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地利薩爾茨堡是一個多情之地。真情、純情、傷情、濃情、濫情,都像制作楓糖餅干的彩色原料一樣,柔柔淡淡地,溶解在每一個過客的心里。
1.米拉貝爾宮殿花園探班《音樂之聲》
米拉貝爾宮花園經常游人如織,不過你也能找到一塊安然的地方欣賞雕塑、園林,或是在樹蔭下看書消磨時光。花園里的雕塑許多都取自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飛馬、獅子、獨角獸也是花園的主人。如果你看過電影《音樂之聲》,在米拉貝爾宮花園里一定不要放棄一次舞蹈機會,因為這里是電影的取景地。唱起DO-RE-MI的旋律,穿梭在花草之間的甬道上,粗壯的行道樹在斑駁的墻壁上投下影子,遠處是莊重嚴肅的城堡山,音樂之城薩爾茨堡的音樂魅力仿佛又多接了幾分地氣。
最佳拍攝時間
清晨或者傍晚
拍攝技巧
陽光強烈的中午時分,花園中的植物容易產生強烈光比,可以選擇以廣角鏡頭拍攝大全景,或者拍攝雕塑和建筑局部。
2.薩爾茨河河谷鹽堡守護者
薩爾茨堡的名字可以分解成SaIz和Burg,前者意為德語“鹽”,后者意為“高地”。公元755年開始,這里因為發現了鹽礦而變得繁榮。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經由穿城而過的薩爾茨河,山中出產的鹽被運往各地,換來的財富建造了包括城堡和薩爾茨堡大教堂在內的巴洛克建筑群。美麗的薩爾茨河是多瑙河支流,與跨越奧德邊境的阿爾卑斯雪山遙相呼應。雪山和河流是寧靜的河谷鹽堡的守護者,它們令這奧地利的悠遠之地安然沉睡,無憂無慮。
最佳拍攝時間
清晨或者傍晚
拍攝技巧
拍攝河水可以選用偏振鏡,以減少過于“波光粼粼”的反光。早晨霧氣繚繞,而在傍晚的時候,用慢門和三腳架拍攝水流的動態也是有趣的選擇。
3.糧食大街和莫扎特共進午餐
如果一個城市有市場和古老的商業街可逛,那它就是與人親近的。雖然被世界的游客包圍,這里仍然常常充滿帶有人情味兒的生活氣息。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在糧食大街9號公寓的三樓房間出生,他是個性怪異富于創新的水瓶座。莫扎特在這座黃色的房子里住了17年,之后又在薩爾茨河對岸住了幾年后才遷居維也納,這座今天被稱為“莫扎特之家”的房子也成了了解莫扎特的重要博物館。逛糧食大街一定要小心自己的錢包,這并非指治安不好,而是購物誘惑太大。
最佳拍攝時間
正午
拍攝技巧
正午時分的人潮熙攘襯托了老街的繁華,除了拍攝廣角全景,特寫場景在糧食大街也值得拍攝。磚墻上的中文招牌,櫥窗里鮮艷的食物,都會給照片增色不少。
4.薩爾茨堡大教堂
上帝的手一點
現在的薩爾茨堡大教堂是1614年重建的,進入大教堂,由高大的圓形穹頂帶來的壓迫感油然而生,若不是日光從多層次的窗格中直射進室內,這里會顯得更加神秘和肅穆。教堂內的墻壁以典雅的灰白色為主,巴洛克的繁復和浮夸毫無掩飾地表現在雕梁畫棟上。屋頂上雕刻著天使和對稱花紋的墻磚,細致得令人瞠目結舌。昔日廣為詬病的巴洛克裝飾,如今看來仿佛是來自于上帝的藝術品。
最佳拍攝時間
全天
拍攝技巧
教堂內部的光線并不暗淡,但是光影效果強烈,前實后虛的畫面能給教堂增添無限神秘感。
5.城堡山千年時光在路上
從大教堂向南拐,走過小小的廣場,就是通往城堡的山路。由于控制了礦鹽的開采和運輸,薩爾茨堡有足夠的黃金建造起一座從未被攻陷過的城堡要塞。那時候,巴洛克儼然乘風,從大教堂的巨大圓頂蔓延至奢靡的家具內飾,并滋養著艷情洛可可的原始萌芽。而教區的便利使這片高地早早地接受了來自羅馬的流行元素。可以乘坐纜車或者步行上山,走一走修筑了千百年的邊界要塞,摸一摸粗糙得能看見歷史的石頭墻壁,尋找城堡山下大教堂上的不滅之痕。
最佳拍攝時間
全天
拍攝技巧
高高的城堡山難免讓人有種身在此山中的感覺,所以拍攝時可以先選擇在山下拍攝城堡山的全景,然后再登山拍攝細節。一定不要錯過山腳下的小小墓園,據說莫扎特的父親也葬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