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經常吃腌菜真的會致癌嗎?
A:傳說腌菜中含有過多的亞硝酸鹽,甚至是“亞硝胺”這類致癌物。其實,并非所有腌菜都有這個危險。研究早就證實,用純醋酸細菌接種發酵的酸菜,或者用純乳酸細菌接種發酵的泡菜,都沒有亞硝酸鹽過多問題,因為這些“好細菌”是不產生亞硝酸鹽的。但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并沒有用純菌種來接種發酵的條件,自制的泡菜、酸菜中難免污染雜菌,這時候才有產生亞硝酸鹽的麻煩。
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家里做的腌菜就一定安全,反而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因為家里沒有純菌種,也沒經各種檢測和抽查,別以為各種雜菌在你家里住著就認識你,會特意放你一馬。幾十年前就發現,那種自制“暴腌菜”,就是自己把蔬菜加點鹽腌幾天,入了味有了脆口就吃的方式,確實是增加胃癌危險的錯誤吃法。
Q:蔬菜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是如何變化的?
A:雖然雜菌會把蔬菜中的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但這個變化也是有長有消的過程。一般來說,在腌制幾天到十幾天之內,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高峰,但在2~3周的時間之內,又會慢慢地下降減少。到了20天之后,一般來說已經達到安全水平,也就是說,亞硝酸鹽含量和腌制之前的蔬菜相差無幾。這時候再吃腌菜,就比較安全了。
Q:鹽腌菜、暴腌菜、醬菜、泡菜、酸菜和韓式泡菜都是一回事嗎?其安全程度都一樣嗎?
A:盡管這些食品都歸《GB 2714-2003 醬腌菜衛生標準》范圍管理,但是其制作工藝不同,發酵方式不同,所以危險也不一樣。多項研究證明,由于乳酸菌不具備硝酸還原酶,嚴格的純乳酸菌發酵所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是非常低的。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鮮姜、鮮辣椒、大蒜、大蔥、洋蔥、紫蘇等配料均可以幫助降低亞硝酸鹽水平。需要醬制數個月的醬菜亞硝酸鹽含量也很低,因為其亞硝酸鹽早已被分解或利用而消失。另外,超市中銷售的正規廠家出品并有QS標志的各種包裝腌菜產品也無需擔心,它們都受到抽查和監管,吃到過量亞硝酸鹽的風險很小。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農貿市場甚至路邊攤的散裝腌菜產品,因為它們不太可能用純菌種制作,也不知道到底腌了多少日子。
只有腌制幾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雜菌污染大、腌制時間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進致癌的問題。遺憾的是,我國很多地區居民喜歡大量吃暴腌菜,還有很多居民喜歡自己把蔬菜切碎,加點鹽拌一下,在冰箱里放幾天,做脆口小菜吃。實際上這也是暴腌菜的變種,是不太安全的。很多調查發現,吃制作不當的腌菜,與胃癌、食道癌的高發的確存在關聯,而且在樣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Q:自制的腌菜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可是市售的包裝腌菜又經常被報道添加劑超標,會不會更不利于身體健康?
A:按照目前我國對醬腌菜類食品的抽查檢測結果,正規企業醬腌菜產品的主要問題是添加劑超標,比如防腐劑超標、糖精超標、亞硫酸鹽超標等。為了少放點鹽避免口味過咸,同時又避免微生物過度生長,企業往往會加入防腐劑;為了改善風味,可能加入糖精;為了讓顏色更漂亮一些,可能用亞硫酸鹽漂白,或放一點色素等。或許有人聽到防腐劑3個字心生恐懼,實際上從健康效益來說,用0.5%的苯甲酸鈉或山梨酸鉀來大幅度降低鹽含量,實在是一件合算的事情——因為山梨酸鉀比鹽的毒性還要低,而苯甲酸鈉比鹽的毒性也高不了多少,而它們的用量卻比鹽小得多。相比于亞硝酸鹽,這些物質毒性都很小,但畢竟超過國家標準就是不合格產品。
這里要說明的是,放入少量姜黃色素或紅曲色素是無害的,它們都屬于天然色素,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Q:如果醬腌菜的所有指標都合格,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多吃些了?
A:無論醬腌菜如何優質,它們畢竟是含有較多鹽分的食物,腌菜的一大麻煩就是含鹽量太高,從3%直到8%,甚至更高。從前的腌菜為了保證不會腐壞,都是盡情地加鹽,含鹽量甚至能達到15%,咸得比鹽差不了多少。相比于其他季節來說,夏天人們出汗較多,血壓也容易下降,對鹽的控制沒有冬春那樣嚴格,但也并不提倡吃很多腌菜。另外更重要的是,腌菜畢竟不是新鮮蔬菜,除酸泡菜之外,大部分腌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已經微乎其微,不能替代吃大量新鮮蔬菜的健康益處。所以,它們不是適合大量吃的東西,更不能因為吃了腌菜而不吃新鮮蔬菜。
這里要解釋的是,醬腌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一定量的鈣、鎂、鉀等礦物質,乳酸發酵和醋酸發酵也可以產生少量B族維生素,故而衛生合格的醬腌菜并非一無可取。世界各國人民都喜歡食用醬腌菜,少量吃一點作為開胃食品是無妨的,但如果用它作為一餐中的主菜,替代新鮮蔬菜,就不妥當了。特別是慢性病人和少年兒童,需要更多地食用新鮮蔬
Q: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吃腌菜會更健康一些?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吃腌菜不妨礙控鹽,也不妨礙維生素攝取呢?
A: 腌菜雖然維生素C含量很低,但是其中含有豐富的鉀和膳食纖維,營養上也并非一無是處。反正做菜也要放鹽,如果用腌菜來替代鹽,在嚴格控制咸度的情況下,還能比直接放鹽增加一些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用腌菜來增加風味,還能把味精、雞精省去。這樣一來,就把腌菜的負面作用變成了正面作用。比如說,原來炒豆角放鹽,現在就用雪里蕻小菜和豆角一起炒,把鹽和味精省去,味道很不錯。原來拌涼木耳放鹽,現在直接用焯熟的木耳配切碎的紫甘藍泡菜,再加一點醋和香油,顏色漂亮,口味也清新。原來炒牛肉條要加鹽和醬油,現在加泡菜蘿卜條,吃起來別有風味。
對醬腌菜這類天然發酵而成的蔬菜加工品,與其把它妖魔化,不如合理使用它。首先要合理制作,保證安全;其次要限制數量,偶爾食之;第三要保證吃腌菜不妨礙新鮮蔬菜的攝入量;最后要注意,吃腌菜就要相應減少烹調時的加鹽量,不能增加一餐當中的總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