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有“風物詩”的概念,即每個時節都有應季的風景人文,正如紅葉是秋的風物詩,沒有去賞櫻,沒能品嘗櫻花季限定食物,就不能算迎接了春天。
2015年的櫻花前線通告已經陸續放出,櫻花花期雖短,從沖繩開到北海道竟也有兩個月之久,不甘櫻花季轉瞬即逝的日本人們,使出渾身解數做出應季美食的努力,卻在花開之前就早早地開始了。
有幸在日本的櫻花季待過三回,兩次留學一次上班,三次都是不同的心境、別樣的光景,然而櫻花季的妙不可言卻是相似的。櫻花固然美,但與其說留戀櫻花千樹萬樹盛放的奇景,倒不如說是被舉國上下不遺余力地借櫻花發揮美的綺思所打動。
日本有“風物詩”的概念,即每個時節都有應季的風景人文,當然正如紅葉是秋的風物詩一樣,沒有去賞櫻,沒能品嘗櫻花季限定食物,就不能算迎接了春天。日文里有句著名的“花團子”,專供可愛的吃貨們。這里的花一般特指櫻花,可以解釋為“櫻花雖美,不如美食讓我留戀呢”。的確,櫻花花期的三四月,實在是一場非同凡響的舌尖上的盛宴。
談起舌尖上的櫻花季,大抵可分為三大類:采用櫻花意象的食物,櫻花味的食物,以及櫻花季節旬的食物——當然,許多精致的和果子以及應季的懷石料理,能夠結合三者之二,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采用櫻花意象的食物可以說是遍布大街小巷。走進一家咖啡廳,看板上的限定櫻花拿鐵的字樣總能頻頻吸引人的眼球,盡管大多是用玫瑰味和奶油調制而成的櫻花粉色,有時甚至顏色也毫不相干,但“限定”和“櫻”的名字已經足以讓人情不自禁。
櫻花味的食物最為浪漫。讓我們意識到這種神奇的花卉不僅僅只供遠觀,還能為食物增添雅致的風味。櫻花酒和櫻花茶都是用了腌制的真正櫻花花瓣,其中以芳香濃郁的重瓣櫻花為佳,至于尋常的家制腌法可用冰糖和酒,還有鹽漬的方法。曾在早櫻的時候去伊豆的路邊喝過一碗櫻花茶,茶面漂浮著一朵完整的櫻舒,在水中舒展著花瓣。雖然只是淡淡的香草茶味,但櫻樹下那一口香氣卻始終無法忘懷。就好像春日里懶洋洋的打了一個盹兒,早春的櫻,是清新的、慵懶的,又帶著一股難言的青澀。
日本人愛吃“餅”是出了名的,這里的“餅”其實就是一種糯米糕團。櫻花餅便是櫻花時節美麗的衍生物。櫻花餅可算是完完整整的櫻花味道——它是用櫻花色的面皮包裹小豆餡,在這之上再用櫻花葉包裹的。櫻花葉在這里十分討巧,大家都覺得有美好的視覺效果,殊不知花葉帶的一點微咸,和餅里的甜豆沙餡保持了一種完美的平衡,而這種微妙的平衡感(也可以是苦與甜、酸與甜)恰恰是和果子的靈魂之所在。流派有關東關西之分,關東派叫做長命寺櫻餅,關西派則叫做道明寺,外形上就有明顯的區別。
當然真正的美食愛好者不會僅僅滿足于前兩者。三四月,萬物陽氣生發的時間,旬的食材也是讓人食指大動。很多人都知道櫻花壽司,壽司飯上的那抹粉色實則是一種魚松粉。而比起粉色的壽司飯,旬的壽司魚倒是更有意思,三四月的魚,有穴子、小肌、烏賊、青花魚、赤貝等等。小肌是種很有意思的發光魚。在這里,日本的光物(發光魚)不是中文字面上的發光魚,而是專指壽司里使用的青背銀身魚(會反光取其意)。國內常見的秋刀魚,青花魚,竹莢魚,不常見的小鯽,鯖魚等等都屬于壽司用語里的發光魚。其中小肌比較特殊,它不像其他很多發光魚常用作煮物或者煎烤,因為小細刺很多,在壽司店里卻算是定番。吃過幾次較高水準的店,沒記錯的話都是帶些淡淡的醋味的。
稍考究些的壽司店,以及大部分的懷石料理店,按季節都有不同的菜譜。在旬的食材上大作文章的同時,更是選用櫻花花瓣的食器,又或在菜品之上點綴一兩枚嬌嫩欲滴的花瓣,光是看著就足以讓人食指大動。
此外有種蝦叫做櫻海老,這種蝦通體纖細而呈天然粉色,與櫻花之美有著驚人的吻合。除了用來做壽司——比如刺身或火炙過放少量在櫻卷中——它更常用作蓋飯或者熬湯的配料。
2015年的櫻花前線通告已經陸續放出,櫻花花期雖短,從沖繩開到北海道竟也有2個月之久,不甘櫻花季轉瞬即逝的日本人們,使出渾身解數作出應季美食的努力,卻在花開之前就早早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