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明
【摘 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學的“重心”,課堂教學的“焦點”。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必須運用學生主體特性,實施高效教學活動,實現教與學和諧發展,互惠共贏。本文作者從幾個方面對初中生主體特性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應用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主體特性;應用;芻議
教育實踐學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活動,必須抓住學生主體這一要素,實施和開展豐富教與學雙邊實踐活動。物理學科是基礎教育學科的重要“分支”,是以實驗、觀察為主要學習探知手段。實踐證明,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一方面要將學生引入物理學科探知活動之中,成為物理教學“一份子”,另一方面要將學生主體特性充分運用,成為物理教學課堂“一要素”。筆者通過階段性物理教學實踐活動,深刻體會到,只有充分抓住物理學科特性,深入運用學生主體特性,實施高效教學活動,才能實現教與學之間的和諧發展,互惠共贏。有鑒于此,本人現對初中生主體特性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從幾個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一、以生動適宜教學情境促發探知激情,深入推進物理教學活動進程
物理學科教學活動,需要學生主體積極參與、深度合作,與教師保持高度一致,同頻共振。初中生具有能動探知的積極情感,這為物理課堂教學提供了思想保證。但這需要有效的教學激勵和思想引導。因此,教師在物理學科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刻運用學生主體能動探知特性,借助物理學科生動、趣味、真實、直觀的教材內容和典型案例,為初中生營造融洽適宜的教學情境,引發參與互動、深度合作的情感,推進教學活動進程。如在“壓強”教學中,教師為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探知的情感,采用情境教學法,展示“人們踩著滑雪橇滑雪、履帶式汽車行駛在泥濘的路面上”等真實直觀場景,讓學生感悟和體味壓強知識,情感“凸起點”受到刺激,探知積極性受到激發。又如初中生對矛盾問題充滿質疑好奇情感,教師在“運動與靜止”教學中,設置出“王洪和劉琳觀察一幅行駛中的公共汽車圖畫,王洪認為,汽車上的乘客是靜止不動的,而劉琳則認為汽車上的乘客是運動的,請你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教學情境,使學生認知上產生沖突,帶著疑問和疑惑,參與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物理教師設置的情境,必須結合學生認知實際,避免“脫離實際”、“好高騖遠”現象。
二、以實驗教學實踐活動鍛煉探究特性,切實提升學生物理實踐技能
筆者探析發現,許多初中物理教師忽視實驗教學活動,輕視實驗教學功效,縮減實驗教學過程,致使實驗教學的教學目標功效難以實現。初中生對未知事物或自然現象充滿好奇質疑心理,喜歡動手操作探知其中奧秘。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就可以實驗教學的動手實踐功效,利用學生主體的探究特性,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實驗活動交由學生操作,做好實驗過程指導工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實踐活動中,提升實踐探究技能。如在“水的沸騰”實驗教學中,教師采用學生操作、教師指導的教學方式,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師:提出本節次試驗的任務、目的、器材、步驟安排。并向學生講清楚酒精燈的使用注意事項。
生:根據實驗任務和要求,按照實驗操作步驟動手實踐。
生:仔細觀察,根據實驗的現象填寫表格。
師:對學生實驗活動進行指導,要求學生記錄每1min或2min時間間隔的溫度值。
生:根據表格上的數據,分析水沸騰的特點,將表格上的數據用圖象的形式表現出來。
生:總結出水沸騰的特點。
師:評價學生實驗活動,總結水的沸騰特點。
在此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成為實驗操作的直接實施者,通過實驗操作、過程觀察、數據記錄、分析整理等活動,實驗探究技能顯著提升,較好的體現了物理學科實驗教學的探究技能培養功效。
三、以典型案例探析教學培養思辯特性,扎實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案例:小明在做測量物體的浮力實驗活動中,現在臺秤上放了一個容器,并在其中放入適量的水,在彈簧秤下懸掛一個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金屬,已知這個金屬的密度為3×103千克/m3,試求出這個金屬塊的重力以及用彈簧秤測力計拉著金屬塊緩慢下降,當金屬塊浸入水中4厘米而未觸及容器底部時,彈簧秤的示數為多少?
學生分析問題內容發現,該問題是一道關于“浮力”方面的探析題,需要運用“密度公式”、“重力的計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等內容,同時,還要借助于此方面的實驗心得體會。
組織學生結合解題要求,開展小組合作探尋問題解答策略實踐思考活動,初中生在研析問題內容及要求之間聯系基礎上指出:“已知金屬塊的邊長可以求出其體積,再利用其密度公式從而求出其重力。要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以先求出金屬塊浸入4厘米時排開水的體積,然后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屬塊的浮力,最后利用稱重法從而求出其答案”。
此時,教師展示其學生解析思路,組織其他探析小組學生探析評判,學生指出:“此問題關鍵要準確掌握浮力的相關性質內容”。
學生書寫解題過程,同桌個體之間互相批改。學生結合探析以及解題活動,總結出該類型物理案例解答的方法為:“要正確進行受力分析是本題解答的關鍵”。教師最后借助評價教學手段,對學生探析解答案例活動進行評判和指導。
在上述物理案例講解過程中,學生思考、分析、判斷等物理學習技能有效鍛煉和培養,達到了物理案例設置意圖和教學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平時案例教學中,要不拘一格教學實踐,充分運用學生主體探究特性,延伸和拉長案例教學過程,豐富和細化案例教學活動,讓初中生在親身探究、深刻分析、有效辨析實踐中,物理學習能力素養顯著提升。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深刻應用學生主體內在能動情感、主動探知特性和積極辨析特性,深入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參與師生互動,高效解析深刻內涵,促進物理學習技能素養進步。
【參考文獻】
[1]郭立昌.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J].初中物理教學,2008
[2]王炳紅.談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J].高等函授學報,2004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羊寨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