數劇增,學習場地和體育設施嚴重不足。有一些高校打算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推出學生更感興趣的健體健身的體育項目活動,卻由于資金、場地和器材的限制無法正式推廣。
4學校的教學管理混亂
學校的教學管理包括選課管理、課堂秩序、學生檔案管等方面。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然后反過來影響體育教學的進行。高校的體育教學管理混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的體育教學管理隊伍學歷結構偏低,人員數量不足。許多高校不重視體育教學管理,忽視了體育教學改革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缺少進修和培訓機會,不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
第二,學生選課的制度不健全。隨著教學改革進行,許多高校都將體育課設置為選修課,學生通過選課系統選擇自己想上的課。但是因為資源不足,因此并非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選到自己喜歡上的課。許多同學在選課前對自己所選課程并不了解,在選課后的退換課程序復雜、時間長。
第三,上課秩序混亂。許多學校將體育課設置為選修課。作為選修課,學生上課的流動性大,不同班級的同學混合在一起上課,出勤記錄容易出現混亂,教學秩序較難控制。
二解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存問題的措施
(一)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形式
體育教學并不單純是作為一門課程而存在。它存在的意義要在于應該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體育教學,要從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入手。在設計體育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時,應樹立健康運動的指導思想,淡化規范運動的觀念。
體育教學形式方面,要轉變過去單一的教學形式。作為在校的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環,體育教學并不需要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運動全才。教學形式的轉變,要從教學和考察的方式兩方面同時開展。首先,高校體育教學的形式應當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多種類型和形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而不再是單一的體育規范動作。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樹立學生注重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健康觀念。然后,要取消長期以來以技術參數為標準的考察方式。高校體育教學要做到寓教于樂,以人為本。雖然考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到課率,但是讓學生出于興趣來上課而不是出于對考試的畏懼來上課更符合體育教學的初衷。
(二)完善課程體系,實現因材施教
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的。因此,進行課程改革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由于現實物質條件的不足,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是不可能辦到的。因此,體育教學要通過另一個方法來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首先,要完善體育教學的課程體系。課程設計時要做到多樣性、分層次、模塊化,盡可能多地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其次,要完善體育課程的選課制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程。
最后,統計選課數據,作為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體育自主選課的一個難題,就是資源的配置問題。通過了解學生的選課情況,可以預測下一屆學生的選課情況,然后以此為依據作出資源調整。雖然這種做法會存在誤差,但是隨著數據的積累,預測誤差會越來越小,課程設計方案也會越來越穩定、科學。
(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施
為了促進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加大對體育教學的資金的投入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各高校要重視本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加大對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完善本校的軟、硬件設施。各地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加大對本地高校的扶持力度,增加對高校體育項目的資金撥款。隨著時代的進步,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設施、軟件環境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比如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高校應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落實體育場館與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工作,確保上課時資源使用不發生沖突。
(四)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整合各項體育教學管理制度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基礎。每一個高校管理出現混亂的原因都不一樣。整治高校的體育教學管理混亂現象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首先,針對高校的體育教學管理隊伍學歷結構偏低,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高校應當轉變觀念,重視體育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學校要重視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的培養,定期進行培訓和對外交流。
其次,針對學生選課程序繁雜,處理效率低的問題,高校應當對學校的選課程序進行改進。第一,要聘用專業的計算機人才對學校網絡選課程序進行管理,及時更新選課程序,填補選課程序的漏洞,保證選課程序可以正常運行。第二,提高學校的選課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態度。選課影響到學生的上課情況,選課管理人員要盡快處理好學生有關選課的問題。第三,開通咨詢通道,為學生選課提供咨詢。許多學生選課前對課程完全不了解。盲目選課的后果就是大量的退換課或者學生上自己不喜歡的課。如果學生通過老師咨詢對課程有一定的了解,出現上述情況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綜上,體育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部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這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通過對存在問題的解決,不斷摸索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使我國的體育教學越來越適應時代的發展。反過來,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體育教學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國家和民族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黃永忠.淺析阻礙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與措施[J].教學·探索,2013,21(5).
[2]彭智.淺談基于創新體育教學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案探索[J].學校體育學,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