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萍

【摘 要】 導學案的教學模式為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而筆者在實際操作中卻發現不少導學案已變成了習題集。那么如何更好地設計導學案,使其真正起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工具和手段,筆者以一學案為例提出三點對策,僅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學案;設計;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嘗試著教與學的改革。筆者所在學校自2009年起開始引入導學案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線教師,我經歷著在摸索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過程,體會著從“不接受”到“嘗試運用”到“主動考慮”再到“高效應用”的轉變,接受著課改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挑戰。近期,在江蘇省名師培養對象、數學特級教師符永平老師的名師工作室團隊展示活動中,筆者進行了通過學案的開放引導學生開放地學習的嘗試。現拋出學案設計的一點想法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大量留白,給足空間
學案是教師將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的設計與編制,應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剛開始使用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其上,輔以大量的例、習題。這樣的學案,讓學生失去了探索新知的興趣,更談不上創新。筆者在設計《勾股定理逆定理》一課的學案時,從定理的發現、驗證、應用、歸納等環節都大量留白,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
活動二:請從3cm、4cm、5cm;2.5cm、6cm、6.5cm;4cm、7.5cm、8.5cm這三組數據中任選一組為三邊畫一個三角形,猜想圖形形狀,并嘗試驗證你的猜想。
活動三:
1.判斷由線段a,b,c組成的三角形。
(1)a=7,b=24,c=25; (2)a=13,b=14,c=15
⑶a:b:c=5:12:13
2.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圖1所示,按規定這個零件中∠A和∠DBC都應為直角。工人師傅量得這個零件各邊尺寸如右圖所示,這個零件符合要求嗎?
變題:四邊形ABCD各邊長度如圖2所示,請你添加一個條件 ?并求 ? ?。
3.已知如圖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1,-3),OB=,OB與x軸所夾銳角是450。
你能發現新的問題并解決嗎?
學案的大量留白,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充滿了疑惑。為了解決疑惑,他們主動進行思考、小組合作,充分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驗獲得知識、探究知識和提升能力的快樂,保證了學習質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回歸教材,以本為本
閱讀不只是文科的專利,數學的學習同樣需要閱讀。只有會讀題,學生才能從中獲取相應的信息,進而利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而數學課本則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本素材。在長期使用學案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將書本視為可有可無之物,偶而翻翻也是為了完成書上的習題。這就導致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下降,具體表現在面對信息量大的題目時云里霧里,抓不住重點,而在老師點撥后恍然大悟。筆者在設計《勾股定理逆定理》一課的學案時,故意將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知識省略不講,在學生學會運用新知后讓他們回歸書本,通過閱讀發現這個知識點,進而對所學新知進行再認識,通過對比與勾股定理的關系自我認識、自我歸納,這個知識點的生成也就水到渠成。
活動四:比較勾股定理及本節課所學知識,閱讀書本31-32頁,你還有新的發現嗎?
在回歸書本的過程中,學生讀到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解決方法、課本“示例”答題。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會自覺地梳理本節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將課本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目標后置,懸而得解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歸宿,是學生通過學習最終實現的目的。確立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每位學生的首要學習任務。目標越明確、越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其學習行動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夠獲得成功。在以往的學案中,總是在學案的開端給出學習目標,再讓學生根據目標進行學習。而本節課,由于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勾股定理知識相輔相成,除數學知識外,所經歷的數學活動、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均與上節的內容相類似,所以筆者將學習目標與歸納小結合二為一,放置在學案的末尾。
活動六:
【學習目標】
1.了解和的概念;2.會應用判斷;3.能靈活應用,在應用中培養建模能力,學會與同學交流、合作并大膽展示。
【學習重點】掌握及靈活運用。
【學習難點】的證明和在問題情境中發現新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后置,既充分保護了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使其積極參與到本節課的各個學習環節中去,又能使學生在完成新知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獲得的成功體驗來自我檢驗達目標成的情況,有助于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結語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學案,順應了新課程關注生命的理念,適應了學生發展的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作為學案的編寫者,數學老師們更應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學案的編制既要充分重視教師組織、誘導、點撥、示范的教的過程,更要注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遷移和合作探究的學的過程,讓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學案上得以發揮,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
[2]王兆鳳.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有效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北京教育教學研究,201008
(作者單位: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