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越輕越好嗎?
隨著肥胖對健康危害的不斷擴大,人們開始格外關注體重的增長,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肥胖已經成為熱門話題,然而,同樣影響身心健康的“體重過輕”問題關注度則相對較少。在現代人“以瘦為美”、追求“瘦時尚”的當下,體重真的越輕越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實際上,減肥的主要目的是減去體內多余脂肪,但脂肪本身是人體的重要構成成分,過度減肥會影響體質,削弱機體的抵抗力。英國倫敦衛生學院Stuart Pocock教授等研究發現,低體重會增加癡呆風險,該學院2006年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體重偏輕的女性更容易流產。
什么樣的體重是健康體重?
標準體重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不同體型的大量統計數據表明,身高與體重的關系是反映正常體重較理想和簡單的一個指標。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BMI=體重(kg)/身高2(m),一般情況下當BMI<18.5kg/m2,則表示體重過輕。
那體重過低應該如何調節呢?
首先,積極尋找體重過輕原因,若是長期偏瘦或體重短期急速下降,可以去醫院做基本健康檢查并祛除病因。其次,要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盡量做到“均衡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及脂肪攝入,除定時三餐外還可以補充高熱量的點心等食物。三要重視運動,消耗一定的體力可以幫助代謝、提高食欲。最根本的是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摒棄“骨感美”等錯誤健康觀念。
體重過輕會出現哪些問題?
輕體重人群常常會感覺疲倦,肌肉無力,身體免疫力也會隨之變差。有研究表明,體重過輕與骨質疏松、貧血、抑郁等病癥及女性月經不調或閉經有關。孕婦體重過輕會影響寶寶健康,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對于病人而言,體重過輕代表體內能量儲備不足,不利于疾病治療及術后體力恢復, 體重過輕的病人在大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危險性較大。
除主動減肥外,引起體重持續下降的原因一般分為幾大類?
一是惡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等消耗性疾病,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有先瘦后病的特征。因此,原來不瘦而近期內明顯消瘦者應提高警惕,這種病的突出癥狀就是體重明顯減輕,甚至能在一個月內減輕10 kg以上。
二是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糖尿病多合并口干、多飲、多尿、多食癥狀,檢查時可發現血糖明顯升高。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中約有1/3無甲狀腺腫大等明顯癥狀,而1/2以上的病人主要表現就是越來越瘦。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病人早期只有瘦的表現,以后才逐漸出現皮膚黏膜色素沉著等典型癥狀和體征。
三是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慢性肝病等。由于機體分解代謝加強,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及繼發感染,致使體內營養物質消耗過多,造成體重明顯減輕。
四是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腸道慢性炎癥等,都會影響營養素吸收,造成體重不足。
此外,厭食癥、過度減肥等也可引起體重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