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青
20世紀80年代,西風東漸,東西方文化碰撞擦出火花。
劉索拉的小說《你別無選擇》轟動全國,并成為中國新時期“先鋒派小說”的首批作品。她也是一位蜚聲海外的音樂家和作曲家。文如其人,無論是她特立獨行的個性和打扮,還是跨界的創作,都刻著“先鋒”的烙印。
同期,“中國搖滾之父”崔健以一身農裝站在舞臺上,演唱了他的成名之作《一無所有》。這是對時代的吶喊,自此,他創建了中國式的搖滾音樂,純樸、自然。他的軍帽和軍裝的打扮曾經引發一股潮流,成為許多年輕人追捧的偶像。
進入21世紀,《你別無選擇》和《一無所有》逐漸成為過去式。
80后、90后的年輕人既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也不缺乏物質條件。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一代的年輕人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他們的舞臺沒有地域之分、沒有國籍之限。
倫敦時裝周是世界四大時裝周之一,以多元化、充滿活力和創造力而著稱,更有“時裝設計師的搖籃”之稱。
一直以來,英國時裝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推出一系列支持和培育新秀設計師的計劃,不但吸引了大批本土設計師,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創生力軍在這個平臺上大放異彩。
2008年至今,深圳“代表團”已經連續4次參加倫敦時裝周,高調亮相“時尚深圳”,掀起了一陣中國風。許多來自深圳知名企業和設計師先后登上了國際時尚的舞臺,展示來自中國的原創力量。
繼“時尚深圳”之后,上海時裝協會聯手英國時裝協會打造中國時裝設計師海外推廣項目——“上海設計”。
該項目作為2014春夏倫敦時裝周首日的官方合作活動出現在時裝周的日程表上,并有11位中國新銳設計師集體亮相該活動。
“很多海內外的媒體都爭相報道倫敦時裝周,比去巴黎時裝周的媒體多。所以,我們都首選倫敦時裝周發布自己的作品。”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參展設計師的共識。
因此,2015年春夏倫敦時裝周,依然吸引了一群中國時裝設計師來參展,筆者既見到舊友,也認識了一些設計新秀。
參與本季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王海震、杜嚦、萬一方、張卉山、PATRICK LI、周昱等人中,王海震出道最早,已在英國時尚圈打拼了十幾年。
他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中央圣馬丁藝術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女裝系,其研究生畢業時還獲得英國某先鋒品牌的賞識。所以,從一線大牌到高街潮牌,王海震有豐富的工作經歷:“意大利人喜歡在有一定的閱歷后再自立門戶,這一理念對我影響很大,不同的工作經歷讓我學會如何了解市場和建立品牌。”
十年磨一劍,終于,他獲得頗具含金量的“時尚邊緣獎”,是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
王海震的師妹杜嚦也已連續幾次參展倫敦時裝周。“堅持到今天不容易”,如今的杜旸不但擁有自己的品牌,并且穩步發展。
當年,她設計的“河馬”和“大象”T恤驚艷四座。本季時裝周,杜嚦告訴筆者她的作品已經進入英國最著名的百貨公司Selfridges經銷。
采訪期間,筆者發現杜旸設計的動物造型背包特別受小朋友的青睞。
有媒體形容中國設計力量在倫敦時裝周“井噴”了。
“井噴”有多重含義,其背后都蘊藏著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句話,時勢造英雄的時刻到了,我們期待著欣賞到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