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生
中國的戲劇領域中,現已建立了多種獎勵機制。其中,中國戲劇梅花獎和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都是舞臺藝術表演專項獎,都已有較長的歷史,都受到了全國各地、各劇種演員們的熱情關注,稱得上“梅蘭競放,香韻悠長”。2015年是“白玉蘭”獎創立25周年,我作為一個從上海到北京的戲劇老兵,既幸運地參與了“梅花”獎早期的工作,又高興地看到“白玉蘭”獎的誕生與成長,真是從心里為這朵美麗純潔的白玉蘭感到歡喜。我歡喜的,不僅因為“白玉蘭”獎是全國戲劇重鎮——上海的獎項,更是因為“白玉蘭”獎創立25年來對整個戲劇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戲劇出現了相當不平衡的狀態——有些地區和劇種比較興旺,有些則很不景氣。25年來,“白玉蘭”獎接納了近60個劇種約3500名演員參評,給予近600位優秀戲劇表演人才以各類獎項。這就是“白玉蘭”獎的意義和作用,即通過發現優秀表演藝術人才,表彰其成就,提高其信心,并激勵后來者繼續努力,擴大其劇目、劇種和戲劇事業的影響。“白玉蘭”獎起到了這種積極作用,尤其是對于處在不景氣狀態的地區和劇種,作用更大,正能量更大,這是我向“白玉蘭”獎真誠祝賀的理由。
經過經年的堅持和積累,“白玉蘭”獎在25年的時間里,積累起了一個數量繁多、規模宏大的戲劇表演藝術大花園。這個花園的價值,不僅是一朵朵花、一位位好演員數量的累加,更是形成了合力、形成了一整個優秀戲劇的實體和氛圍。在這個大花園里,值得探討和研究的東西很多,包括新的氣象、新的提高、新的創造,有沒有或有哪些能體現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表演思想理念、方法風格……我想肯定是有的,有的也許還未完全成熟,但肯定是有的。
若是這樣,那么25歲的“白玉蘭”獎,顯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面貌和風采,尤其是已顯示出歷久彌新的海派文化精神、品位和風尚。由于上海的歷史文化底蘊,使“白玉蘭”獎自誕生之初,便有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條件,有利于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海派文化精神的發揮。我們看到,“白玉蘭”獎的評獎內容、項目和方式方法,無不有著相當濃郁的海派特點。不僅如此,我還注意過一些獲獎演員,感覺他們的表演往往透露出十分自覺的文化追求、具有獨特的藝術風貌;他們的基本功都非常好,同時都極注重對角色性格的塑造、注重個人表演與整臺演出的結合、注重現實主義的表演理念和方法;他們都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一句話,他們都具有鮮明的海派文化精神。當然,這些精神風貌并不是上海所獨有,但上海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依靠歷史長、對象廣、運作成熟的優勢,將海派文化精神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推向全國,從而成為了中國戲劇表演藝術廣闊領域中一枝清香四溢的白玉蘭。這是“白玉蘭”獎的重大貢獻,是我向“白玉蘭”獎真誠祝賀的更大理由。
“白玉蘭”獎25年的成果和經驗是豐富的,需要深入地總結和研討。面對第二個25年的到來,“白玉蘭”獎理應有更大的發展、更好的未來。中國戲劇必須振興、繁榮,而“白玉蘭”獎任重道遠。
成就已在,輝煌可待。
請“白玉蘭”獎接受我衷心的祝賀與熱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