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怎么吃?一直是困擾辦公室里白領的一個“大問題”。近日,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個小小的調查,發現對于大多數的辦公室白領來說,午餐的選擇無非是吃食堂、出外就餐、叫外賣,或是自己帶飯。其中,選擇自帶便當的人不在少數;而自帶便當的人中,又有71%的人選擇了攜帶中餐便當。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做出一份適合中國人的“胃”的健康、安全、高顏值的便當。

白領午餐狀況調查揭秘
1. 你能按時吃午餐嗎?
經常不能按時吃······························25%
多數能按時吃,偶爾有事就晚吃或者不吃 ·······72%
沒有吃午餐習慣································3%
2. 你的午餐方式:
公司食堂 ···································34%
外出就餐 ····································28%
帶便當 ······································25%
外賣盒飯 ····································12%
其他 ·········································1%
3. 便當中的食物多數選擇什么?
中餐:米飯炒菜、餃子、包子、面條等 ·········71%
西餐:三明治、漢堡 ·························12%
日餐:飯團、壽司 ····························6%
其他:零食、水果、酸奶 ·····················11%
4. 便當中有蔬菜嗎?
經常注意搭配蔬菜 ···························51%
偶爾有 ·····································43%
基本上沒有蔬菜 ·······························6%
5. 便當中有水果嗎?
經常有 ······································35%
偶爾有 ······································55%
從來不準備水果 ······························10%
6. 便當中的蔬菜都是哪種烹飪方式?
炒青菜 ······································42%
中式涼拌菜 ··································28%
西式蔬菜沙拉 ································13%
其他 ········································17%
7. 便當都是什么時間準備的?
早上現做的 ··································19%
頭天的隔夜菜 ································68%
其他 ········································13%
8. 便當的攜帶和加熱方式:
將熱飯直接裝入保溫桶等到中午直接食用 ·······16%
將頭天的隔夜菜放入冰箱,早上裝入冰袋帶到辦公室,
吃時用微波爐加熱 ···························76%
不做冷藏處理,直接室溫儲存,吃時微波爐加熱 ··3%
既不冷藏處理,也不加熱,直接食用 ············3%
選擇冷餐,無需加熱直接食用 ···················2%
食材的選擇
一份好的便當不僅要營養均衡,還要賣相好,這樣才能讓人食指大動。而要做出這樣一份便當,食材的選擇就非常重要。
主食的選擇
米飯、餃子、包子或是面條都是不錯的主食選擇,但是每天吃著也不免覺得無聊單調。《中國膳食指南》建議大家多吃粗糧,所以,做便當的時候可以考慮加些粗糧進去。
可以通過改變各類谷物的種類和分量來做出各種不同的雜糧飯,不僅顏色好看,而且更營養健康。
面條如果放久了容易坨在一起,拌點芝麻油(香油)做成涼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同時也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芝麻油量加入得過多,可能會導致食用油的攝入量超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面條堪稱神器:蕎麥面和意大利面。這兩種面條就算是頭晚做好,放到第二天中午也不太會坨在一起。而且蕎麥面本身又是粗糧,而意大利面若選擇全麥產品也算是粗糧。所以,中午便當選擇這兩種面條,不僅方便,而且健康。
除了蕎麥、全麥的面條和雜糧飯,還有很多以粗糧為原料的主食,比如吃膩了米飯、面條的時候,還可以把水燒開放進土豆、紅薯或者玉米,再加少許鹽,煮熟了就又是一種營養健康的主食了。
蔬菜的選擇
因為便當不是一做好就開吃的,蔬菜放久了就容易產生亞硝酸鹽,尤其是隔夜菜更需要注意亞硝酸鹽的問題。為了防止便當的亞硝酸鹽含量過高,應盡量避免選擇葉菜。就算不用葉菜做便當的食材,仍然可以根據時令的不同,選擇很多品種的蔬菜,比如:
春:彩椒、洋蔥、花椰菜、甜豆、豌豆、芹菜、萵苣(稈)。
夏:絲瓜、苦瓜、冬瓜、菜豆、蘆筍、茭白、洋蔥、黃瓜、佛手瓜、南瓜、竹筍、番茄、茄子。
秋:秋葵、菱角、蓮藕、四季豆(蕓豆)、豆角、山藥。
冬:洋蔥、花椰菜、胡蘿卜、白蘿卜、甜豆、芹菜、萵苣。
全年可選:菌類,以及黃豆芽、綠豆芽等各種芽菜。
肉類的選擇
便當里肉類的選擇就相對隨意一些,基本就是選些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但不論選何種肉,都應盡量選擇新鮮的、自己烹飪的肉食。加工好的肉制品(如火腿、臘腸、速凍丸子等)雖然省事,但含鹽量通常都非常高,只適合偶爾偷個懶、救個急,不適合長期食用。
便當的烹飪方式
不僅僅是便當,我們所吃的食物都應該盡量保證口味清淡、少油、少鹽。要做出口味清淡、少油、少鹽的飯菜,選擇合適的烹調方式就很重要。蒸、煮、白灼、快炒、涼拌等烹飪方法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如果要紅燒、鹵或者燉的話,就要注意控制好各類醬、醬油和鹽的用量了。如果覺得控制用量之后食物有些淡、吃不慣,可以嘗試用一些香料,如八角、桂皮、花椒、咖喱等來調味。
而對于芫荽、蔥花之類的點綴性的配料,可以在洗凈切碎之后,待菜品做好之后不經烹調直接放入菜品的表面,這樣到第二天加熱時,蒸汽會使他們稍微軟化,但又不至于軟爛變色,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存配菜的新鮮。
食材的搭配訣竅
上面我們已經分別聊了便當中主食、蔬菜和葷菜的選擇。接下來我們再說說便當里這三者之間的搭配,最基本的原則便是主食、葷菜和素菜都要兼顧到。也就是說,從主食、蔬菜和肉類的清單里各選出一樣,放在一起就能基本上滿足營養方面的需求。
而要讓便當看起來更加誘人,就要讓便當的顏色豐富起來。一般來說,如果便當里能有紅、黃、綠的顏色,如玉米(黃)+雞腿(白)+西蘭花(綠)和胡蘿卜(紅),那么,便當不僅營養全面,而且色澤誘人。常見的能給便當增添色彩的食材有:
紅:菜椒、番茄、胡蘿卜
黃和橙:玉米、紅薯、南瓜、土豆
藍或紫:紫色卷心菜、茄子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大約51%的讀者表示會經常在便當中搭配蔬菜,而有35%的讀者表示會經常在便當中搭配水果。從營養學角度上說,蔬菜和水果里面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不太一樣,所以,最理想的情況當然就是做到在便當之外再帶一個小水果。但如果真的因為條件所限,不方便準備太多不同種類的食物,便當中也至少保證一種蔬菜和水果。
對于在上午或是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常常會感到饑餓的人,還可以考慮在便當袋里再放上一小罐酸奶和一小把堅果作為加餐。這樣既可以保證每天乳制品和堅果的攝入量,又能美美地填飽肚子,而且可以防止由于太餓造成下一頓吃得過飽的問題。不過,多數堅果所含的能量比較高,所以,建議選擇以巴旦木作為加餐零食,每天吃一小把巴旦木(約20顆),因為巴旦木相對于核桃、榛子等其他堅果來說,其油脂含量比較小,而且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E,是白領女性辦公室里最為健康的零食。
讓便當更加安全
每天準備便當本身是個很健康的習慣。但是,在準備便當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一下便當本身的安全性,不然可能會一個不小心,不單享受不到便當所帶來的好處,而且還可能引起腹瀉,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生熟食的處理要分開
食物不僅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美味的東西,對有害微生物來說也是。有些微生物比較厚道,會讓便當變酸、變臭,這樣我們就可以察覺到他們來過的痕跡從而拋棄壞掉的便當;還有些微生物就比較陰險,不會讓便當發生明顯的變質,而是留下了一些他們獨門的毒素,讓你吃下去之后輕則鬧肚子,重則危及生命。
其實大部分微生物都不太耐熱,所以烹調的過程中如果有加熱的環節,成品就會比較安全。根據我們的調查,有41%的受訪者反饋說便當中的蔬菜常常是以涼拌或是沙拉的形式出現的。這種處理方法本身非常好,可以保存更多的維生素;但是這些菜在烹飪過程中沒有經過任何加熱環節,所以需要特別小心一些。從安全角度考慮,準備生的食材和熟食(包括沙拉、涼拌菜還有鹵好需要重新切的肉類等)的容器、刀、砧板之類的用具都不能混用;如果家里沒有兩套刀和砧板,至少也需要在準備熟食之前將他們洗干凈并且用開水燙過。這樣才不會把生的食材里面所攜帶的細菌混到熟的食材里面,而便當食用起來也會更加安全。
攜帶和加熱方式要注意
調查顯示,在中午食用便當的受訪者當中,有19%的人會在早上現做便當;還有69%的人選擇用頭天的隔夜菜準備便當。16%的人會將熱飯直接裝入保溫桶;而76%的人將頭天的隔夜菜放入冰箱,早上裝入冰袋帶到辦公室,吃時用微波爐加熱。還有些人沒有冷藏便當的習慣,也少部分人沒有加熱便當再吃的習慣。到底怎么樣攜帶和食用便當,才比較合適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控制微生物的一種利器——溫度。人類自身對生存環境的溫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太熱或者太冷,我們都會喪失身體的機能,甚至是死亡,微生物也是如此。很多專門控制食品安全的機構,比如說美國的食品安全檢驗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 )把5~60 ℃這個溫度稱作食品的“危險區”。這是因為在5~60 ℃的時候,微生物最為活躍。所以,要控制微生物的活躍度,就要將食物在危險區以外的溫度下保存,而且要讓食物呆在危險區內的次數盡可能的少(比如說反復加熱和反復凍融食物)。
有了危險區這個概念,就不難明白攜帶便當的正確方式了:

如果便當是早上現做的,而且早上沒有過多的讓食物冷卻的時間,可選擇將食物放入保溫桶攜帶。但保溫桶的保溫性能一定要好,以保證食用的時候飯菜還能夠大于60 ℃,否則保溫桶就會變成微生物培養箱。
如果便當是用頭天的隔夜菜,不妨就在飯菜出鍋的時候就先裝好便當,而不是用“剩菜”(以減少微生物的污染)做便當。因為距離食用還有較長的時間,所以冷藏保存更為安全。要注意的是,在攜帶的過程中也應盡量使用隔熱的袋子并放入冰袋保溫;食用前也要徹底地加熱,使食物的溫度高于60 ℃,相當于吃之前給食物來一次巴氏滅菌。一般采用微波爐加熱,所以,便當盒要選擇可以冷藏與微波加熱的材質如耐熱玻璃、陶瓷等。
如果是選擇冷餐,就需要保證食物一直“冷”著,最好一直在5 ℃以下保存。
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
亞硝酸鹽對健康的危害,相信對大家來說都不算陌生。曾有新聞報道隔夜飯菜的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幾十倍,這曾引起過公眾不小的恐慌。雖說亞硝酸鹽確實能夠引起健康問題,但我們也不必為了一個亞硝酸鹽而因噎廢食,放棄自帶便當的所有好處。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這種風險,并且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降低亞硝酸鹽的危害。
在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之前,先要普及一下關于亞硝酸鹽的小知識。蔬菜中的硝酸鹽主要來源于土壤和肥料。如果蔬菜被具有硝酸還原能力的微生物污染,那么蔬菜中攜帶的硝酸鹽就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和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中毒,或形成亞硝胺,從而導致癌癥風險增加。
所以,只有在兩個條件下,食物中才會存在亞硝酸鹽:一是食材中攜帶了硝酸鹽;二是食材污染了能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的微生物。所以,針對這兩點,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減少食材中的硝酸鹽含量
在烹飪之前充分清洗食材特別重要。對于蔬菜來說,最好能夠使用當天買的新鮮蔬菜(或是買回來洗凈控干水之后再冷藏)。還可以選擇硝酸鹽含量較少的植物部位,比如果實和根莖類蔬菜;便當中的蔬菜盡量減少使用綠葉菜(如果現炒現吃則沒有這個問題)。
減少微生物的污染
就和上面說的一樣,做飯的過程中要將食材洗凈,生食、熟食分開處理,以及要讓食物的溫度保持在危險區之外。
除了這兩點之外,維生素C和適當的酸度也可以阻止可能致癌的亞硝胺形成。所以,如果喜歡檸檬的話,還可以在便當盒里擠少許檸檬汁,或者下午用新鮮的檸檬親手泡制一杯蜂蜜檸檬水或者蜂蜜檸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