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到底什么叫“商業設計”?
商業設計和搞藝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藝術領域更多的是個人所思所想的展現,而商業設計卻還要加上商業投資人的理念和第三方合作者的實施技能兩個元素。
我們為一個商業品牌做設計,不只是我認為如何就要做成如何,還要根據客戶品牌的實際情況,以及他們希望對品牌未來預期的規劃做統籌,就算是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當他為LV設計新形象的時候也要考慮LV客群、品牌歷史以及經典元素,之后才用他擅長的新普普畫風設計與品牌相結合。
因此,設計者之所以在講他的店鋪原始構思因緣,也是想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多數商業設計的設置來源于設計者對這個品牌歷史及各個時期展現成果的總結。
以LV最標志性的外櫥窗玻璃墻來講,它使用的是雙層透明玻璃,通過兩層玻璃中間進行磨砂或貼膜形式形成的雙層立體格紋展現樣式。這種操作手法,同樣在DIOR和DE BEERS的櫥窗中也在用。
如果你有機會去新開的DIOR店外和LV店外一對比就可以看出,無論從材質、表現形式、燈光應用形式兩者都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在表面底紋上有所區別而已,這就說明,不同品牌可能會有一樣或者雷同的展示需求。
實際上,對于一個店鋪而言,其中的設置和規劃每個品牌大多數都是根據自己品牌的風格定位甚至習慣來制作的,出現相似的表現方法也經常可以在一些商場中看到,是不足為奇的。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PRADA終端店常常和GUCCI做鄰居,他們在很多店鋪門頭上使用的裝飾方法是一樣的,以香港廣東道的店鋪為例,二者都是以豎型仿銅鋼脊為排列樣式,不過一個是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展現底紋,另一個是用表面波紋方式體現截面。
DIOR店鋪中大量使用黑色的鏡面材質,包括層板邊緣使用的,而在我主導的一個設計品牌終端店也展示了相似的設計風格,但我們的商業設計跟它其實并不完全一樣,我們使用的材質是白色的,只是因為地面反光所以看起來很多顯示是黑色,而在中島上也使剛的是烤漆,并非鏡面。包括其它一些設置也是根據現有店鋪面積、規格和整體產品布局而進行的獨立開發,因此這個終端店鋪的商業設計與DIOR HOMME從整體裝修表現效果相似,但表現手法又不一樣,這是一種借鑒創新。
每個品牌都有每個品牌的風格,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的品牌進行裝修設置,而裝修更只是一個小小的基礎而已。眾所周知,在賣場之中所講求的三元素“人、貨、場”。人:是指品牌受眾和店鋪內的服務人員;貨:是指售賣的產品和產品的陳列展示形式;場:是指店鋪的整體氛圍與裝修布局。
三者之間沒有哪個是重要的,哪個是可以省略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因此,在現有的時裝店鋪設計之中,需要從品牌的源文化人手,這樣才能夠將“人、貨、場”三者結合,或者說這樣才能使得自己的設計站住腳。
店鋪裝修只是品牌外在展示或裝飾的一個點,更多在于產品的表現和即時消費的需求,購物欲望不是購買裝修欲望,這在你逛街的時候也會有體會,消費者需要追求舒適或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商業設計者要深究品牌和店面地理區位背景,它們往往是設計者的設計源頭,無根之水怕是只有孫猴子才能請來,如果你的方案與品牌之間的關系無從談起那么你的客戶為什么會相信你?你的消費者為什么會相信你?
商業設計者只有對一個品牌的知識了解得盡量多,才能在制作和講述的時候更加游刃有余,商業設計者與客戶進行方案合作之時不可能靠自我憑空想象,商業設計者要用客戶能理解的、知道的、希望獲得的東西與他們拉近距離。