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杯咖啡的美妙滋味,請拒絕“+糖+奶”
回憶起17歲第一次喝咖啡,打工餐廳的咖啡師用虹吸壺給我做了一杯曼巴(曼特寧+巴西)咖啡,而我并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被它的苦味所擊退,反倒是它本身所特有的苦香和甘醇深得我心。自此,我也了解,一杯好喝的咖啡不僅與咖啡豆的產地和烘焙的好壞有關,萃取咖啡汁液的方式,也直接影響著咖啡的口感,經一位有經驗的咖啡師的手調制出來的咖啡就是與眾不同。于是,在那個并不流行“精品咖啡”概念的年代,我常常借打工之便,品嘗高質量的黑咖啡。后來,結束了半工半讀的打工生涯,成為公司白領的我,也依然在辦公室和家中放上虹吸壸,以便隨時品嘗美味的咖啡。
我認為,品味咖啡如同品茶,不要“加糖加奶”去破壞一杯好咖啡的芬芳原味,就好比沒有人把功夫茶當飲料茶加奶、加糖一樣。尤其是糖,絕對是提高能量的“好東西”,因肥胖而導致的疾病可怨不得茶和咖啡。
弄清楚喝的是“苦味”還是“咖啡味”
影響咖啡生豆品質的因素包括產地、產區、種植方式、土壤、氣候及海拔條件、后處理方式等。Specialty Coffee (SCAA)精品咖啡概念在全球的出現和流行,重塑了咖啡“苦味”的含義,一杯好咖啡的風味更像是茶水,淡而甘醇、入喉干凈、風韻持久。
科學家在咖啡熟豆中發現超過800種芳香成分,諸如埃塞俄比亞咖啡特有的檸檬酸和紅酒香、中南美洲咖啡特有的堅果及奶油香氣等。雖然,我們的嗅覺和味覺無法像精密儀器般靈敏,但不同產地、不同風味的咖啡豆,配上經驗豐富的烘焙師的精心烘制,一定能讓你在健康、提神的同時,感受到豐富多樣、曼妙絕倫的咖啡風味。
在過去,保存和運送條件都有限,咖啡生豆從產地到達歐美國家往往都要數月時間,過度烘焙咖啡豆的重苦味,可以壓過一些生豆發酵過度、發霉、蟲蛀的味道。所以,人們逐漸習慣咖啡的苦,進而追求咖啡的苦。現今的咖啡不再是“苦”的代言詞,新鮮的生豆、合適的烘焙,使得咖啡中的芬芳香味比苦味更為突顯,在不添加糖和奶的情況下飲用,淡雅而迷人。在咖啡中,你能品嘗到花香、柑橘、焦糖、水果、茶味、可可、蜂蜜等香味,不用太過驚喜,也別以為是人為添加的,那些味道都源于天然,這才是“咖啡本味”。

了解咖啡來源及烘焙手法,才能沖好咖啡
制作好咖啡的前提是要找到“烘焙得當的好咖啡豆”,若不是為了制作冰咖啡,建議選擇中度烘焙的咖啡豆,這種烘焙度能在保持咖啡淡雅苦味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豆子原產地莊園的地域風味。
在條件準許的前提下,咖啡豆最好選擇1個月以內烘焙的(愈深焙保質時間愈短),未使用完的咖啡熟豆,應使用密封罐或單向空氣閥的袋子盛裝。沖泡時,喝多少磨多少,最好的沖泡水溫在85~90 ℃。豆粉細、烘焙深則水溫低,反之則高。咖啡粉和水的比例在1∶15最為合宜,也就是一般掛耳包10 g的凈重,萃取出150 mL的咖啡是濃淡適宜的份量。咖啡粉末在沖泡時,最好用少量熱水浸濕,燜30秒,讓豆子充分濕潤,這樣才能有更高的萃取度。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4種飲料(咖啡、可可、可樂、茶)都含有咖啡因,全球每年消耗掉的咖啡因,其中有一半來源于咖啡。先不論咖啡因對人體的利弊,不可否認的是,從15世紀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咖啡因的渴求。相比酒精而言,咖啡在帶來興奮感受的同時,并不會讓人麻醉、失控,反而更能集中精神,恢復能量,從這方面來看,即使二者都是喝多無益,但喝咖啡比喝酒靠譜得多。
20世紀50年代初期,歐美醫學界曾發表過一些“咖啡易引發心臟病、高血圧、致癌”等報告,至今,這些舊觀念還影響著許多中國人。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前后,美國、日本、德國的醫學界都以長期臨床的方式驗證出“黑咖啡”中的成分有可能抗癌、預防肝硬化和抗氧化等作用。如今,全球諸多研究都已推翻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報告,并指出,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香煙中的尼古丁,以及三合一速溶咖啡里的合成油脂(植脂末、人造奶油等所謂的“奶”)、糖等物質,至此,總算還了黑咖啡一個清白。
想要咖啡喝得健康,還是應該返璞歸真來一杯手沖咖啡,選擇新鮮烘焙的咖啡豆,經過研磨成粉,并使用濾紙或濾布來過濾咖啡。這樣,不但可以過濾掉有損健康的咖啡油脂,還能大量地補充咖啡內含的抗氧化物,達到抗老化、預防心臟病、消除自由基,保護細胞的目的。如果你還想更多地獲得抗氧化物,可以選擇中焙或淺焙咖啡,并且在咖啡泡好后半小時內喝完,以免其中的抗氧化物因長時間放置而氧化。
一般可以很容易地在網上買到過濾型的手沖設備和壺,享受沖泡現磨咖啡的過程;對于時間有限的人,可以選擇市面上的Dripped Coffee Bags(掛耳包、濾泡式便利包),這種咖啡沖煮方法簡便快捷,只要有熱水就能隨時手沖一杯研磨咖啡。但要記住,學習如何品嘗一杯有風味的咖啡,還要從丟棄掉糖和奶開始。
手把手教你做一杯手沖咖啡
1折濾紙
拿出一張扇形的濾紙,其一邊是經過壓合的,邊較厚。將最后的一邊折起,壓平打開濾紙對齊中線,輕輕壓一下即可(切勿把兩個扇面對壓成折線),將折好的濾紙放在濾杯中。
2 稱取咖啡豆
稱取20 g(兩杯咖啡的量)。
3 磨粉
用磨豆機研磨咖啡豆,咖啡粉的粗細要均勻。
4燒水
最好能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手沖咖啡的水溫范圍比較寬,在83~95℃,但不同的水溫所呈現的口感也不同。另外,烘焙程度不同需要沖泡的水溫也不同,需要自己不斷摸索總結,才能沖出自己最喜愛的咖啡。
5濕濾紙
將燒好的熱水先沖在濾紙上,使濾紙全部濕潤,貼附在濾杯上,然后倒掉分享壺內的熱水。
6倒粉
將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濾杯內,輕輕拍平。
7燜蒸
均勻注入熱水于咖啡粉上,第一次約咖啡粉1.5倍的水量(一定要澆透,但滴入分享壺里的水并不多),燜蒸沒有固定時間,新鮮的咖啡粉會在注完水后開始吸水膨脹,當所有咖啡粉都吸水后膨脹停止,再二次注水。
8 注水
做手沖咖啡,沖水一定要均勻,先從中心開始,然后順著一個方向畫同心圓直至外圍,但是不要沖在濾紙上。如此反復畫同心圓,沖水時水流要穩定,而且中間停頓2~3次。
9完成萃取
萃取結束后,待所得的咖啡約320 mL時,結束注水,拿掉濾杯,然后就可以將分享壺中的咖啡倒入預先溫熱的咖啡杯中,這時就可以盡享一杯香醇的手沖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