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風能》編輯部
說到互聯網與商業的結合,大概很多人會想到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寶。互聯網購物的奇妙之處在于,無論你想要的商品與服務有多新奇和個性,只要輸入到網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而今,當互聯網遇上能源,又會碰撞出什么火花?
試想有一天,你打開電腦或者手機,就會有一條定制的信息告訴你,你家各種電器的耗能情況,你們小區用電賬單對比,你家屋頂光伏發電當天的收益,還有某發電商推出的購電優惠套餐、節能返券……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Opower公司就在提供這樣的服務。該公司客戶通過電腦和手機就可以知曉這個月的空調用了多少電,手機用了多少電,冰箱用了多少電,與上個月相比的電費使用情況如何,哪個部分耗電超出了社區居民平均水平,等。其鮮亮的圖表呈現方式讓用戶對自己的耗能情況一目了然。
打開Opower的網站,底端一行實時跳動的數據格外醒目:Opower客戶已經節省了XXX千瓦時電,減少了XXX磅二氧化碳,節約了XXX能源費用。據了解,該公司的用能節能方案已經幫助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的90多家發電商和數百萬用戶加入到了“精打細算”的行列。這些客戶包括大名鼎鼎的National Grid, Progress Energy, Gulf Power, CenterPoint Energy和Xcel Energy等。
對于能源互聯網的現實版本,有從通信角度強調各種設備互聯的公司代表,如華為;有從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強調跨區域電網的互聯,如國家電網;還有一種則是從軟件的角度強調第三方數據優化管理的公司,如Opower。不同于傳統的硬件解決方案,Opower提供的是一個客戶交互平臺,包括提高能效,行為需求反應以及智能調節裝置等,以重新定位公用事業單位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并持續激勵客戶節能。一方面,公共事業公司(例如電力和天然氣公司)可以通過它的服務了解到他們客戶是如何使用能源的,還可以了解智能電網投資是否成功等;另一方面,一般家庭則可以使用Opower的網上應用了解自己的能源使用情況,設定每個月的使用標準并在接近目標時給出預警。當然,如果用戶的電費超支了,收到的Opower賬單表情也會不那么好看。
2007年,總部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Opower成立。成立之初,它就已經為家庭用戶節省了2.5%的能源,并在此基礎上慢慢擴大業務,為更多客戶提供家庭能源報告、web訪問接口。2014年4月4日,Opower公司在紐交所首發上市,并逐漸在舊金山、倫敦、新加坡和東京等城市建立辦事處。到2015年3月,Opower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員工超過560人的新興創業公司,其提供的數據已經覆蓋5000多萬戶企業和個人,風投資金額達到6570萬美元,收入連續幾年實現持續增長,并聲稱已經幫其公用事業單位客戶累計節省了超過61億千瓦時的電量,為用戶共節約了7億多美元的能源費用支出,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90億磅。
這家致力于做全球級家庭能源管理先鋒的企業開始向世人證明,在互聯網時代孕育一個創新的點子也可以改變世界。
不過,業內也有人質疑Opower公司這種“錦上添花”的業務服務模式能走多久。
根據資料顯示,前幾年,美國幾大公用事業公司與用戶之間一度緊張的關系意外地讓Opower的各種方案有了用武之地。譬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電力公司太平洋天然氣與電力公司、南加州愛迪生公司和圣地亞哥天然氣與電力公司都曾因為高昂的躉售電價和飽受詬病的服務使用戶體驗降至冰點,這讓Opower意外地獲得了許多老牌電力公司客戶。可以說,Opower的成功得益于某種時勢。
不管怎樣,Opower的案例讓業內看到了互聯網與能源產業結合的巨大魅力和商機。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提高能效、節能環保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那些以云架構、大數據為平臺的創新公司或許擁有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